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七戒是: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
佛一般是指釋迦牟尼(Sakyamuni),其名字意為“釋迦族的賢人”,釋迦牟尼是佛教創始人,其他稱號有覺者、世尊、釋尊等。
在“打七”前,寺院必須首先做好一切生活和佛事物資的準備。“打七”期間,禪堂除平日設有的司水、香燈、當值、兼值、巡香、圊頭外,還另外再配備若干名監香師和內外護七師等,同時對堂內外的放逸者要認真管理,不可私徇人情,同時給監香師授予執法的香板。
1、無殺意,慈念眾生,不得殘害蠕動之類;
2、無貪意,思念佈施,卻慳貪意;
3、無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為邪欲;
4、無妄語,思念至誠,言不為詐,心口相應;
5、不飲酒,不醉迷,去入逸意;
6、無求安,不著華(花)香,不傅脂粉,不為歌舞倡樂;
7、無求安,不臥好床,卑床草蓆,捐除睡臥,思念經道,奉法,時過中不食。
佛教沒有七戒。
佛教的基礎戒律有三皈、五戒、八戒。
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五戒:不殺戒、不盜戒、不邪淫戒、不妄語戒、不飲酒戒。
八戒:戒殺生、戒偷盜、戒淫邪、戒妄語、戒飲酒、戒著香華、戒坐臥高廣大床、戒非時食。 ...
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七戒坐臥高廣大床。
第一戒者,盡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有殺意,慈念眾生,不得賊害,動之類,不加刀殺,念欲利安,莫復為殺,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第二戒者,盡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貪取意,思念佈施,當歡喜與、自手與、潔淨與、恭敬與、不望與、 ...
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戒律,比如戒肉、戒酒、戒貪嗔痴,戒律也是為了信仰自由的教徒們能夠摒棄一些不應該的事。摩尼教也有自己的戒律。那麼摩尼教文化中,都有什麼戒律呢?在戒律的基礎上,摩尼教的七戒三封又是什麼呢?
摩尼教創立於公元3世紀的波斯,因其創始人的名稱而得名。摩尼教是在襖教二元論的基礎上,吸收基督教和佛 ...
七戒是佛門中的貪、嗔、痴、恨、愛、惡、欲,源於佛之唱偈《開經偈》。《開經偈》最早出自於明清民間宗教寶卷以及笑笑生《金瓶梅》(明崇禎刻本)。開經偈指佛教唸經前所念誦的四句偈。 ...
1、七佛依次是:毗婆屍如來、屍棄如來、毗舍婆如來、拘留孫如來、拘那含如來、迦葉如來、釋迦牟尼如來。
2、過去七佛為大小乘公認的七個佛,其中毗婆屍如來、屍棄如來、毗舍婆如來,這三個佛是過去世莊嚴劫成就的佛,後面的拘留孫如來、拘那含如來、迦葉如來、釋迦牟尼如來,是現在世賢劫成就的四個佛。 拘留孫如來是賢劫 ...
佛教的開光,世間人知道的不多,於是便以訛傳訛。末學將開光方法公之於眾,以免繼續謬種流傳。所謂開光,就是觀想佛菩薩像放大光明,將自己內心的黑暗全部去除,從而讓自己的心裡時刻充滿光明。因此,開光,不是人給佛菩薩開光,而是佛菩薩給我們開光。 ...
1、《佛學大辭典》中的解釋是:【浮屠】 (雜語)亦作浮圖,休屠。按浮屠浮圖。皆即佛陀之異譯。佛教為佛所創。古人因稱佛教徒為浮屠。佛教為浮屠道。後並稱佛塔為浮屠。
2、這句話是要告訴你,佛陀塔很高就好像天有很多層那麼多,經過千萬億劫後大多數人還在六道中輪轉,六道分為天道,阿修羅道,人道,餓鬼道,畜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