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你所不知道的羌族禮儀文化

你所不知道的安徽文化習俗

  安徽各類節慶、服飾、飲食起居、婚喪、宗教信仰等構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安徽文化民俗風情圖畫,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文化內涵和獨特的美學價值。安徽民俗文化涵蓋婚嫁習俗、歲時節令習俗、社交往來習俗、烹調飲食習俗等許多方面,展示了安徽人民追求幸福、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景。現在,小編為您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介紹。

  一、徽州人的節令習俗

  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因農曆十二月稱“臘月”,故名。“臘八”一過,春節臨近,家家戶戶要從臘八這天起,清掃屋宇灰塵。當天要吃臘八粥,黟縣、休寧縣北鄉一帶還曬乾豆腐,稱“臘八豆腐”。臘八過後,家家開始宰年豬,互相請吃殺豬酒,裹糯米粽,煎油豆腐,炒花生、蠶豆,做芝麻糖、凍米糖等。還要人家將婚嫁活動安排在這一天舉行,故有民謠曰:“臘八臘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農曆十二月二十四,俗稱“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戶戶祭灶,供送“九田東廚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稱“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說好話,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這一天,家家堂前掛祖宗畫,畫上記載歷代祖先名諱,或繪製祖先遺像。設燭臺香案,置貢品,接祖宗來家過年。從這天起,家家戶戶清洗傢俱,拆洗被褥,掃除塵埃,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春節: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輩向長輩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輩之間也互相恭喜。這一天,講究忌諱,不動刀剪,不拿針線,不下鍋煎炒(忌吵),不沾掃帚,不向門外潑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罵兒童。認為犯忌為不吉,本年就會有破財、生病及其他災禍。

  祁門縣還有“喊年”的習俗。即正月初一、初二兩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為領班,組織青年及男童,排成長蛇陣,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戶,由領班者高喊被拜年的當事人名字並加上稱謂,或者說:“向寶廳拜年”,或者以稱謂喊拜。受拜者旋即應聲說“多謝大家來了”,喊年者齊復聲:“應該來的”。別有一番意思。

  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晚上還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畫像前擺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戶戶還要張掛彩燈,徽州區巖寺鎮的元宵戲燈最為盛行。

  二月二:農曆二月二是土地爺的生日,古徽州稱為“龍抬頭”。大約是因進入仲夏時節,雨水漸多,可以聽到雷聲了,所以有這種說法。在農村,這一天農民忌下地,婦女忌拿針線清閒過一天。績溪縣的規矩,這一天還有包紮一生糯米一個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為百花生日,故又稱“花朝節”,這一天,文人陳設百花,舉行文昌會,比賽詩文。

  二、婚嫁習俗

  訂婚:一般由男方託媒向女方提親,雙方依家境相似,門當戶對為佳。舊時經雙方父母認可後,便用庚帖互換生辰,清算命先生“合八字”,占卜吉凶。如年度八字相合,即可訂婚。正式訂婚得“過紅書”,又叫“過書子”。男方請媒議聘,女方提出聘禮品種數額後,男方按商定標準,準備聘禮。聘禮多少、質量好壞,由雙方家境而定,沒有確切規定。

  “過紅書”由男方家選擇吉日,先下十封全書給女方家長,再下柬請媒人。是日男家懸燈掛彩,焚香點燭,由執事先生書寫“求允書”,媒人帶著“敬請金諾”的紅帖和聘禮送往女家。女方即回“慕允玉青”的綠帖。“過書子”後就可擇期完婚,由男方託媒出面邀請女方喝一次’哈親酒“,雙方言定完婚日期,並分頭準備嫁娶的各項準備工作。

  結婚: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舊時男女一般在十八週歲以上結婚。婚期選擇雙日子,以求吉利。婚期定後,女方置辦嫁妝,稱為“陪送”;親友們贈送禮物,稱為“添箱”。男方設新房,打製傢俱,鋪新床,辦酒席。婚期當天早上發轎,轎杆上放一隻公雞隨帶四色禮,回來時,女方給一隻母雞名為“跟轎雞”,表示雙雙對對,回來時不走原路,沿途要燃放鞭炮。

