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又稱為什麼節+元宵節的別稱有哪些
元宵節又稱為什麼節 元宵節的別稱有哪些
元宵節又稱為什麼節 元宵節的別稱有哪些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天官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等。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開燈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開始“試燈”,十五日夜為‘“正燈’,民間要點燈盞,又稱“送燈盞”,以進行祭神祈福活動。
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而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後來經過演化“上元節”就被稱為“元宵節”。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上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
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
節日發展歷程:
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南北朝時,元宵節燃燈已成氣候, 而真正讓元宵節燃燈之俗發揚光大的則是隋唐。隋朝時,正月十五元宵節已盛況空前。《隋書·柳彧傳》記載:“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遊。鳴鼓聒天,燎炬照地。”當時的長安城居民都會出來觀燈看戲,街頭表演也豐富有趣,“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伎,詭狀異形。”
自隋、唐、宋以來,元宵節曾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唐朝元宵節比隋朝更熱鬧。唐劉肅《大唐新語》記載:“京城正月望日,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臣戚屬及下俚工賈,無不夜遊。” 唐朝,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掛彩燈,人們還製作巨大的燈輪、燈樹、燈柱等,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燈活動。宋代元宵除了“婦女出遊街巷,自夜達旦,男女混淆”的狂歡外,還有官員派發利是、君王與百姓同賞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獄機構會利用燈飾、影象演繹獄戶故事或陳列獄具等。元宵節在宋代發展成最熱鬧的世俗狂歡節,燈節更加豐富多彩,元宵賞燈持續五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說的就是宋朝燈節花燈無數,煙花如星雨。那時還興起了猜燈謎,即將各種燈謎寫在紙條上,貼在花燈上,猜中的人還能得到小小的獎勵。這種娛樂益智的活動受到人們喜愛,廣為流傳。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統治者認為生命在於運動,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昇平。
清朝,異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元宵節清朝則只有三天,但是民間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緻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全部)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全部) 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等。
粽子節:自古以來,吃貨從來不會缺席,提到端午就想到粽子,因此也就有了這個直截了當的名字咯。
端陽節:午為“陽辰”,午月中的第一個午日,這一天時為仲夏,也是登高踏青的好天氣,因此也有“端陽節”之稱。
龍舟節:端午節也是上古時代,先人以龍舟競渡的形式祭祀龍神的節日,來源於部族的圖騰祭祀。
正陽節:端午節從中國傳入到越南以後,在越南,五月初五就稱為“正陽節”。
屈原日:端午也是紀年屈原在這一天投江的日子,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因此也有屈原日之稱。
解粽節:這源自於端午的小遊戲,端午食粽,粽葉長短各不相同,解下粽葉長者為勝,因此有“解粽節”之稱。
夏節、五月節:這個名稱就與端午的時節密切相關了,五月五日為仲夏之日,過後氣溫上升,因此得名。
重午節:古時以天干地支為紀年,端午節最初為干支歷的五月五日,第五月即為“午”,雙午為之“重”,因此端午節也稱“重午節”。
端禮節:在湘南地區,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艾葉,驅除蚊蟲,洗禮身心,古代因蚊蟲而感染瘧疾的機率非常高,而且難以醫治,古人相信這樣可以驅除疾病,安全度過夏季。因此端午也稱端禮。
五黃節:古時,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食五黃的傳統,即: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黃酒。因端午一天,陽氣至盛,天氣悶熱,氣血不暢,因此食五黃調順理氣,健脾潤肺,讓心脈暢通。
龍日節:龍日節是一個非常古老的稱呼,與龍舟有關,最開始端午節是源於吳越部族紀念龍神的日子,龍是吳越的部族圖騰,而仲夏五月五日,既是蒼龍飛天的時節,蒼龍主火,次日陽氣鼎盛,因此也被稱為龍日節。
沐蘭節:端午時為仲夏,也是熱病高發的一個季節,而端午也是一味中草藥,沐浴可去溼除熱驅邪,民間有用端午草沐浴的風俗,因此端午又稱“浴蘭節”。
菖蒲節: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是因為民間風俗,菖蒲被認為有驅邪鎮宅的作用,古時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上菖蒲,以求福澤平安。
躲午節:古時少數地區,認為五月為不祥之月,因此在端午這一天,父母都會把家中孩童送至遠方親戚躲避災厄,因此稱“躲午”。
