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儒墨之爭二:孔子的藥方(二)

儒墨之爭六:儒墨再評價(二)

  合格君主的第二個條件,是要“瞭解民意,尊重事實”。孟子和墨子一樣,也是主張賢人政治的。他理想中的治世,就是“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孟子·公孫丑上》),與墨子的主張沒什麼兩樣。但是,孟子的選賢,卻不是君主、長官、上級一個人說了算,不是墨子說的“上之所是,必亦是之;上之所非,必亦非之”,而是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然後進行調查研究。孟子說,選拔官員,國君身邊的人都說好,不算(左右皆曰賢,未可也);將軍大夫們都說好,也不算(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人民群眾都說好,就可以考察了(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考察下來發現確實好,才任命(見賢焉,然後用之)。也就是說,聽民意,講事實。選賢如此,殺人也一樣,一定要“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只有這樣,才“可以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也才是合格的君主。

  合格君主的第三個條件,是要“尊重民權,對等交流”。孟子認為,人與人,都是一樣的。即便是君臣,也要相互尊重。這話

儒墨之爭六:儒墨再評價(一)

  如果說,兼愛是墨家學說中最大的亮點,那麼,尚同就是其最大的敗筆。正是這一敗筆,讓我們很難認定墨子究竟是個好醫生,還是壞醫生。因為他這兩副藥方是自相矛盾的。“病人”一齊吃了下去,是死是活,沒人知道。

  墨子的藥方怎麼開出來的?源於他對當時社會之病的診斷。《墨子·兼愛上》說:“亂何自起?起不相愛。”《墨子·尚同上》則說:“天下之所以亂者,生於無政長。”顯然,在墨子看來,天下大亂有兩個原因,一是人們不相愛(起不相愛),二是社會缺領導(生於無政長)。缺領導,社會就會處於亂七八糟的無政府狀態,這是遠古的情況。不相愛,社會就會處於自相殘殺的戰爭狀態,這是當時的情況。因此,墨子開出兩副藥方,針對不相愛的是“兼愛”,針對缺領導的是“尚同”。

  墨子這話,有點不好理解。從啟廢禪讓,到墨子在世,世襲的君主制,大約已

儒墨之爭二:孔子的藥方(二)

  關於三年之喪的辯論,則誰也沒能說服誰,不歡而散。據《論語·陽貨》,有一次,宰予跑去對孔子說,三年之喪,這時間也太長了吧?照學生看來,有一年也就足夠了。為什麼一年呢?因為陳米吃完(舊谷既沒),新糧登場(新谷既升),就是一年。打火用的燧木,春夏秋冬,各取一種。一個輪迴(鑽燧改火),也正好一年。所以一年合適。

  這無疑是對禮樂制度的直接挑戰。但宰予不愧是言語科的學生,話說得理直氣壯。宰予說,為什麼要反對守喪三年?因為“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禮壞樂崩一詞即出典於此)。三年之喪既然會導致禮壞樂崩,當然應該改革。

  宰予的話說得有理有據,孔子無法正面批駁,便問:父母去世不到三年,你就吃細糧穿絲綢,心裡好過嗎?宰予說,好過呀(安)!這下子孔子無話可說了,只能氣呼呼地對宰予說:“女(汝)安則為之!”你心安理得,你就那樣做好了!孔子接著說,一個君子,在他居喪的時候,因為悲痛萬分,食不甘味,寢不安眠,聽音樂不覺得快樂,這才要披麻衣、吃粗糧、住草廬。你既然心裡好過,你就吃你的細糧,穿你的絲綢,聽你的音樂好了!

  聽了孔子的話,宰予一聲不吭就出去了。這時孔子說:宰予真是不仁呀(予之不仁也)!一個小孩子,生下來三年以後,父母親才不抱他了(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所以“三年之喪”,是“天下之通喪”。宰予這人“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最後這句話,也有各種翻譯。一種是生氣的口吻:宰予難道就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過三年之愛嗎?意思就是:他怎麼可以批評三年之喪?第二種是惋惜的口吻:宰予不也從父母那裡得到過三年之愛嗎?意思就是:他怎麼會去批評三年之喪?第三種是同情的口吻:宰予恐怕是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過三年之愛吧?意思就是:要不然怎麼會批評三年之喪?但不管哪種解釋,“三年之喪”都源於“三年之愛”。

  孔子的這個說法,後來遭到了墨子的猛烈批判。墨子說,用三年“乃免於父母之懷”之類的說法,來解釋三年之喪,這實在是太可笑了!小孩子依戀父母,是因為不懂事(愚之至也)。所以他們找不到父母,就會號啕大哭。儒家的智商,難道就是小孩子的水平(《墨子·公孟》)?這個批判,當然很機智,卻也未免把孔子看簡單了。其實孔子的意思,是所有的愛都必須得到報答。父母親抱了我們三年,我們就應該為父母守喪三年。這就是愛和愛的回報,也就是“仁”。沒有這份愛心,就是“不仁”。仁為禮樂之本,有仁愛就有禮樂,反之則無。所以孔子又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這話直譯過來就是:明明是個人,卻沒有愛心,那他會拿禮怎麼樣,又會拿樂怎麼樣?不當回事唄!

