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是許多少數民族信仰的宗教,而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許多的文化也和宗教息息相關。柯爾克孜族也和其他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一樣有著許多的禁忌,這些禁忌包括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那麼,你知道柯爾克孜族的禁忌有哪些嗎?下面的柯爾克孜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食肉方面,他們忌食豬、狗、騾、驢肉和未經宰殺而死亡的動物。要膳前要洗手,飯後也要洗手,洗完後手上的水珠不能亂甩,必須用毛巾擦乾淨;主人給客人端出的食品,客人要吃,但不能吃乾淨,要剩下一點還給主人;家裡來了尊貴的客人,一般主人要殺羊熱情款待,並請客人中的長者先吃羊頭,表示尊重;來到柯爾克孜族家中作客時,不能隨便揭開廚房的布簾看,參加婚禮時,也不能揭開新房的門簾看;新婚時,公公不能看見媳婦的面孔;客人出門時要背朝門外退出;牧民出門,搬遷也有具體的規定,一般單日不搬家,單日不出門、主麻日(星期五)不走遠路等等。柯爾克孜族的這些禁忌除了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外,還受到薩滿教的影響。
婚姻禁忌
迎親日,新郎在迎親人的陪同下騎馬到女方家,女方女眷友好迎之,男眷卻手持繩索,將新郎五花大綁捆在帳篷(或門)前,然後捆綁新娘並將一對新人栓在一起。新人不可流露不滿情緒或惱怒,否則於親事不吉。直到新郎父兄向女方親友“求情”再三,新人才可被“釋放”。
生活禁忌
兩人對面談話時,忌咳嗽、擤鼻涕、打哈欠等。否則認為對對方不敬。忌媳婦的臀部對著長輩,故媳婦自屋裡出來時,禁忌轉身,只可退著出來。客人出門時亦應背朝門退出。最忌撒謊、欺騙和賭咒,若發現,輕者受訓,重者引起公憤,甚至被逐出村。
“柯爾克孜”,在山崖上居住生活的民族。由於柯爾克孜族的居住環境原因,其服飾和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其中,關於柯爾克孜族的帽子也很有特色,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瞭解這個一年四季不離帽的民族吧。
柯爾克孜人佩戴這種白氈帽已有悠久的歷史。關於這種帽子的來歷,至今在柯爾克孜族中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古代,柯爾克孜族有一個英俊、勇敢而又足智多謀的國王,在長期的征戰過程中,他經常感到出戰時其軍民衣帽不一、戰馬多色,影響軍威和戰鬥力。
於是,在即將遠征之前,他召集四十位謀臣,下令統一戰馬的顏色,並要他們用四十天時間,給每個軍民準備好一頂統一的帽子,這頂帽子既要像一顆光芒四射的星星,又要像一朵色彩斑斕的花朵;既要像一座白雪皚皚的冰峰,又要像一個綠草如茵的山環;既能躲避雨雪,又能防止風沙襲擊。
三十九天過去了,三十九位謀臣都因設計的帽子未能達到國王的要求而一一被殺。最後,第四十位謀臣的一位才貌出眾、聰明能幹的女兒急中生智,設計出了這種白氈帽,國王非常滿意,便下令所屬軍民戴用,從此傳襲至今。
柯爾克孜族男女一年四季都喜歡戴圓頂小帽“託甫”,一般是用紅、紫、藍色的燈芯絨製作的。冬季,男子戴羊羔皮或狐狸皮做的卷沿圓形帽子“臺別太依”,姑娘則戴以水獺皮或白羊皮製作的皮帽“昆都孜”。
夏季,男子多戴下沿鑲一道黑布或黑線,向上翻卷的“卡拉帕克”白氈帽,其形制主要有左右開口或不開口,圓頂或四方頂及帽頂有無珠、穗等飾物之差別。
柯爾克孜族是五十六個民族之一,他也是中亞大地上最先創立文字的民族,宗教在柯爾克孜族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柯爾克孜族的生活方式和飲食文化和傳統節日等都受到宗教的影響。下面的柯爾克孜族文化為您帶來柯爾克孜族的宗教節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諾如孜節
根據傳統習俗,慶祝“納吾熱孜”節一定要種植樹木,清理溝渠,打掃屋子併為客人準備豐盛的宴席。宴席中最主要的當屬“納吾熱孜粥”。“納吾熱孜粥”象徵著幸福、成功、智慧、健康、財富、成長和上天的庇護。哈薩克人認為,“納吾熱孜粥”一定要吃飽,這樣才能保佑來年生活富足。而且,據現代科學考證,“納吾熱孜粥”的配製還十分科學,很有營養。
2、誕生禮
誕生禮是在嬰兒出生當天舉行的以表對新生生命的美好祝願。搖籃禮是在孩子出生第7天或第9天舉行,要宰牲設宴請客吃飯,規模不大,參加者公限婦女。在宴會期間要唱“搖籃曲”。滿月禮,同漢族的“做滿月”相近。割禮,是柯爾克孜人僅次於婚禮的重要儀式。喪葬,柯爾克孜人基本上按照伊斯蘭教教規進行的。婚禮,是柯爾克孜人的最大禮儀,一般是先在女方家中舉行,然後將新娘迎回新房,在男方舉行更為熱鬧的慶典活動。整個婚禮是貫穿於歌聲和活動中舉行的。
1、飲食
一日三餐,除早餐為饢和茶或奶茶外,中餐和晚餐多以麵食、馬、牛、羊肉為主;在農區以糧為主食,但肉類仍佔有很大比重。 日常蔬菜不多,品種不少,僅洋芋、圓白菜、洋蔥較為常見,並且很少與肉類一起成菜。很多肉類以做成手抓羊肉、烤肉(塔西哈拉克)為主。其次大都做成獨具特色的灌肺、灌腸、油炒肉、肉湯等。 奶和奶製品在柯爾克孜族日常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最常見的有馬奶、牛奶和奶皮、奶油、酸奶(濃、稀酸奶)等。平時喜用青稞、麥子或糜子發酵製成的一種名牙爾瑪的飲料飲用,柯爾克孜族好飲茯茶,煮沸後加奶和食鹽。
2、婚俗
