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青島訂婚習俗嗎?
你知道青島訂婚習俗嗎?
山東青島是一個屬於啤酒的城市,青島啤酒節與國外一些十分盛名的啤酒節都是一樣有名的。青島這個美麗的城市每天都會有無數對的新人獲得他們一生的幸福。本期小編就帶你去青島文化了解一下青島的訂婚習俗。
訂婚當天,新郎要帶的聘禮有訂婚戒指、禮金(也叫訂婚錢)、兩個紅包袱、兩條紅腰帶、衣服至少兩套(要有棉襖,俗話說婆婆的襖傳到老)、小六樣,女方家要給男方準備一雙新鞋(叫丈人鞋)。
根據個人經濟條件的不同,禮金通常有31800元100000元不等,目前基本都是68000元,具體數額由雙方家長在訂婚前商量好,到時候男方家給女方家一個存摺就好。
小六樣包括:六斤肉(一刀切的)、六條帶麟的魚(黃花魚)、六瓶酒、六斤糖(六盒也可以)、六紮粉絲(用紅線紮起來)、六斤點心(六盒也可)。以上的每樣(肉除外,俗話說閨女是娘身上的肉,是捨不得給別人的)一般女方家都會返還給男方家一些,每種兩份或四份。
訂婚的日子到了,新郎和父母帶著聘禮到新娘家,新娘家應準備茶、點心、水果或乾果來招待。訂婚當天最好找一位第三者來主持,最好是有經驗的善於表達的人來調節氣氛。
一般在中午以前男方家要到達女方家,大家聊聊天,這時新娘和新郎就要改口叫爸媽了,給對方父母敬茶、改口,這時家長把準備好了的紅包(也是改口費)分別送給新郎、新娘,視經濟情況,一般從2000元—5000元不等。
新娘家事前應該去一家檔次和環境比較好的酒店定下酒席,請男方家吃飯。飯後男方家的人應該在日落前返回自己的家。
男方在離開女方家時,女方應該將男方送來的小六樣(肉除外),每樣回給男方2份。還要給男方回一定的定金。
立冬北方習俗 你知道北方立冬習俗有哪些嗎
立冬北方習俗 你知道北方立冬習俗有哪些嗎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立冬節氣傳統習俗。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冬泳
現在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 冬天的到來。
秋收冬種
這時節正是秋收冬種的大好時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氣,搞好晚稻的收、曬、晾,保證入庫質量。
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喝羊肉湯
在山東滕州,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禦寒效果極佳。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建議不要吃狗肉——狗狗是人類最好的夥伴)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北方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餃子的做法
1.麵粉加入適量的水和成麵糰蓋上保鮮膜餳著。
2.準備餡料。香菇摘洗乾淨焯水,然後過冷水再反覆清洗乾淨,一定要注意香菇表面的碎末末,只有焯水後才能清洗乾淨。胡蘿蔔去皮洗淨,白菜在淡鹽水中浸泡10分鐘以上,反覆清洗乾淨。
3.很多人做白菜餡一直糾結要不要焯水,大海告訴你一定不要焯水,焯水後不但營養流失,而且口感不好。正確的做法是大白菜洗淨切碎,加點鹽醃製10分鐘,然後攥掉水分就好了,口感脆嫩。胡蘿蔔擦絲,香菇切碎,蔥去皮洗淨切碎。
4.雞蛋打散,炒鍋加入適量的油(可多加一點,拌餡時不另加油),倒入雞蛋液攪拌碎碎的煎熟。
5.取大盆,所有餡料食材放入盆中,加入五香粉、鹽、胡椒粉、蠔油。拌餃子餡加點蠔油很提鮮呢。
6.攪拌均勻,餡料就準備好了,聞著就香。
7.包餃子:麵糰揉成長條,均勻的切成若干個小面劑子,擀成餅皮,包上餡,捏成餃子。
8.煮餃子:水開後餃子入鍋,再次翻開後點入冷水,反覆2次即可出鍋,餃子煮的恰到好處。
9.出鍋,立冬素餡餃子來啦,喜歡的朋友試試吧!
又是一年元宵節,你知道元宵節的習俗和由來嗎
下週就是元宵節,它是中國農曆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那元宵節的習俗有什麼呢?元宵節的由來是什麼?
元宵節的由來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司馬遷建立《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的習俗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在我國由來已久。在宋代,民間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鬧花燈: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一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而出名。
猜燈謎: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耍龍燈: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踩高蹺: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舞獅子: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舞獅子”始於魏晉,盛於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綵球等動作。
劃旱船: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動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划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中國很多地區。
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逐鼠是一項元宵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十五的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一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祭祀我,就讓你們的桑蠶豐收。後來就形成了風俗。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走百病:“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你知道鈸是什麼嗎?
鈸
鈸源於西亞,流行於北魏。明清後成為戲曲的重要伴奏樂器。
鈸,古稱“銅鈸”、“銅盤”,民間叫做“鑔”。是常見的打擊樂器。歷史久遠,表現力強。不僅在民族音樂、地方戲劇、吹打樂和鑼鼓樂中使用,還廣泛用於各族的民間歌舞和文娛、宣傳活動中。
鈸源於西亞,最早在埃及、敘利亞,以後在波斯、羅馬等古國都有 ...
春節貼春聯,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過年家家戶戶貼對聯,但是你知道對聯的習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新桃”和“舊符”是什麼意思?用現代話說就是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 ...
你知道什麼是守歲嗎
你知道什麼是守歲嗎,一起來跟著萬年曆小編來看看到底什麼是守歲吧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 ...
虎日衝猴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其中的危害嗎?
我們都知道在十二生肖中有著相沖、相害、相刑、相合的關係,其中兩個屬相如果相沖的話,那麼就對兩個人不太好,運勢也會受到不太好的影響。那麼如果遇到虎日衝猴是什麼意思呢?
一、虎日衝猴是什麼意思?
就是那天是虎日,屬猴生肖的人迴避一下的意思了。
屬虎和屬猴的相沖,彼此之間的關係很惡劣,矛盾很大。屬猴 ...
貔貅催財又鎮宅,你知道它忌諱什麼嗎?
貔貅是個好東西啊,既能夠招財也能夠鎮宅,可謂是風水吉祥物中的“佼佼者”了,但是這樣的一種瑞獸,脾氣可不小,一言不合就“撂挑子”你知道它的忌諱是什麼嗎?本期的貔貅帶你去了解貔貅的忌諱大全。
一、請貔貅時的忌諱:
1、屬虎的人不適合佩戴貔貅,白虎和貔貅兩者相沖,虎年出生的人會對貔貅的靈氣有很大程度的削 ...
你知道驢叫什麼嗎
驢又名二驢,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馬和驢同屬馬屬,但不同種,它們有共同的起源,體型比馬和斑馬都小,但與馬屬有不少共同特徵:第三趾發達,有蹄,其餘各趾都已退化。
驢的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不威武雄壯,它的頭大耳長,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軀幹較短,因而體高和身長大體相等,呈正方型。頸項皮薄,蹄小堅實, ...
你知道餃子的由來嗎
餃子的由來: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南洋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兩隻耳朵凍傷,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便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