  事實上也是不當回事。比方說,“八佾舞於庭”。佾,音義,也就是樂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用幾行,就叫幾佾。我們知道,古代的樂舞,並不簡單的只是藝術,它也是政治,是倫理,是禮。所以,佾,不是可以隨便用的。按照周禮,天子八佾,也就是每行八人,一共八行,六十四人;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士二佾,十六人。另外也有一種說法,是每行的人數與佾數相同,叫做“行數人數縱橫皆相同,故曰佾”(《字彙·人部》)。如此,則天子八行,六十四人;諸侯六行,三十六人;大夫四行,十六人;士二行,四人。超過這個規定,就叫僭越。可是,魯國的大夫季孫氏(可能是季平子),卻公然用了天子的禮儀,讓六十四人排成八行在庭院裡演出樂舞(八佾舞於庭),這就是極其嚴重的僭越了。因此孔子憤怒地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佾》)這話也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如果這樣的事都能忍心做出來,還有什麼事做不出?另一種是:如果這樣的事都能容忍,還有什麼不能容忍?這就是“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顯然,禮樂的根本,就是“仁”,也就是愛心。有沒有愛心,是每個人自己的事。能不能實踐禮,也是每個人自己的事。這就叫“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顏淵》)。因此,禮壞樂崩決不是禮樂制度出了問題。從根本上說,是人性出了問題,是人心出了問題;而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找回愛心,讓世界充滿愛。

  問題是:找得回來嗎?

  孔子認為找得回來。因為愛心就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仁的基礎也在每個人的人性之中。這就是“親親之愛”,也就是對自己的親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愛。這種愛,是與生俱來、天然合理、無需教育、不證自明的,也是最真實、最可靠的。《論語·子路》所記孔子與葉公的對話,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葉,音射,楚縣名。楚國的縣官,大的叫公,小的叫尹。葉公,就是葉縣的長官。葉公對孔子說,我們那裡,有一個很“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別人的羊,他就去舉報(證之)。孔子說,我們的“直”和你們不一樣。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這就是直,就是真實、坦誠、直率(直在其中矣)。

  這話我們聽不懂。要說“子為父隱”是孝,“父為子隱”是慈,還講得過去,怎麼會是直(真實、坦誠、直率)呢?原來,孔子理解的真實,與我們今天講的真實不一樣。我們今天講的真實,是科學的真實,事實的真實,物理的真實。孔子講的,則是道德的真實,情感的真實,心理的真實。孔子認為,一個人親愛自己的家人,是最真實的。因此,他為親人隱瞞事實,其心理動機和情感體驗也是真實的。這是人性的真實,也是最高的真實。沒有這個真實,連人都不是,還說什麼其他?這就是孔子的真實想法。毫無疑問,這個想法有一定道理,甚至很有道理(請參看本書第六章第五節),但也有很多問題。比方說,中國人一事當前,往往“不問是非,只問親疏”,甚至不惜徇私舞弊,徇情枉法。又比方說,學術觀點不同,往往發展為門戶之見,甚至人身攻擊,就有這種思想的影響。當然這是後話。

  仁愛之心既然植根於親情,那麼,事情也就變得簡單好辦了。首先,可以對已經遇到麻煩的禮樂制度進行積極的改革。因為所有的道德規範,比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之類,都可以解釋為愛。君仁,就是君愛臣;臣忠,就是臣愛君;父慈,就是父愛子;子孝,就是子愛父。這樣一來,那些繁文縟節就能簡化為愛,統一為仁,原本難以維持的禮樂制度說不定就能維持了。第二,子愛父,父愛子,臣愛君,君愛臣,由此及彼,推己及人,就能實現以德治國。因為當時的天下,是“家國一體”的。國,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縮小的國。在家為孝子,出門就是忠臣。在家為慈父,在國就是仁君。第三,君愛臣,臣也愛君,政權就穩定。父愛子,子也愛父,社會就安定。總之,抓住了“仁”這個根本,就天下太平。

