search

頗具民族特色的仡佬族建築文化

頗具民族特色的仡佬族建築文化

  我們都知道,仡佬族文化歷史悠久,仡佬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大部分的仡佬族人民都居住在貴州省。其實我們對於仡佬族的文化或許不是特別的瞭解,那麼,小編將會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頗具仡佬族特色的建築文化,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仡佬族人民的風采吧!

  居住環境:

  清末及民國初年,仡佬族人口急劇減少,居住區域迅速縮小,仡佬族聚居地多呈點狀分佈在其他各民族生活區域之間。仡佬人大多是本民族同住一村寨內。寨大小不等,多著百餘戶,少者七八戶。全寨同為一姓者很少,大部分是一姓為主,雜有其它姓氏。明清以來,隨著社會的動盪、民族的遷徙與流動,村寨結構漸為地域關係所取代。仡佬族一般依山傍水,高山無溪河處則鑿有水井、水塘。

  家居建築:

  根據文獻記載,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為幹欄式建築,貴州北部地區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住宅樣式。其他地區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一般是一列三間,中間為堂屋,供有神臺,不住人,兩邊分別是一間臥室、一間廚房。

  仡佬族多數住在山區,民諺說:“高山苗,水侗家,仡佬住在巖旮旯。”仡佬族因地制宜,以石建房。石頭奠基。石塊砌石板蓋頂。卡內部卻是木結構吊腳樓。居住在平壩、安順、普定、六枝一帶的仡佬族,其住房附近的布依族和漢族“屯堡人”大同小異。“屯堡人”喜歡修建石碉耬,這種易守難攻具有良好防禦功能的建築對當地仡佬族民居很有影響。

  黔西、大方、畢節織金等地的仡佬族,房屋為木結構,但不是吊腳樓,過去多以茅草蓋頂,砂土夯牆,這與經濟條件和高寒山區保暖防雹的髹要有關,茅草房屋魚得特別厚實。屋脊和屋簷相當講究,簷下收篡處精心編織造型。這一帶。木材較少,通常只有朋間兩端木構架次間兩極為土牆。

  在遵義、仁懷、道真、務川一帶的訖佬族,自然條件稍好。房屋後竹木蔥芳,屋尚覆蓋小表瓦,四壁豎裝木板壁。若是土坯牆、夯土牆或者簇條牆、籬笆牆,貝刷白灰,清爽明決。居住在石盯、思南、布鞏、施秉一帶的訖佬族酷愛修建幹闌式翹角樓,很有特點。石盯花橋一帶農村,棟棟小樓飛橡翹角,竹木掩映,秀麗迷人。這些訖佬民居的體量都不太大,但出簷很深,簷下空間成為開放式倉庫,秋收時節,家家戶戶,簷下挫漪金燦燦的包穀,紅豔豔的辣椒,派豐收景象。以此展示勞動成果,可能是該民族民居要追求的目標之一吧。民居平面呈曲尺形,正屋是四榀三間,明間有凵吞口。正屋一側力鷳廂房,飛簷翹角小巧玲瓏。廂房都是兩屋,而且多為吊腳。底屋關牲畜,堆柴草,放農具。樓上環以直欞欄於,擒下曬衣物簷翹角不僅美觀而且對增加室內採光和室外使用空間有重要作用。泫種翹角樓的封簷板刷上石灰,分外哮月。逢年過節,門窗、立柱遍貼對聯,氣氛更為熱烈。

  建築變化

  清代以來,由於受漢文化影響,仡佬族的住房一般改為平房。正房往往是三間並列,中為堂屋,左右二間各隔為前、後兩進,前進用作灶房、火塘,後進為臥室。房屋牆壁多用土板築成,屋頂蓋以茅草。務川仡佬族住房大多建在溪溝和河崖邊,也有在離山園林倚地形而建的。仡佬族一般聚族而居,有的村寨人口密集,可達50戶乃至100餘戶。住房構造形式及建築材料,則視其經濟條件、人口多少,地理環境而有所不同。住房修建格式,一般分用三間。中間為堂屋,不住人國,是供奉祖先、神靈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其餘兩間作臥室和廚房。中間堂屋比兩邊臥房和廚房要凹進,形成一個廳口,正中為大門,兩扇大門內開,另裝有兩扇半截籤子門(又叫柵欄門)外開。白天開大門時,將半截籤子門關上,防止雞、狗等牲畜進入堂屋。

  “仡佬”漢語意思為竹子,這個以竹為名的民族同樣擁有竹子的品質。在漫長的歷史動盪中,這個民族並沒有泯滅在漫漫的時間洪流中。他們隨遇而安,像竹子一樣頑強的紮根在每一寸隙縫中。他們的建築簡潔方正,沒有多餘的繁複,方正實用,每個細節都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這個民俗建築極具特色的民族,讓我們默默的向他們致以祝福。願君繁榮,願君,繁衍不息!

