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侗族傳統節日之侗族林王節的傳說

侗族傳統節日之侗族林王節的傳說

  有統治就有著壓迫,在歷史上有著很多的反抗壓迫和剝削,平民們崛起的故事也是不少。雖說能夠真正獲得成功的不多,但在一些少數民族中卻是有著的。

  那麼,本期民族故事看看侗族林王節的傳說。

  還想了解》》發生在盧溝橋的故事

  我國許多地區都興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粽粑,為的是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然而也有例外,貴州景屏縣的寨母一帶的侗家,就是六月辰日吃粽粑,為的是紀念當地的一個侗族農民起義領袖林王。寨母過節不僅包有一般大小的粽粑,還包有粗如大碗、兩尺多長的大粽粑。傳說當年林王領兵打仗時,常以粽粑作乾糧,所以將粽粑包得又長又大。

  林王名叫林寬,出生於寨母地方,祖家原住黎平,其父林讓參加過勉王起義,失敗後受官兵迫害,便從黎平洪州一帶順著古州的朗洞,經青山界,過八受河搬到現在地住地。當時,婆洞一帶還沒有人煙,以後才陸續搬到許多侗家。由於這個寨子建得最早,被周圍的寨子稱為寨母。

  林王是背爺崽(其父過世後才出生),家境貧苦,從小給財主做工,砍柴割草,放牛餵馬,養魚看田水,什麼活都幹過。他長得高大魁梧,人品出眾,力大無比,聰明能幹,作起來一個頂幾個,又愛幫助人,鄉親們都喜歡他。

  傳說林王給財主在山塘裡養魚,財主叫他割草餵魚,他就把魚趕上坡去吃草,吃飽了,又趕回塘裡放。因此他喂的魚又肥又大。他很愛馬。白天放馬吃草,騎馬練武,夜晚睡在馬圈邊,把馬喂的又高又壯,後來成了他的戰馬。

  現在寨母背後還留著他當年修得石馬圈,已崩了兩方,還存了兩方,青石板上還留著馬蹄印和他的草鞋印。有一次林王給財主在山上放牛,見許多窮人沒有飯吃,很不忍心,便敲死一頭牛分給大家煮著吃。別人擔心他叫不了差。

  他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叫人把牛尾巴插在巖縫裡,叫一個人藏在巖洞裡等著,他立即跑去叫來了財主,說有一頭牛卡在巖縫裡出不來了。財主急忙趕上山,一看果然只有牛尾巴露在巖縫外了。財主便去扯牛尾巴,巖洞裡的人學牛叫,越扯牛越叫。結果牛尾巴斷了,牛沒有出來,只好無可奈何地回去了。

  林王熱心地位大家辦好事。婆洞路邊有個巖洞,洞裡有一股清泉,就是流不出來,過往行人口渴沒法喝到。林王知道以後,用嘴咬開一個口子,兩手扳開巖板,一股清泉流了出來,行人們有水喝了。不信你可以去看看,現在泉邊的石板上還有林王的手指印和兩個膝蓋印呢。

  寨母的後龍山有兩個坡相互對峙,中間隔著深谷,平時到對門坡去種田,人們繞來繞去很不方便。林王便從對門坡扯出長岩石,做成一座石橋。他娘說:“你架的高橋看上去都眼花,不要害別人掉下來。”林王就一拳把橋打斷,至今兩邊坡還留著幾尺長的斷巖梁。

  婆洞一帶的人多田少,林王便想塞斷八受河,引水過婆洞開荒造田。他一早提著大鞭趕動三個坡準備去塞河,剛好被一個老婦看見,她高聲叫道:“快看三個坡會走路。”結果三個坡就停在寨母田壩中間不走了,三個坡分別叫鴛鴦坡,定便坡,報獨坡,與其他坡不相連。現在已被開成梯田。

  林王長大以後,看到外地往這裡逃難的人越來越多,把整個婆洞都住滿了。飯不夠吃,官兵還來搶糧搶人。人們沒有辦法,侗家沒法活下去了。於是,婆洞、上洞、油洞等四十八個侗寨的寨老(寨中的長老)和辣辦(青年)集中到寨母議事。寨老們說:“我們侗家世世代代被人欺凌,難道我們不能過太平日子嗎?”