  女方有送親的,一般都是新娘的叔伯、哥哥、舅舅,送親的稱“上客”、“大賓”。喜轎回到男家時,新娘、新郎由賓相攙扶,雙雙拜堂,先拜天地祖宗,再拜父母雙親,最後新郎新娘對拜。拜後,由家人在地上次遞傳送麻袋稱為“傳代”,為新娘鋪路到洞房。另有撤帳人端起放有五穀雜糧、棗子、銅錢的籮筐,口唱撤帳歌,將筐中物品撒放在新郎新娘的頭上,直到進入洞房。再用稱杆桃開新娘的蓋頭,意為稱心如意。

  合禮後新娘站在床沿邊“裝新”,這時鬧房的便開始了。鬧房時還唱鬧房歌。唱詞有“看新娘、賀新郎,一進洞房喜洋洋,左腳進門生貴子,右腳進門生鳳凰”;“手打燈燭亮堂堂,看看新娘好嫁妝,高的櫃、矮的箱,不高不矮象牙床,象牙床上臥鴛鴦,鴛鴦成對,鳳凰成雙”。

  新房內充滿歡樂和詼諧。晚上還有“聽房”的習俗。婚後第一天新郎新娘依次向長輩們行見面禮,並上墳祭祖。三天夫妻雙雙回門省親,當天返回。六天孃家來人看望新娘,十二天孃家接回新娘,稱“回門”。

  解放後,《婚姻法》頒佈,實行一夫一妻制,自由戀愛結婚。舊時習俗大為減少,辦理婚事一般比較節約。 1980年後,結婚大操大辦,浪費嚴重,雖經宣傳教育,但收效甚微。在婚姻上大做錢財文章,什麼見面禮、允媒禮、追允禮、結婚禮、上、下轎禮;還有每逢過年過節的四色禮等。加上蓋新房、制傢俱、請賓客、擺闊氣,媳婦進門,少則數千元,多則超萬元。特別是農村為娶兒媳婦,使經濟負擔過重,給生活帶來困難。

你所不知道的羌族禮儀文化

  羌族人民在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處處都表現出對長者和老人的尊重,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動中,重情義、講友好,注重禮尚往來,有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有具有羌族獨具的特色。羌族禮儀文化也是羌族文化的體現,現在我們就來看看羌族有哪些特別的禮儀吧。

  羌族禮儀反映在日常生活諸方面,帶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年節禮儀:農曆九月九為煮酒日,農戶用青稞、小麥、玉米、豌豆、胡豆“五色糧”祭山神、天神。農曆十月初一羌歷年,古時在白石神處掛牛頭,舉行祭祀。過大年,農曆正月初一前,臘月二十八日吃掛麵、蕎餅。二十九日吃蕎麥菜餅。三十日將五代祖宗名字寫在紙上,在角角神前供三天。大年初一早上迎祖接神,舉行家拜禮,用灶灰在大門前畫一圈。

  婚俗禮儀:訂婚舉行“開口酒”、“小訂酒”、“大訂酒”,婚禮舉行“花夜”、“正宴”、“回門”等儀式;婚禮中由男女各家分別承辦迎親、送親事宜;舅父負責為新人簪花掛紅;席間正客、遠客、長輩先入座,年長者上席,餘者按輩份、年齡入偏席、下席;上菜敬酒先正客,其他次之;正客未下宴,其他客人不離席;宴畢,由主人分客,村寨各戶負責安排遠客住宿;婚禮程式安排由總管負責;婚禮結束主人宴請鄉幫。

  喪葬禮儀:人死,向死者直系親屬報喪,請“許”開路;親朋近鄰到喪家悼念,喪家為死者淨身、剃頭,穿三褲六衣入棺。三天內入葬,親朋近鄰均參加葬禮。在民間流行有喜事不請不到,憂事不請自到的規矩。

  服飾禮儀:在婚、喪、節日活動中,羌族以穿各種服飾表示禮節。白色服孝時穿,大紅服典禮時穿,粉紅服出嫁時穿。

  咂酒禮儀:咂酒為節日、婚喪嫁娶、集會議事、日常生活必備禮品。吸飲前須由長者開壇致辭,用酒杆連蘸三滴咂酒灑向空中表示對天地諸神的敬意,然後眾人方可按輩份、年齡、主客依次飲吸。