獨特、有內涵的仡佬族飲食文化

  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會受當地的地理環境及人文因素的影響,所以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各不相同。仡佬族文化源遠流長,他們的飲食文化更是別有一番風味,仡佬族由於受生活環境的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仡佬族獨特的飲食文化。

  仡佬族的飲食文化以酸辣為特色,仡佬族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食麵食及雜糧、薯類。喜吃糯米餈粑,待客用茶。仡佬族善釀酒。

  仡佬族人生活的地區,大多數在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那裡地形複雜,氣候潮溼;仡佬族人的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山地種植玉米,平地種植水稻,因此,這兩種作物也是仡佬族人最主要的糧食。農忙季節日食三餐,農閒多食兩餐,正餐之外,尚有“過早”、“歇鬧(歇勞)”、“宵夜”等習俗。

  肉食以豬肉為主,雞、鴨、羊肉次之,多數人不吃牛馬肉和死禽死畜肉。嗜吃酸味和論辣食品,有“三天不吃酸,人要打撈竄”之說。餈粑常作親把祖宗神靈供品,亦為待客和節日食品。糯米粑是仡佬族節慶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過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用一升或幾升糯米打成一個大的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盤內,供奉祖先,三天之後才可食用。黔西的仡佬族還用豆豉葉(扁竹葉)插在粑粑上,以表示祖先開荒闢草時插草為標;廣西的仡佬族還有在除夕的供品中加粽粑和紅薯之習。

  在端陽節、重陽節及其他所有節日,都要宴請賓客,但均要做粑粑。仡佬族人習慣把玉米粉放在蒸籠裡蒸熟,叫作玉米乾飯;這是仡佬族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主食,如果在節日裡或是有遠客臨門,他們就在玉米麵里加上相等的白米蒸熟,稱為“混合飯”。

  為了祛潮取暖,仡佬族人每餐都少不了一鍋辣椒湯;仡佬族人的辣椒有多種吃法,如辣椒粥、黴豆腐辣椒、豆辣椒等,不過,最受他們喜愛的要算是骨粉與辣椒加工醃製而成的辣椒骨。仡佬族人愛飲酒,多為自釀。先年有咂酒,以編谷、高梁、玉米、小米、大麥等為原料,發酵後貯壇密封,預置竹管,用時含管吸飲。

  後多為甜酒、燒酒。甜酒俗稱“酷糟”,用糯米或玉米、小米釀製,多用於煮湯圓、雞蛋,或用涼水衝飲。燒酒亦稱火酒,用玉米或高梁釀製,其味濃烈,平常待客和筵席必備。男子喜抽上煙(亦稱葉子菸),亦有中老年婦女抽葉子菸的,青年中吸香菸者增多。

  茶分清茶、油茶。清茶多用老鷹茶、藤茶、家茶或苦丁茶熬飲。油茶以家茶用油煎炒後加水煮沸,將幹,用木瓢背反覆揉成漿狀,稱“茶羹”,再加油煎羹,添水煮沸,加鹽,佐以芝麻、核桃仁未、花椒調味,即可飲用。

  可以粑粑、粽子、麻糖、瓜子等佐食,亦可煮“油茶雞蛋”、“油茶湯圓”、“油茶稀飯”等食用.大多數地方信佬族都有“吃油茶”的習慣,並視為待客佳品,有的日食三餐不離,否則精神不振。居住在舊城、隆興一帶的記佬族多無“吃油茶”習俗。

  筵席常以酥扣(亦稱燒白)、昨扣為主餚,加配滑肉(亦稱酥肉)、粉條、黃花、木耳、豆類製成品等湊滿“八大碗”或“十大碗”,俗稱“大水席”。託情議事,往未酬醉,餚暖尤豐。大矸、三橋一帶盛行“三麼臺”,即筵席分三臺吃完,先酒次茶後飯,或先茶次酒後飯。

  油茶佐以糕、糖、乾果、葵花子,酒佐冷盤熱炒,飯加蒸碗湯菜。坐席多為每桌10人(上下席各2人,左右席各3人),舊城、蟠溪、院溪一帶每桌12人,縣城每桌8人。

獨具民族特色的保安族飲食文化

  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信仰,而保安人的信仰則是伊斯蘭教,因為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同時又夾帶了一些蒙古族的習俗,從而形成了保安族的民族特色。下面的保安族文化為您帶來獨具民族特色的保安族飲食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保安人的主食偏重於面製品,經常食用饅頭、花捲、煎餅、包子、湯麵條、臊子面、饊子、涼麵、漿水面、炒肉面、捏麵筋、攪團等。小麥面做的麵條多種多樣,有面片、拽面、涼麵等。其中“指甲面片”特色鮮明、色味俱全。土豆作為主食的吃法主要有鹽水煮土豆、土豆泥煎成土豆餅,有時也用土豆泥加洋蔥作成包子餡,口味清香、細膩。