  大家決定,四十八寨每寨選舉一人參加集夥選王。選王按照勉王起義的方式,每人倒栽一棵楓樹,那個先活,哪個就是王。寨母推舉了林寬。選王開始,四十八人在寨母寨中倒栽一棵樹,林寬栽的那棵活得最快。大家一舉選他為王,林王從此得名。現在寨母寨中還有一棵楓樹,拔地頂天,枝幹朝下,與其它樹不同,據說就是林王栽的。

  林王到處聯合窮人,指揮各寨打刀造箭,第二年集合十萬多窮人,準備起義。為了起義,林王還停辦了自己的婚事。傳說和他相好的姑娘叫茂王,住在慕王寨,從小與林王一起砍柴、割草、唱山歌。兩人長大以後,兩家老人準備辦婚事。然而兩個年輕人很有志氣,他們說:“世上這麼亂,人民這麼苦,我們要等解決了人們的疾苦才結婚。”

  老人思想不通,他們倆就約定:林王從苦裡坳,茂王從慕王寨,同時從兩處向扣界坳上各打一塊石頭,看兩塊石頭能否碰在一起,如果碰在一起,就立即結婚,否則,就推遲婚事。結果林王的石頭正好打在扣界坳上,茂王力氣小一些,打不到扣界坳上,兩塊石頭沒有碰在一起,所以,他們就不急著結婚,後來都參加了起義。

回族傳統節日之阿舒拉節

  在伊斯蘭教歷正月十日舉行。阿舒拉源出希伯來文,意為“第十天”,一般指希吉來歷一月十日。相傳該日是阿丹、怒哈、易卜拉欣、穆薩等先知得救的日子。還傳說這一天安拉創造了人、天堂和火獄等,因此,把這一天看做神聖的日子。680年阿里之子侯賽因因在該日被倭馬亞王朝所殺,所以這一天又成為什葉派紀念侯賽因的哀悼日,後來發展為阿舒拉節。

  節日這天,用各種豆類熬粥,回民把這種飯叫阿舒拉飯。

  為什麼要吃阿舒拉飯呢?傳說在遠古時期,真主派了一位能言善辯,處事穩重,胸懷坦蕩,有能力、有耐性的先知怒哈去勸說崇拜偶像的人。怒哈和顏悅色,千方百計地宣傳真主的信條,一部分人被說服接受了他宣傳的信條,而另一部分地位較高的人不但不聽他的勸說,還譏笑他。怒哈在毫無辦法的情況下,祈求真主不要在人世間留這些人。真主聽了怒哈的話,向他默示,儘快製造方舟,怒哈就到一個偏僻安靜的地方自己製造了船,帶著那些歸信安拉的人登舟,並在世界上各種動物和禽類中各選一對載在船上。怒哈一行剛駛船離岸,天上的水門便大開,飛流直下,地下的泉水噴湧,一時間洪水漫世,那些不信真主的人全都喪命。最後天上的水門漸漸閉合了,大地吸收了洪水,怒哈的方舟落到了朱迪山上。

  船上的人在山上等了三天三夜,找不到吃的,人們忍不住飢餓,亂喊亂叫。怒哈到山下揀了各種各樣的豆子下鍋煮著吃,結果幾把雜豆煮了一大鍋,救了不少人的命,也救了怒哈聖人的命。 民俗節慶入口網站