地臘節:道教學術中,一年分為五臘,五月五日即地蠟,《赤松子章歷》“五月初五名地臘,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在道教學說裡,臘日屬良辰吉日,適合祭祀先祖,以求去福報平安。
當五汛:當五汛這個別稱,是從古代沿海城市流傳下來的,在現代上海地區,還保留著這個對端午的別稱,五月當午,潮汐高漲,因此這個名字也保留至今。
女兒節:“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往日出嫁的女子在這一天都會紛紛回孃家探親,因此端午節也稱“女兒節”
天醫節:古人以天醫節祭奠黃帝、岐伯,相傳黃帝詢問岐伯,因此有了醫術,中醫也有“岐黃之術”的別稱,這一天,民間會用露水和硃砂混合,點於孩童的額上或腹部,用以驅邪祈福之意,後來到端午也有這樣的習俗,這個名字也因此成為端午的別稱。
天中節:《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而端午傳到日本,也被成為“男兒節”,因此天中陽氣旺盛,因此得名。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的節日別稱有哪些
端午節又稱什麼節 端午節的節日別稱有哪些
端午節又叫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 、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是我國節日名稱最多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的節日別稱
一、耳熟能詳:
粽子節:因為端午節吃粽子,對於吃貨來說這種事情肯定不會缺席,因此這個名字從誕生開始,就被人們普遍的認知。
端陽節:五月中的第一個午日,因五月也是午月,這一天是仲夏,天高氣爽,是適合出門踏青的好天氣,因此又被稱為“端陽節”。
龍舟節:相傳是由越王勾踐以嬉戲和娛樂的模式訓練軍隊,擊敗了吳國,為了慶祝越國的勝利,後來就演變成了端午這天賽龍舟。
正陽節:端午節傳入越南,按照越歷的五月初五定為越南端午節,被越南人稱為“正陽節”。
屈原日:為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百姓在每年的端午這一天將粽子投入江中紀念屈原,同時將這一天定為“屈原日”。
二、很少聽說:
解粽節:來源於民間在端午節這一天做的小遊戲,大家包的粽子解下粽葉,比較誰的粽葉比較長,誰就勝出。
夏節、五月節:五月五日這一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仲夏之日。這天之後,氣溫開始上升,因此得名。
重午節:因為端午節是五月五日,按照古人的說法,雙午為“重”,因此這一天也被稱為“重午節”。
端禮節:南方多蚊蟲,一旦開始變熱,蚊蟲很容易傳染一些疾病,古人就在這一天,將艾葉掛在門上,用來驅趕蚊蟲,祈求能夠安全的度過夏天,因為有洗禮身心的含義,故而稱之為端禮節。
五黃節:古代在端午節這一天,有食用五黃的習慣。因為五月五日過後,天氣開始悶熱,人的氣血不順,需要調整氣血,故而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黃酒共同服用,以健脾潤肺,通常心脈。
三、這個就考驗你的知識了
龍日節:這個與龍舟有關,龍是古代吳越部族的圖騰。在易經上,五月五日這一天是蒼龍飛天之日,表示陽氣鼎盛之意。
沐蘭節:端午這一天是疾病高發的季節,但是端午在中醫中卻是一味中藥,民間在這一天用端午沐浴,可以祛除溼熱和身體了陰邪之氣,因此稱為“沐蘭節”。
菖蒲節:菖蒲在古代被認為有鎮宅的作用,可以驅除邪氣,因此古代人在這一天掛上菖蒲,求保平安。
躲午節:古時候有些地方認為五月是一個災禍頻出的月份,不吉祥,因此會把孩子送到親戚家躲避災厄,因為這種行為被稱之為“躲午”,也就誕生了“躲午節”這個名字。
地臘節:五月五日是道教中的地,這一天五帝會與南方。因此道教認為這一天最為適合祭祀祖先。
當五汛:五月五日這一天,海面會出現潮汐高漲的情況,因此這個名字是從古代沿海城市流傳出來的。
女兒節:在古代,端午這一天的時候,出嫁的女子都會回孃家,所以這一天也被稱為“女兒節”。
天醫節:端午這天,民間會在兒童的腹部或者是額頭,用硃砂和露水混合點個紅點,用以表達祈福驅邪的意思。古人則是在這一天祭奠中醫的始祖:岐伯和。
天中節:五月五日這一天,太陽達到了一年之中的最高點,因此被稱為“天中節”。
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什麼節
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什麼節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 ...
冬至又叫什麼冬至的別稱有哪些
冬至又叫“一陽生”,其別稱還有“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 ...
元宵節賞花燈的來歷傳說有哪些
元宵節賞花燈傳說一: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 ...
社日節的風俗有哪些 社日節又叫什麼節
社日節的風俗有哪些?
1、社祭,具體做法是用各種食材來祭祀土地神。社祭時大多以酒糕、雞豚來奉祀社神,但也有的地方用其他祭品。社祭時的社飯雖然根據區域不同,會有不一樣的食材,但是寓意都是一樣的。
2、聚餐,祭祀儀式結束後,男女老少坐在一起聚飲也是許多地方的習俗,如黃州、武昌、蘄水、黃岡、沔陽等地皆 ...
感恩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感恩節傳統習俗:蔓越桔競賽
感恩節宴會後,有些家庭還常常做些傳統遊戲。第一次感恩節,人們進行了跳舞、比賽等許多娛樂活動,其中有些一直流傳至今。有種遊戲叫蔓越桔競賽,是把一個裝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競賽者圍坐在周圍,每人發給針線一份。
比賽一開始,他們先穿針線,然後把蔓越桔一個個串 ...
萬聖節的習俗有哪些
萬聖節的習俗:群鬼遊行
在10月31日萬聖節前夕這天,美國的大街上到處可見精彩的現場表演、戲臺上演的幻覺魔術、逼真的遊屍和鬼魂,及各種恐怖電影的放映。到了晚上,便趕緊將蜘蛛絲架起來,再幫負責嚇人的演員上妝。鬼屋的內容,則大多與電影主題有關,如:神鬼傳奇、星際傳奇、鬼故事。這些場景的佈置、化妝技術和戲服 ...
農曆四月是什麼月 別稱有哪些
現在的我們對於月份的研究總是停留在有沒有節假日,放不放假上,從而忽略了很多傳統有意義的日子。農曆四月有很多的別稱,進入這個月份的時候就代表著夏天要開始了,天氣會變得逐漸炎熱。
農曆四月一般是農曆年份的第四個月份,象徵著夏季的開啟,氣溫回暖,槐夏,孟夏,建巳之月(蛇月),律中中呂。農曆四月通常稱:槐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