  幹玉米麵是生活困難時期非常普及的主食,現在保安人多吃青玉米棒子,但偶爾也會用玉米麵燒饃饃。雀舌面,即碎飯,其做法是:把麵餅擀成大片,摺疊起來,來回切成如雀舌般大小再加煮食。另外,做的涼麵細而長,炒麵為冬令食品。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保安族人民忌吃豬、馬、驢、騾等不反芻和兇猛禽獸之肉。未經阿訇宰殺的動物、自死的動物以及動物的血,同樣是飲食禁忌。偏重於純肉製品,如手抓羊肉、碗菜(熟牛羊肉切塊,加胡蘿蔔、土豆、粉條,用牛羊肉湯燴成)、麥仁雜碎湯、(麥粒樂羊頭蹄肉及內臟混煮)、大塊清水雞、爆炒雞塊、清煮全鴨等。

  尤以全羊席最為知名,這是選用2齡左右的肥羊,洗淨後整隻煮熟,然後撈起,按肋條、脊背、前後腿、髖、脖子、尾巴分檔切割,接著帶骨剁成一指厚、手掌大的肉塊,各裝一盤順序上席,另配佐料調味蘸食。

  保安族在待客時還有一些別具特色的飲食風俗。有客自遠方來,都會受到熱情款待。客人到家,首先要把客人讓到上座(即炕的左邊落座),然後,先端茶,再上食物。用餐前,按照保安族的規矩,必須由一名年長的老人或家庭主人唸誦一段《古蘭經》文,意思是感謝真主賜給了我們食物。之後,才能動手就殫,如果是饃、餅之類的主食,必須由主人先掰開,然後,客人才能取食。

  否則,被認為是不懂規矩。一般是一頓飯上三道飯菜,第一道是大餅或饅頭,第二道是手抓羊肉或雞肉,最後一道才是正餐精製的細絲麵條。若是貴賓,主人還要用雞尖招待,以示尊敬。若來客是男的,中、青年婦女是不能在男客面前隨便露面的,要一直在廚房裡為客人忙碌做飯菜或休息,待客人走後才能出來。


古色古香的仫建築文化

  民居建築作為地域文化的載體,融合了建築功能、民族社會風俗、宗法觀念等,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體現實用與審美的統一。透過民居建築的特點,可以知道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仫佬族聚居的地區是多山地段,民居建築受此影響,形成獨特的仫佬族文化,接下來就來看看仫佬族的建築特點吧。   仫佬族聚居區內,山嶺綿延起伏 ...

與眾不同的語言文化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各種表達符號。在中國,大部分人都講漢語,但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語言和方言,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都有他們本民族的語言。仡佬語是仡佬族的語言,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與眾不同的仡佬族語言。   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仡佬語,只有千餘仡佬族 ...

獨特文化:兩個年節

  仡佬族跟很多民族的傳統不一樣,仡佬族一年中有兩個年節,一個是春節,一個是仡佬年,而這兩個年節便體現了仡佬族文化的獨特性。仡佬族的兩個年節讓人十分的好奇,也許很多人會問:“一年過兩個年節有什麼特殊寓意嗎?”大家不用著急,小編這就為大家解惑。   仡佬族一年之中要過兩個年節,一個是春節,另一個是仡佬年。    ...

文化,你知道多少?

  儺戲是遠古時代的儺祭活動轉變而成的戲劇形式,它是宗教文化和戲曲文化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在很多少數民族都能夠看到儺戲的身影,仡佬族人民也非常喜歡儺文化,下面的仡佬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儺文化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仡佬族是西南最古老少數民族之一。仡佬族的居室、服飾、飲食、婚喪禮俗等生活習俗獨具特色;仡 ...

民族特色特色是什麼

  仡佬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佈在廣西貴州省。仡佬族聚居的地方地形地貌複雜,因此也創造出來獨具特色的民族特色。你知道仡佬族的民族特色是什麼嗎?你能說出幾個?本期的仡佬族文化帶你去了解。   仡佬族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民族,現有43萬多人。主要分佈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其餘少數散 ...

極具民族特色的仫禮儀文化

  在長期的民族發展過程中,仫佬族形成了很多獨具特色的禮儀風俗,比如添丁報喜、滿月酒、敬婆王報人丁等。這些禮儀可以從仫佬族人生活中的各個地方反映出來,是仫佬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就隨小編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添丁報喜   生小孩是仫佬族人家的頭號大喜事。孩子一降生,夫家便派人給外婆家報喜。外婆立即挑起早 ...

民族文化的表現:陽戲

  仡佬族文化豐富多彩,民間藝術便極具特色,而極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非仡佬族的陽戲莫屬。眾所周知陽戲是民間流傳的一種戲劇,其蘊含著濃厚的民族文化,也為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仡佬族陽戲的特色及意義。   陽戲,是一種流行於西南諸省的地方戲劇種。在重慶、湖南、貴州湖北等省市農村廣泛流傳。那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