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侗族文化的精美畫卷:侗族大歌

侗族文化的精美畫卷:侗族大歌

  我們都知道,侗族人民各個都是能歌善舞的,侗族也被譽為是歌舞的海洋,作為多聲部民間歌曲,侗族的歌曲裡面有很多的思想與文化內涵。雖然我們對於侗族的文化有所瞭解,但是對於侗族的大歌貌似並不是特別的瞭解。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瞭解一下吧!

  侗族大歌的結構

  大歌的結構一般由“果(組)”、“枚(首)”、“僧(段)”、“角(句)”來構成;大歌的演唱場合是比較講究的,除平時訓練外,大歌在重大節日、集體交往或接待遠方尊貴的客人時才能在侗族村寨的標誌性建築鼓樓裡演唱。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領唱(獨唱)與眾唱相結合,它與普通的合唱概念有所不同。大歌的主旋律是在低聲部,高聲部是派生的。低聲部是眾唱的,聲音大;高聲部由1個或2、3個歌手在低聲部旋律的基礎上創造性的即興變唱。但有時高聲部也可為主旋律,即當低聲部唱一個漫長的持續低音時,唱高聲部的歌手以自己較為鮮明的旋律線,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變體,它雖源出低聲部,但都超過了低聲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

  侗族大哥的分類

  侗族大歌按其風格、旋律、內容、演唱方式及民間習慣又可分為四類:即嘎聽、嘎嘛、嘎想、嘎吉。其中的嘎聽是最精華的部分。嘎聽稱聲音大歌,這種歌強調旋律的迭宕,聲音的優美。歌詞一般短小,突出歌詞之間和之後相當長的襯字及曲調,旋律多模仿自然界的蟲鳴鳥叫,小河流水並以其昆蟲鳥獸或季節為歌命名;嘎嘛稱柔聲大歌,一般以抒發男女戀愛之情為主要內容,特點是緩慢,柔媚而富感染力;嘎想稱倫理大歌,是一種勸教戒世為主的大歌歌種,音樂旋律起伏不大,注重歌詞內容的表述,多以稱頌或諷刺為主,是安定勸撫侗家人的主要倫理手段;嘎吉稱敘事大歌,多以展開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為主要內容,音樂旋律舒緩、低沉而憂傷,以單人領唱,眾人集體低音相襯為主要表現方式,歌詞一般較長,歌者要有驚人的記憶和豐富的表情。

  此外,侗族大歌亦可按性別和年齡分為“男聲大歌”、“女聲大歌”、“童聲大歌”等種類。隨著時代的變遷,侗家歌師們為豐富大歌的內容和種類,滿足人們文化生活的需求,又創作出許多歌唱新生活、讚美新時代的混聲大歌。

  侗族大歌是我國目前儲存的優秀古代藝術遺產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國民間音樂藝術。侗族大歌也是國際民間音樂藝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顆璀璨明珠,已唱出國門,驚動世界樂壇。同時,侗族大歌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藝術,而且是瞭解侗族的社會結構、婚戀關係、民族文化傳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社會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極具傳統民族文化的節日:侗族鬥牛節

  鬥牛,是一項娛樂節目。而侗族文化中的鬥牛節,是為了慶祝豐收的喜悅,這項傳統節日在侗族已經傳承了上百年的歷史,如今,鬥牛節在侗族人民的心裡依舊非常的重要。鬥牛節體現出侗族人民的淳樸善良,以及對美好的願望的追求。

  “鬥牛節”是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侗家喜歡鬥牛,村村寨寨都飼養著善斗的“水牛王”。“鬥牛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二月或八月裡逢“亥”的日子裡舉行。節前,各自約好對手,作好鬥牛的準備。節日這天清晨,鐵炮三響,“牛王”在鑼鼓和蘆笙的樂器聲中進入鬥牛場。

  這時一支支隊伍,手持金瓜、月斧,舉著各種旗幟,前呼後擁,繞場三週,算是“入場式”,也叫“踩場”。接著,各隊牽著自己的“牛王”,舉著火把,嚴陣以待。鐵炮一響,他們便將火把往前一拋,參斗的兩頭牛從兩端四蹄騰空,衝了上去鬥作一團,難解難分。氣氛緊張熱烈十分壯觀。

  每年農曆二月與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樓附近,乾淨通風,稱為“牛宮”。牛王有專人割草擔水拌料伺候,還要經常供給蜂蜜、豬油、米酒等食物。“牛王”體格碩大而健壯,渾身滾瓜流油,犄角粗壯尖利,象張開的鋼杈。

  節前青年人吹著蘆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約”邀請對手。“送約”之後,便到“牛宮”前吹奏蘆笙,敬祭三日,替牛“養心”。節期一到,群眾集匯於鬥牛場周圍,參賽“牛王”在蘆笙伴奏下開始“踩場”:青年手舉寫有“牛王”的“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氣十足。“馬牌”後緊隨舉著木製“兵器”的衛隊和鼓樂隊。

  您可能還會喜歡:

  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紙馬舞文化

  壯族民間藝術奇葩“壯劇起源”

  淺談:黎族酒文化

  回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回族語言文化

侗族的特色民居:侗族鼓樓

  對於樓,我們最多聽說的就是湖北有黃鶴樓。據說侗族有“三寶”鼓樓、風雨橋和侗族大歌。這侗族鼓樓是什麼樣的呢?又怎麼會被稱為三寶?本期小編就帶你去侗族文化領略一下侗族鼓樓的魅力吧!

