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不一樣的柯爾克孜族樂器

不一樣的柯爾克孜族樂器

  柯爾克孜族樂器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考姆茲,考姆茲是是中國古代西北遊牧民所創造的一種彈絃樂器,美麗的樂器是西北地區最為著名的一部分。本期柯爾克孜族文化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柯爾克孜族樂器。

  考姆茲,是柯爾克孜族彈撥絃鳴樂器。譯名還有庫木孜、考木茲。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烏恰、阿克陶、阿合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等地。

  歷史悠久。考姆茲與蒙古族的火不思同源,都是我國古代西北遊牧民族人民創制的彈絃樂器,考姆茲即火不思的諧音。相傳西漢時期,王昭君嫁與匈奴呼韓邪單于為妻,胡人珍視王昭君的琵琶,仿製的新樂器又不相像,始有“渾不似”之名。

  宋代俞琰《席上腐談》:“王昭君琵琶壞肆,胡人重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渾不似’,今訛為和必斯”。1905年,在新疆吐魯番招哈和屯發掘的唐代高昌古畫中,有一兒童抱彈長頸勺形樂器的影象,與考姆茲較為相似。表明早在唐宋時期,考姆茲已在我國西北地區流行。

  柯爾克孜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勤勞勇敢的柯爾克孜人民,主要聚居於新疆西南部,據清代文獻記載已有二千多年曆史,清代被稱為“布魯特”,意為高山居民。能歌善舞的柯爾克孜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除了彈絃樂器考姆茲外,還有人們喜聞樂見的拉絃樂器克亞克,氣鳴樂器鷹骨笛,體鳴樂器鐵簧、鑼和鈸等。

  每逢節日,牧民群眾和民間樂手就會聚集在一起,舉行生動活潑的考姆茲演奏比賽,比彈奏技巧的高超,比彈唱旋律的優美,比樂曲創作的新穎。牧民得到娛樂,樂手得到提高。

  考姆茲外形與蒙古族古老的彈絃樂器火不思相似,但形制上與火不思已有了較大差異。民間傳統的考姆茲,用整塊杏木挖制而成,使用羊筋弦。特克斯等天山地區的考姆茲,共鳴箱呈扁平的葫蘆形;而阿圖什、烏恰等帕米爾山區的考姆茲,共鳴箱則為不等邊扁六方形,上窄下寬,上邊與琴頸相接,下邊則為琴尾。

  現代考姆茲,由共鳴箱、琴頭、琴頸、絃軸、琴馬和琴絃等部分構成。常使用杏木、桑木和白松製作,琴體全長88釐米。共鳴箱扁而平,呈葫蘆形,由面、背、框板膠合而成,面寬20釐米。頭、頸用一塊木料製成,琴頭無飾,弦槽後開,左側置三個絃軸,琴頸細長,正面為按弦指板,不設品位。

  音箱背、側板用杏木或桑木為之,其上蒙以松木面板,上部開有一個直徑1釐米的圓形小音孔。琴絃由弦孔中穿出,透過面板中間的梨木琴馬,繫於下端的尾柱上。

多姿多彩的柯爾克孜族樂器文化

  柯爾克孜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能歌善舞的他們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在柯爾克孜族的歷史上他們也創造出非常多的民族樂器,這些樂器各有各的特點,不管是材料還是其造型都非常的有特色。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柯爾克孜族文化吧!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樂器亦很豐富有考姆茲(三絃琴)、奧孜考姆茲(吹奏樂器)、克雅可(二絃拉琴)、帕米爾考姆茲(鐵三絃)、卻奧爾(牧笛)等。

  考姆茲,是柯爾克孜族彈撥絃鳴樂器。譯名還有庫木孜、考木茲。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烏恰、阿克陶、阿合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等地。

  考姆茲與蒙古族的火不思同源,都是我國古代西北遊牧民族人民創制的彈絃樂器,考姆茲即火不思的諧音。相傳西漢時期,王昭君嫁與匈奴呼韓邪單于為妻,胡人珍視王昭君的琵琶,仿製的新樂器又不相像,始有“渾不似”之名。宋代俞琰《席上腐談》:“王昭君琵琶壞肆,胡人重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渾不似’,今訛為和必斯”。1905年,在新疆吐魯番招哈和屯發掘的唐代高昌古畫中,有一兒童抱彈長頸勺形樂器的影象,與考姆茲較為相似。表明早在唐宋時期,考姆茲已在我國西北地區流行。

  民間習俗

  柯爾克孜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勤勞勇敢的柯爾克孜人民,主要聚居於新疆西南部,據清代文獻記載已有二千多年曆史,清代被稱為“布魯特”,意為高山居民。能歌善舞的柯爾克孜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除了彈絃樂器考姆茲外,還有人們喜聞樂見的拉絃樂器克亞克,氣鳴樂器鷹骨笛,體鳴樂器鐵簧、鑼和鈸等。每逢節日,牧民群眾和民間樂手就會聚集在一起,舉行生動活潑的考姆茲演奏比賽,比彈奏技巧的高超,比彈唱旋律的優美,比樂曲創作的新穎。牧民得到娛樂,樂手得到提高。

  形制結構

  考姆茲外形與蒙古族古老的彈絃樂器火不思相似,但形制上與火不思已有了較大差異。民間傳統的考姆茲,用整塊杏木挖制而成,使用羊筋弦。特克斯等天山地區的考姆茲,共鳴箱呈扁平的葫蘆形;而阿圖什、烏恰等帕米爾山區的考姆茲,共鳴箱則為不等邊扁六方形,上窄下寬,上邊與琴頸相接,下邊則為琴尾。現代考姆茲,由共鳴箱、琴頭、琴頸、絃軸、琴馬和琴絃等部分構成。