柯爾克孜族的婚禮十分隆重,分訂婚和結婚兩個步驟。在訂婚時,男方用一匹馬馱著禮物前往女家,馬頭上要扎一塊潔白的棉花,以示訂婚。女方父母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有的地區向男方客人身上撒些麵粉,表示同意親事,預祝順利。結婚一般要舉行三天,日期多選擇在月底,儀式主要在女家進行。第一天,新郎在父母、親友陪同下,帶著禮品前往新娘家。
禮品包括剛宰殺的兩隻羊,一隻作整羊煮熟;一隻把五臟掏出,不剝皮烤熟,還要帶上數十頭小牲畜。臨近新娘家時,舉行“叼羊”遊戲,並藉此機會將那預先宰好的羊扔到新娘家門前。隨後才被新娘家的女眷們熱情迎入。婚禮儀式開始前,女方的親友群起將新郎新娘雙雙綁在門口,這時,新郎的父兄要向這些親友贈送禮物,請求“釋放”。
婚禮正式開始,由男方的一位長者用木棒將氈房天窗挑開,從天窗向外撒糖果、點心等,客人紛紛爭搶,以分享幸福。接著,新娘的母親要唱“送嫁歌”,還要舉行“賽得河”,即讓新婚夫婦背對背坐下,每人頭上蒙一口袋。眾人用一隻羊蹄輪流在他們頭上輕打一下,然後拉起來共同跳舞。之後,由阿訇主持典禮,念“尼卡罕”(結婚證詞),給雙方分吃蘸鹽水的饢,象徵夫妻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第二天,雙方家長要舉辦傳統的賽馬、叼羊、摔跤等活動,以示祝賀。
晚上,新娘來到嫂子家與新郎見面,這時的氈房外擠滿了賓客,人們奏起傳統的民間樂器“庫姆孜”,跳起會面舞,唱起一曲曲喜慶的歌,直到深夜,當討得禮物,放新郎進入洞房後,才盡興離去。第三天,新娘帶著豐厚的嫁妝,隨新郎回婆家,沿路每過一個牧村,都要受到熱情款待和祝福。回到新郎家的數日內,一對新人還會不斷得到親友的邀請,參加各種娛樂活動,使他們處在長時間的新婚蜜月之中。
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吃其他食品時,擺在盤裡的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豐盛。如吃不完,切忌將剩菜剩飯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裡,不能剩下殘羹剩飯,這一禁忌不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記,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柯爾克孜族信奉伊斯蘭教,也有一部分信仰喇嘛教。
柯爾克孜族樂器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考姆茲,考姆茲是是中國古代西北遊牧民所創造的一種彈絃樂器,美麗的樂器是西北地區最為著名的一部分。本期柯爾克孜族文化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柯爾克孜族樂器。
考姆茲,是柯爾克孜族彈撥絃鳴樂器。譯名還有庫木孜、考木茲。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烏恰、阿克陶 ...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柯爾克孜族人民創造了極其豐富的口頭文學,以口頭傳唱形式一代-代流傳下來,演變成為今日的藝苑奇葩。我國民間有各種各樣的諺語都是人們進過長久的觀察總結才得出來的。那麼,下面就跟小編一起走進柯爾克孜族文化看看他們的民間諺語吧。
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柯爾克孜族諺語
會養鷹的人, ...
柯爾克孜族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對歌曲極為講究,有各式各樣的歌。根據歌詞的不同而格局其特色,他們的生活因悠久的歷史和牧業生活,造就了他們豪放爽快的性格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瞭解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民歌按內容分類,有反抗歌、勞動歌、習俗歌、情歌和新民歌等。習俗歌中又分為搖籃 ...
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新中國成立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
柯爾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蘇、額敏等縣。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 ...
現代柯爾克孜人喪葬大部分按伊斯蘭教規進行。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家庭裡,人死後把“埋體”(遺體)洗淨,用白布把全身纏住,用素色布覆蓋,頭朝西放在房內的帳簾裡。家中的婦女面朝西邊哭邊唱,歷數死者的生平善舉。親友則帶財物前來弔唁,誦經示哀。“埋體”在家一般停放一天,最多不超過三天。葬禮在清真寺舉行,由阿訇唸經致悼詞 ...
柯爾克孜族的服裝,婦女多喜紅色,穿短裝,也有穿連衣裙的。襯衫寬大直領。布料衣服縫製簡單,高階衣服縫製講究,袖口和對襟處釘銀扣。裙子用寬頻,或用綢料迭成多褶,製成圓筒狀,上端束於腰間,下端鑲制皮毛。內衣翻領套坎肩,坎肩領口甚大,內衣顯露。在短裝外面套大衣,多為黑色,翻領敞胸,冬季內加棉絮。婦女戴圓形金絲絨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