  冠禮:是為成年男性舉行的儀式。8月請“許”來家行法事,10——12月間請親友圍坐火塘,“許”手執始祖像,冠禮人著新衣向像而跪,“許”將用白公羊毛線和五色布條圍在冠禮人項上,以示始祖贈品。然後“許”與冠禮人跪地禱祝始祖庇廕,冠禮人與天地同老,日月同生。爾後族長敘史、“許”誦經、祭祀家神。此外在祭山會中,“許”向第一次參加祭山會的青年人胸前系一根羊毛線,在其額上抹陳豬油,以示天神保佑,能見世面了。

你所不知道的羌族傳統體育文化

  羌族聚居地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其傳統體育文化的形成發展與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及人文地理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羌族傳統體育是羌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華傳統體育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下羌族的代表性體育專案。

  摔跤

  摔跤,是羌族民間的一項傳統體育專案。主要在羌族青少年中間流行。羌族摔跤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雙方相互交叉抱抓對方腰帶,較量時不能用腳踢和腳絆,以連續三次將對方摔倒為勝;另一種為“抱花肩”式摔,即雙方互相抱住肩膀,以用腳將對方絆倒者為勝。

  推杆

  推杆,是羌族特有的一項傳統活動,主要流行在四川阿壩羌族民間,是羌族各種節日以及喜慶日子裡進行的主要娛樂活動之一。

  在羌族民間,關於推杆活動的來源,還有著這樣的傳說。很久以前,羌人南移至岷江上游,同當地的“戈基人”進行了一場決定生存的戰爭。羌人在非常危急的時刻,挑選一批精壯的戰士,組成長矛軍,在天神幾波爾勒的幫助下打敗了戈基人。但慶功會上推選英雄時,誰也不願說出自己的功勞。於是戰士們將取下尖的長矛來做推力較量,勝者敬酒一碗,勝三次敬五碗。輪番比賽的結果,選出了力氣最大的勇士為英雄。後來,這一形式就作為一種推杆活動在羌寨流傳下來。

  現在流行在羌族民間的推杆,已經成為一項有規則的體育競技活動。推杆選用一根長3——4米,粗約20釐米的普通木杆。兩人相對,防守方半蹲在地上,緊握一端,將木杆夾於兩腿間,進攻方握著另一端用力前推。攻守雙方面面相向,木杆保持水平線,不能上下襬動或突然猛推。裁判下令,進攻方開始前推,時間以拍5下巴掌(約5秒鐘)為限,進攻方將防守方推出50釐米開外的界限為勝一局,否則為負。進攻一方可增至2至3人,時間距離相應增加。二人進攻,則拍10次手掌,推出100釐米距離為勝。三人進攻的時間則相應增加,比賽多用三局兩勝決定勝負。

  扭棍子

  扭棍子,是一項較力型競技活動,多流行在羌族民間的青少年中。羌族的扭棍子為兩人對陣。比賽前,先選取一根約1米長的木棍,兩人各握一端。比賽一開始,兩人則各自朝相反的方向扭動,以能將木棍扭轉一週者為勝。比賽過程中,木棍不得接觸身體,否則算犯規。

  蛾捉(抱蛋)

  蛾捉,為羌族語,意即抱蛋,是羌族民間傳統體育遊戲,多在羌族青少年之間開展。蛾捉活動,著重鍛鍊人的眼力和腿力,培養靈活性和反應能力,是一項娛樂性很強的競技專案。

  蛾捉比賽的場地不限,平壩場院即可。比賽之前,先在場中畫一個圓圈,直徑約l.5米左右,內放3——5塊大小相當的石塊或沙包作“蛋”。比賽分兩方,一方有一人(自告奮勇或指定)充當“保蛋人”,其職能是雙手著地,呈半俯臥狀,以胸腹護“蛋”;而另一方由一些少年或成年人組成“抱蛋人”。