  常使用杏木、桑木和白松製作,琴體全長88釐米。共鳴箱扁而平,呈葫蘆形,由面、背、框板膠合而成,面寬20釐米。頭、頸用一塊木料製成,琴頭無飾,弦槽後開,左側置三個絃軸,琴頸細長,正面為按弦指板,不設品位。音箱背、側板用杏木或桑木為之,其上蒙以松木面板,上部開有一個直徑1釐米的圓形小音孔。琴絃由弦孔中穿出,透過面板中間的梨木琴馬,繫於下端的尾柱上。

  克雅可是柯爾克孜族古老的拉絃樂器。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等地。

  傳統的克雅可,全長62釐米~75釐米,外形與短把羹匙相像,琴體用一整段松木或桑木挖制而成。共鳴箱呈匙形,上部較寬,內腔外露,下部蒙以駱駝羔皮或羊皮。琴頭古樸,平頂無飾,左右兩側各置一個絃軸。琴頸較短,上窄下寬,正面為指板,不設品位。皮面上置有琴馬,張兩束馬尾弦。

  您可能還喜歡:

  盤點:侗族傳統節日文化大全

  花竹帽,毛南族的定情信物

  朝鮮族農耕文化,你知多少?

  毛南族肥套,承載美好願望

一年四季不離帽,柯爾克孜族帽子特色

  “柯爾克孜”,在山崖上居住生活的民族。由於柯爾克孜族的居住環境原因,其服飾和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其中,關於柯爾克孜族的帽子也很有特色,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柯爾克孜族文化中瞭解這個一年四季不離帽的民族吧。

  柯爾克孜人佩戴這種白氈帽已有悠久的歷史。關於這種帽子的來歷,至今在柯爾克孜族中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古代,柯爾克孜族有一個英俊、勇敢而又足智多謀的國王,在長期的征戰過程中,他經常感到出戰時其軍民衣帽不一、戰馬多色,影響軍威和戰鬥力。

  於是,在即將遠征之前,他召集四十位謀臣,下令統一戰馬的顏色,並要他們用四十天時間,給每個軍民準備好一頂統一的帽子,這頂帽子既要像一顆光芒四射的星星,又要像一朵色彩斑斕的花朵;既要像一座白雪皚皚的冰峰,又要像一個綠草如茵的山環;既能躲避雨雪,又能防止風沙襲擊。

  三十九天過去了,三十九位謀臣都因設計的帽子未能達到國王的要求而一一被殺。最後,第四十位謀臣的一位才貌出眾、聰明能幹的女兒急中生智,設計出了這種白氈帽,國王非常滿意,便下令所屬軍民戴用,從此傳襲至今。

  柯爾克孜族男女一年四季都喜歡戴圓頂小帽“託甫”,一般是用紅、紫、藍色的燈芯絨製作的。冬季,男子戴羊羔皮或狐狸皮做的卷沿圓形帽子“臺別太依”,姑娘則戴以水獺皮或白羊皮製作的皮帽“昆都孜”。

  夏季,男子多戴下沿鑲一道黑布或黑線,向上翻卷的“卡拉帕克”白氈帽,其形制主要有左右開口或不開口,圓頂或四方頂及帽頂有無珠、穗等飾物之差別。


你所知道的禁忌

  伊斯蘭教是許多少數民族信仰的宗教,而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許多的文化也和宗教息息相關。柯爾克孜族也和其他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一樣有著許多的禁忌,這些禁忌包括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那麼,你知道柯爾克孜族的禁忌有哪些嗎?下面的柯爾克孜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食肉方面,他們忌食豬、狗、騾、驢肉和 ...

傳統樂器文化:庫姆

  少數民族的人民大多都能夠善舞,他們最大的生活樂趣就是將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歌舞中,有歌舞當然就少不了樂器。庫姆孜是柯爾克孜族獨有的古老彈撥樂器,它的柯爾克孜族語的意思就是“美麗的樂器”,下面的柯爾克孜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庫母孜的更多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柯爾克孜族民間音樂十分發達,遺產豐富,男女老 ...

中華民族:

  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新中國成立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

--簡 介

       柯爾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蘇、額敏等縣。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 ...

喪葬習俗

  現代柯爾克孜人喪葬大部分按伊斯蘭教規進行。在信仰伊斯蘭教的家庭裡,人死後把“埋體”(遺體)洗淨,用白布把全身纏住,用素色布覆蓋,頭朝西放在房內的帳簾裡。家中的婦女面朝西邊哭邊唱,歷數死者的生平善舉。親友則帶財物前來弔唁,誦經示哀。“埋體”在家一般停放一天,最多不超過三天。葬禮在清真寺舉行,由阿訇唸經致悼詞 ...

的服飾

  柯爾克孜族的服裝,婦女多喜紅色,穿短裝,也有穿連衣裙的。襯衫寬大直領。布料衣服縫製簡單,高階衣服縫製講究,袖口和對襟處釘銀扣。裙子用寬頻,或用綢料迭成多褶,製成圓筒狀,上端束於腰間,下端鑲制皮毛。內衣翻領套坎肩,坎肩領口甚大,內衣顯露。在短裝外面套大衣,多為黑色,翻領敞胸,冬季內加棉絮。婦女戴圓形金絲絨紅 ...

  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佈在烏什、阿克蘇、莎東、英吉沙、塔什庫爾乾等地,還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含義有多種解釋:“四十個部落”、“四十個姑娘”、“山裡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爾克孜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新中國成立後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