  現在,回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一天,仍保留著吃雜豆粥的習俗,也叫憶苦思甜飯。

回族傳統節日之法圖麥節

  回族的法圖麥節在每年的齋月十四,即伊斯蘭教歷九月十四日。為紀念穆罕默德的女兒、阿里的妻子法圖麥,由回族婦女親自出動,收斂錢糧,選擇一個住宅寬敞的回民家裡,架幾個特大鐵鍋,熬幾大鍋雜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請阿訇唸經祈禱並讚頌聖女的事蹟,回民也叫“女聖紀”,之後,讓全“坊”的男女老少一起來吃。這雜豆粥是用黃米、小米、大米、扁豆、豌豆、綠豆、大豆等十幾種豆類加肉丁和蔥、姜、鹽等各種調料熬成的一種稀粥。

  回民吃這種雜豆粥是有來歷的。傳說很早以前,法圖麥的丈夫阿里帶兵打仗已三天三夜沒東西吃了,兵荒馬亂,為安撫人心,法圖麥到河邊揀了一衣襟各式各樣的小花石頭,拿回來淘洗了兩遍就下到鍋裡煮,在人們正鬧著要吃飯時,法圖麥說米已下鍋,正在這時鍋裡噴出豆味。法圖麥開啟鍋一看,那各樣石頭變成了小花豆,香味撲鼻。阿里高興地說,今天弟兄們放開肚皮吃吧。士兵們每人吃四五碗,邊吃邊讚揚法圖麥的功績。有的吃飽了還撐著吃,結果一個穆斯林弟兄因吃得太多“無常”了,阿里當眾宣佈,今天吃飯“無常”的真主不降罪。

  為了紀念法圖麥的這一傳奇行動,表示對她的尊敬,至今回民當中仍保留著吃雜豆粥的習俗。回回把這一天叫媽媽會,也叫法圖麥節、姑太節或糧食節。


回族傳統節日登霄

  登霄,是阿拉伯語“米爾拉吉”的意譯,原意為“階梯”。   登霄節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舉行禮拜、祈禱,以示紀念。這天晚上睡覺比較遲,一般都要聽開學阿訇講“沃爾茲”。   相傳,穆罕默德聖人在52歲時,伊斯蘭教曆紀元前一年(公元621年)七月二十七日夜晚,為了躲避一些反對派的攻擊和謀害,而到他 ...

回族傳統節日聖紀

  聖紀節,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是紀念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   穆罕默德於伊斯蘭教曆紀元前五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公元571年4月21日)誕生於阿拉伯麥加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取名穆罕默德(意為“受到高度讚美的人”)。   玉溪市通海縣納古鎮2004年做“聖節”中“整裝待發”的牛肉   伊斯蘭教歷第十 ...

侗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侗族傳統節日介紹

  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侗族的傳統節日是為也節、甜藤粑節、烏飯節、蘆笙節、苦酒節、過香節、侗年、姑婆節等。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獻中被稱為“黔首”,一般認為侗族是從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侗族主要從事農業,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 ...

基諾族的傳統節日祭龍

  在我國,各地方都有一些特別的傳統節日,用來慶祝豐收、祭拜神明等。祭龍節是基諾族的主要傳統節日之一,它又分為祭大龍和祭小龍,是基諾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麼,祭龍節是怎樣來的?有又怎樣的儀式和習俗呢?一起來看看吧。   祭大龍是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一般在六月間舉行,歷時三天,阿嫫堯白創造了 ...

盤點:侗族傳統節日文化大全

  每一個民族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侗族當然也不例外。他們的一些節日可能是你平時沒見過的,但卻非常有特色,那是經過長時間的文化積澱發展形成的。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侗族文化吧!   春節   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但各地的過節方式不一樣。在北部侗鄉的新晃、芷江、玉屏、錦屏一帶侗族過春節與當 ...

彝族和白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彝族火把節;苗族在這一天祭“土地”神;農曆六月二十五日為白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這兩個少數民族最為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12米,根據平、閏年扎12或13道麥秸,插滿香、糖、果,以示豐收和吉祥。   傍晚,大火把熊熊燃燒,男女老少載歌載舞。隨後小 ...

端午傳說:端午別稱——傳統節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