  孔子這方案看起來不錯,可惜誰都不聽他的。諸侯各國,依然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魯國的大夫,也照樣“八佾舞於庭”。孔子連他自己國家的局面,都扭轉不了。能夠說一說的,也就是自己的學生。比如前面說過的冉有,是理財專家。他當上季康子的大管家(宰)以後,推行田畝稅和兵役法的改革(請參看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哀公十一年》),就讓孔子極為憤怒。據《論語·先進》,孔子認為,“季氏富於周公”已是僭越,豈能再搜刮錢財,富上加富(為之聚斂而附益之)?於是就對其他學生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非吾徒也),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地去揍他(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據《左傳·哀公十一年》,季孫、冉有他們的改革方案,其實事先是徵求過孔子意見的,但是孔子不肯表態,說孔丘不懂這些事(丘不識也)。再三問,孔子還是不說。後來季康子表示:先生是“國老”(退休的國之卿大夫),就等著先生的意見做決定(待子而行),先生為什麼不說呢?孔子還是不肯公開答覆,只是私下裡對冉有說:君子做事,依禮而行(君子之行也,度於禮),那就是施恩力求豐厚,做事必須適中,賦斂儘量微薄(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這就是孔子的意見,可惜季康子不聽,冉有好像也沒聽。

  顯然,孔子對當時的社會狀態,是既痛心疾首,又無可奈何。他管不了諸侯,管不了大夫,管不了大夫的家臣,甚至管不了自己的學生。所謂“小子鳴鼓而攻之”,恐怕也只是說說而已。孔子真的很無奈。

  看來孔子的藥方是不靈了。那麼,墨子又如何?


史上最全十星座變態特點

  【分手後立刻後悔星座】   TOP5:天秤(對任何事都搖擺不定);   TOP4:巨蟹(總是把心事悶在心裡,分手後覺得根本無法承受這種痛楚);   TOP3:水瓶(做事不會經過太多考慮,會莫名其妙的念頭);   TOP2:雙子(有時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不是不愛著);   TOP1:射手(常常憑自己的直覺去判 ...

怎麼讓十星座聯絡你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定相同,那麼怎麼讓自己喜歡的那個人主動聯絡你呢?這就需要根據不同星座的性格來確定了,那今天小編就教教你們怎麼讓十二星座主動聯絡你。      白羊座:特別   白羊座一般是不會主動去聯絡別人,除非你有特別之處,比如身上的某些特質能都吸引到他。   金牛座:不能不理他   金牛是天生不知道 ...

怎麼讓十星座聯絡你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定相同,那麼怎麼讓自己喜歡的那個人主動聯絡你呢?這就需要根據不同星座的性格來確定了,那今天小編就教教你們怎麼讓十二星座主動聯絡你。      天秤座:放長線釣大魚   天秤座禁不起撩,只要你先聯絡他們一段時間,在突然的安靜。那麼這個時候他們就會疑惑、著急、按耐不住。就算在糾結的天秤座也會 ...

怎麼辨別十星座是否花心

  花心人無論男女都是非常可惡的,但是花心這兩個字又不會光明正大的寫在別人臉上,所以我們需要各種方法辨別花心,今天小編就來教你如何辨別十二星座花心。      白羊座   白羊座就不用辨別了,大白羊對待感情是很專一的,要麼不愛,要愛就絕對是付出真心。雖然說有時候他們看起來會不太正經,但是他們心裡裝的都只會是另 ...

怎麼辨別十星座是否花心

  花心人無論男女都是非常可惡的,但是花心這兩個字又不會光明正大的寫在別人臉上,所以我們需要各種方法辨別花心,今天小編就來教你如何辨別十二星座花心。   天秤座   天秤座很喜歡享受那種曖昧不清的關係,因為他們覺得這種感情不對對誰負責,還能享受到愛情的美好,因此他們的花心是真花心。   天蠍座   天蠍是專情 ...

膠南茂腔西京戲告狀戲詞經典節選

  在我國的戲曲文化中,很多戲曲的內容都是以一個故事情節來反映出某一個道理,警醒聽戲人。在茂腔中,西京戲(告狀)也是同樣的,其內容主要是丈夫因榮華富貴拋棄妻子,後被妻子說醒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其經典節選的唱詞吧。   李彥榮:彥榮坐堂理論案,廉明奉公()。中軍,傳那告狀民婦上堂。   中軍:王爺 ...

思想碎片孔子說過“人初,性本善”嗎?

  《三字經》開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後半段是孔子說的,但是,“人之初,性本善”是誰說的呢?孔子沒說,孟子也沒說,荀子明白主張“性惡”,更不會說了。這句話其實是宋代人說的。我們不談哲學史上的複雜問題,單看這句話,立刻可以察覺“人性本善”的概念有兩大盲點:一是在經驗上缺乏佐證。試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