  鼓樓是侗鄉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築物,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交界地區。座座鼓樓高聳於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氣概雄偉。飛閣垂簷層層而上呈寶塔形。瓦簷上彩繪或雕塑著山水、花卉、龍鳳、飛鳥和古裝人物,雲騰霧繞,五彩繽紛。從江縣高增侗寨鼓樓高達二十餘米,十三層次;黎平紀堂侗寨一寨就有三個鼓樓,侗寨風光可說十足了。

  追溯鼓樓的起源,也許要追究越僚人的“巢居”了。關於中國南方古代民族的巢居,古文獻中亦多有記載。張華的《博物志》中有“南越巢居”。《魏書》中有僚人“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幹欄’”。不過,巢居只是還未完全開化的民族簡陋的住屋而已,但從起源上看,所有幹欄式木構建築都同巢居有淵源關係,鼓樓當然也不例外。

  在侗族歷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議,起款定約,抵禦外來官兵騷擾,均擊鼓以號召群眾。由寨中“頭人”登樓擊鼓,咚咚鼓聲響徹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來。無事是不能隨便登樓擊鼓的。

  鼓樓模仿杉樹形狀建造,在侗寨中屬高層建築,因為樓上置鼓得名,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擊鼓聚眾、議事的會堂,平時是村民社交娛樂和節日聚會的場所。侗族的文化與鼓樓密不可分,重大的活動都在鼓樓裡舉行,鼓樓是侗族文化的載體和精華,因此,侗族文化又叫鼓樓文化。


侗族文化的重要價值

  侗族文化經歷千年的歷史變換,依舊栩栩如生,侗族人民是古越人的後裔,所以無論是民族文化還是生活習性都傳承了上千年。侗族大歌以一種集體大合唱的形式,向世界展現侗族的獨特魅力。侗族大歌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唱出了一個民族的天籟之音。下面大家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成為侗族傳統文化在當代活態的重要見證   ...

民族文化精品侗族琵琶

  琵琶有著很古老的歷史,是人們用來娛樂抒情的一種樂器。民族文化中的精品就是侗族文化中的侗族琵琶歌。侗族琵琶歌不同於其他琵琶歌,它唱出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史,它是侗族人民世代相承的精神食糧,要想了解侗族文化,就先聽聽琵琶歌吧,你會有一種別樣的感覺。   琵琶歌的種類很多,演唱形式和內容各地均有差異。有的用假嗓唱 ...

侗族震驚世界的藝術瑰寶

  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尤其少數民族他們能歌善舞,隨著歷史文化的沉澱,從而使他們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文化。侗家人把歌當作了精神食糧,他們可以不吃飯不喝水,但是他們不能不唱歌不跳舞,他們認為歌就是和別人溝通交流的工具,他們視歌為寶。   一、侗族文化的歷史發展和現狀   侗 ...

女孩與侗族

  “漢字有書傳書本,侗家無字傳歌聲,祖輩傳唱到父輩,父輩傳唱到兒孫”。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流傳下來的歌謠,均是口傳心授。就讀於貴州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的吳宇珍與貴州民族學院學生吳文梅早在2005年春節便開始收集、整理侗歌,她們都是黔東南黎平縣土生土長的侗族女孩。她們告訴小編,家鄉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們,回家 ...

侗族的驚人魅力

  我一直徘徊在音樂殿堂之外,像一個懵懂的孩童,對音樂一竅不通,而且拒絕接受時下滿街巷流行的歌曲,一直把自己放牧在沒有歌聲的草原。   《論語。述而》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孔子聽一曲韶樂,驚歎天下竟有著如此美妙的音樂!以至於吃肉都沒有味道。我想,那一定是音樂的魅力。 ...

民族音樂文化介紹侗族樂器

  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人數約為287萬左右,分佈地區比較廣泛。名字也是由於居住的地方叫“洞”,所以便有了侗族的由來,侗族的樂器也是非常多的。本期民族樂器大全帶你瞭解侗族樂器。   侗笛,是侗族獨特的吹口氣鳴民間樂器。侗語稱介各、濟各斯。又稱各笛、草笛。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 ...

民族文化侗族喪葬習俗

  侗族也算是我們所瞭解的民族裡不同的喪葬習俗最多的一個了。對不同的人有著不一樣的喪葬習俗,現在這個時代入土為安也大都是化為骨灰的。本期小編帶你去侗族文化了解一下侗族的喪葬習俗。   上祭。於死者去世後第二天舉行,祭品須有雞、魚、肉“三牲”,誦畢祭文,鑼鼓、嗩吶、鐵炮齊鳴,加上道士的念唱和婦女的哭聲,整個葬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