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是什麼意思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是什麼意思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專案主要包括: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實際發生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法律依據】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三條規定,納稅人申報的扣除要真實、合法。真實是指能提供證明有關支出確屬已經實際發生的適當憑據;合法是指符合國家稅收規定,其他法規規定與稅收法規規定不一致的,以稅收法規規定為準。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原則不包括

  稅前扣除的確認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權責發生制原則:即納稅人應在費用發生時而不是實際支付時確認扣除。

  2、配比原則:即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應在費用應配比或應分配的當期申報扣除。納稅人某一納稅年度應申報的可扣除費用不得提前或滯後申報扣除。

  3、相關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從性質和根源上必須與取得應稅收入相關。

  4、確定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不論何時支付,其金額必須是確定的。

  5、合理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費用的計算和分配方法應符合一般的經營常規和會計慣例。

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有哪些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釋出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28號第八條規定,稅前扣除憑證按照來源分為內部憑證和外部憑證。

  內部憑證是指企業自制用於成本、費用、損失和其他支出核算的會計原始憑證。內部憑證的外部憑證是指企業發生經營活動和其他事項時,從其他單位、個人取得的用於證明其支出發生的憑證,包括但不限於發票、財政票據、完稅憑證、收款憑證、分割單等。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

  根據2017年2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關於修改的決定》修正


企業所得稅扣除限額是什麼意思

  稅前扣除限額是按稅務規定的標準扣除的成本、費用和損失額,主要包括:   1、工資支出:工資支出包括企業以各種形式支付給職工的基本工資、浮動工資、各類補貼、津貼、獎金等;   2、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利息支出、業務招待費;   3、公益救濟性捐贈:納稅人透過境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用於 ...

企業所得稅扣除專案有哪些

  企業所得稅扣除專案:   工資薪金支出即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與工資相關的三項費用即職工福利費支出、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支出;社會保障繳款即企業依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範圍和標準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 ...

重疾險可以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

  新個稅法在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增加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不過,重疾險不可以在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只有購買符合國家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支出可以免個人所得稅。   另外,只有稅優識別碼才是稅務機關為納稅人辦理個稅抵扣優 ...

企業所得稅管理費用怎麼進行扣除

  企業發生的管理費用一般來說可以全部扣除,但是以下管理費用中明細科目發生費用是在企業所得稅前限額扣除。   1、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2、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 ...

企業繳納的滯納金可以稅前扣除

  1、稅收滯納金、罰款不得稅前扣除:違反國家法律規定所需要支付的滯納金和罰款是一項違法成本,屬於不應該發生的費用,不允許稅前扣除。賬務處理時,可以在營業外支出中列支,在彙算清繳時做納稅調整,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第十條規定:“在計算應納 ...

企業繳納的滯納金可以稅前扣除

  1、稅收滯納金、罰款不得稅前扣除:違反國家法律規定所需要支付的滯納金和罰款是一項違法成本,屬於不應該發生的費用,不允許稅前扣除。賬務處理時,可以在營業外支出中列支,在彙算清繳時做納稅調整,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2、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3號)第十條規定:“在計算應納 ...

企業所得稅調增調減什麼意思

  企業所得稅調增調減:   扣除超過標準的費用,不能所得稅前扣除的的成本做所得稅納稅調增,增加應納稅所得額;   對免稅收入,在所得稅計算中做了納稅計算部分做所得稅納稅調減,以減少企業的納稅額。   比如:企業購買國債的利息收入是免稅的,這部分就要做應納所得稅所得額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