  比賽開始後,抱蛋人就要尋找時機,巧設騙局,出其不意地襲擊“保蛋人”。而保蛋人則以旋轉形式(雙手著地),用一隻腳蹬、掃抱蛋人,抱蛋人不能進圈抱蛋。保蛋人不能用手拉人,只要保蛋人的腿部與抱蛋人相接觸,抱蛋人即輸,並被懲罰為保蛋人。若保蛋人的蛋全被搶走,則保蛋人輸,必會受到“篩糠”等一些有趣的處罰。

  跳盔甲

  “跳盔甲”,又名鎧甲舞,是流行在羌族民間的一項古老的傳統祭祀風俗舞。羌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當節日或婚喪時,常常以歌舞相和,增加氣氛。而舞蹈則多以腳部動作為主。跳盔甲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祭祀風俗舞,跳盔甲多在葬禮時舉行,以表達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跳盔甲”參加者人數不定,舞者身穿生牛皮製作的鎧甲,頭戴野雞翎和麥杆的頭盔,手執兵器。舞蹈時先跳圈,然後兩排對陣。屆時,長弩飛舞,肩上銅鈴叮噹作響,吼聲震天,具有強烈的戰鬥氣氛。這一舞蹈表現了古代羌族人民勇猛戰鬥,不畏強敵的威武氣概。


淺談知道的白族禮儀文化

  白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悠久的白族,無論是喝茶敬酒,還是端坐走路都有一定的禮儀習俗。在寧靜的大山裡,白族人們始終傳承著千古不變的孝道文化。那麼,小編就淺談一下你所不知道的白族禮儀文化吧。   白族性格外向、好客、尊老愛幼,在對人的稱謂前喜歡加個“阿”字表示親切和尊敬。白族訪友 ...

知道的清真菜文化的發展歷史

  清真菜是北京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含有既有伊斯蘭教習俗,又含有中國飲食風格,屬於少數民族的一種飲食文化。現在清真菜文化在中國各地都十分流行,許多菜式也頗受好評。那麼你知道清真菜的由來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你所不知道的清真菜發展歷史吧。   清真菜即穆斯林的回族菜餚,也是中國十大名菜之一,成為北京 ...

知道的贛菜菜系文化

  中國除了有“八大菜系”以外,還有一些不在“八大菜系”中的菜系,也是人們比較認同的。它們因地域、歷史、文化、菜式、烹飪手法等不同,都形成各自的菜系文化,它們也都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你知道贛菜中蘊含了什麼文化嗎?一起來看看贛菜文化吧。   環國之內,凡以美食具盛名之地,大抵都是農業文化(亦可說 ...

知道的河南酒文化

  河南位於黃河之南,因此而得名河南。河南是中華大地上的一片擁有悠久歷史的一座城市。河南自古以來出了不少英雄兒女,他們用雙手打造了今天的歷史名城。對於河南文化您瞭解多少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河南的酒文化吧。   一、河南,是酒的故鄉   相傳,酒的發明者,是我們河南的杜康,據考證,汝陽縣蔡店鄉杜康村就是當年 ...

知道的中國的飲酒禮儀

  中國是酒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擁有完整釀酒技術的國家。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裡最主要的飲料之一,它融入我們生活的各方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有它的身影,在這些不同場合飲酒還形成了一系列嚴謹的飲酒的中國禮儀文化。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即便是飲酒的習俗 ...

知道的韓國飲食禮儀禁忌

  韓國與中國一樣也是注重禮儀的一個國家,如果你哪天去韓國遊玩,卻不知道韓國人的飲食禮儀禁忌是不是會被人認為沒有禮貌呢?所以瞭解一下韓國飲食禮儀的禁忌總是沒有壞處的。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韓國飲食文化吧!   一、不可端起器皿   跟韓國人一起吃飯不可以捧著碗吃,韓國人認為端起飯碗吃飯這種行為不規 ...

知道的基督教洗禮文化

  宗教上的除惡方式都是各顯神通的,在佛教裡的除惡方式,常見的是做法事,而在基督教中,他們的除惡方式時洗禮。只是,基督教多為是西方宗教,因而並不是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基督教文化中的洗禮是怎樣的。那麼,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基督教洗禮文化是怎樣的吧。   洗禮是耶穌被釘十字架前,為門徒設立的兩個重要禮節之一。洗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