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元宵節的寓意和象徵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元宵節的寓意和象徵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元宵節(別稱:上元節、天官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英文名:Lantern Festival)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日期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它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該節日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的寓意和象徵

  元宵節之所以得以傳承,因為這個節日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團圓,和諧,追求自由,這些都是我們所向往,也是我們的美好期盼,每一個節日之所以可以得到傳承就是裡面包含了人民的祈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因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裡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這個節日就得名元宵節。元宵節又名上元節、元矽節、燈節。

  元宵節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闔家團聚”不同,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元宵節被人們視為春節最後的高潮,因為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

  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每到元宵節期間,人們都會走出家門,湧上街頭,除了鬧花燈、猜燈謎外,還有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敲舟山鑼鼓……其中,有很多風俗和活動都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同慶佳節,讓廣大群眾參與其中,共同享受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給我們留下的審美記憶。

  元宵節的起源

  1、紀念平呂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再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絡,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2、花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訊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元宵節日的由來是什麼

  導語: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那麼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元宵節日的由來是什麼?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

  元宵節的主要習俗是吃元宵,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節是農曆的哪一天

  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日的由來?

  1、紀念“平呂”

  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2、明帝敬佛

  源於佛教說。這種說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編的《社會風俗三百題》中:“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無量壽經》有‘無量火焰,照耀無極’說法。在佛教教義中,燈一直是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經典中反覆宣傳:‘百千燈明懺悔罪’(《菩薩藏經》),‘為世燈明最福田’(《無量壽經》)。逢遇佛教盛會都要大明燈火。在佛教傳說中,於正月十五張燈有關係的是有關佛祖神變的事蹟。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風俗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有名乞巧節、七姐誕、女兒節等,舉辦時間為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相傳這一天是七姐誕,因為在七月七日祭拜“七姐”而得名,拜七姐是七夕節的傳統習俗之一,經過歷史的發展,七夕節也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好愛情傳說。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風俗

  第一個習俗是吃七巧果。每到傳統節日,都會有獨特的美食參與,七夕節當然也不例外,七夕節的專屬美食就是七巧果。七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並做成瓜果花草等模樣。《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在宋朝,市街上就已經有七巧果出售了。

  第二個習俗是祭拜織女。這個活動一般都是女性參加,幾個人提前約好時間,大部分是在晚上舉辦。晚上在月光下襬上一張桌子,桌子上放置好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一邊吃瓜果點心,一邊向織女默默許願。

  第三個習俗是穿針乞巧,這應該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朝。《西京雜記》中記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在七夕節這天,各家各戶的女人女孩都會走出家門,大家聚在一起,一邊猜測牛郎織女的相會場景,一邊拿出自己的針線女紅,透過穿針的方式乞巧。

  第四個習俗是曬書曬衣服。曬書曬衣服的習俗在古代非常的流行,有很多小故事都記載了人們會在七夕節這一天曬書曬衣服,去去黴氣。不過這種習俗逐漸演變成了豪門富士炫耀財富的場景了,引來了不少文人墨客的鄙視。

  第五個習俗是為牛賀生。七夕節來源於牛郎織女的故事,大家對此不會很陌生,而作為其中的關鍵,老牛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據傳說,老牛為了幫助牛郎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自己的皮揭了下來,藉著牛皮過天河見織女。為了紀念自我犧牲的老牛,人們每逢七夕節就會給老牛賀生,表示對老牛的敬重。

  第六個習俗是種生求子。這是一個很古老的習俗,在七夕節前幾天,人們會在木板上鋪上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入碗中,等它長出嫩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成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叫“泡巧”。

  第七個習俗是拜魁星。不過這個節日和七夕節沒有太大的關係。民間傳說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要考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為了能金榜題名,讀書人會在這一天祭拜魁星。魁星就是魁鬥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課,也叫魁首。古代士子考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裡面的魁指的就是魁星。

  七夕為什麼又叫乞巧節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起初的乞巧節並不是為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的,民間稱“七姐”。因而七夕節首先是女子的節日,而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是古代女子崇拜的物件,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當然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得一如意郎君。

  據《東京歲時錄》載:“七夕家家錦彩,結為乞巧棚。”其盛況可見一斑。“乞巧”活動,其實就是向織女乞求智巧。

  漢代就已有乞巧習俗;南北朝時,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到唐代這一習俗尤盛,以丟針卜巧,即取清水一碗曝曬與日光下,然後丟枚小針浮於水面,看水底的針影形狀以卜驗投針女子智愚巧拙。

  到了明清,七夕節又演變為“七娘會”,就是由七位姑娘邀約一起,用通草、彩紙、米麵等為材料,包成各式花果人物、宮室器玩,於七夕晚上陳列在庭前八仙桌上,供遊人評賞,然後一起比賽穿針、祭拜織女。


下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 下元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

  導語:下元節源於道教。下元節,中國傳統節日,為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那麼下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下元節的民俗活動有哪些?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下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下元節是中國傳統的三元節日之一。   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這在古代是非常 ...

小年是中國傳統節日 202x年南方小年喬遷好

  小年是中國傳統節日嗎?2022年南方小年喬遷好嗎?日子有吉有兇,提前預示日子的吉凶,可以讓我們避過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小編給大家預測了2021年農曆十二月的吉凶,快來關注吧。   小年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小年是中國傳統節日,時間一般指的是十二月廿三/廿四 ,祭灶節,掃塵日,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 ...

202x年元旦不能做什麼 202x年元旦是中國傳統節日

  2022年元旦不能做什麼?   2022年元旦在 農曆:二0二一年十一月廿九日 公曆:2022年01月01日,星期六【今日黃曆所忌】   結婚 出行 宴會 交易 赴任 安葬 提親 求婚 訂婚 開工   開張 開業 開倉 開渠 上樑 穿井 上官 醞釀 補垣   出貨財 學技藝 開鑿池塘 乘船渡水   從2 ...

元旦是中國傳統節日

  1、元旦不是中國傳統節日。   2、因為從名字上講,元旦是中國自己的節日,但從立法上講,它卻又是個從西方引來的洋節。它既不像西方宗教節日那樣有文化內涵,也沒有中國自己的傳統民俗。   3、民國前中國普遍使用農曆,那時的元旦是農曆的一月一日。而辛亥革命後改用公曆紀年,強行將元旦改為公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現在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來歷習俗

  春節的來歷: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中華民族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春節的習俗: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 ...

祭灶節是中國傳統節日

  1、祭灶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祭灶節在我國漢民族的民俗中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為小年、謝節、灶王節。相傳,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監督善惡的神,他每年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回報,當他返回天上之前,民間為其設祭送行。節日這天家家在灶前用酒果、糕餅等作祭。   2、祭灶的方式:每家在灶臺附近貼有灶神畫像,有些人家 ...

勞動節為什麼改5天了 勞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

  勞動節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節日,很多人都對勞動節是有所瞭解的,而從去年開始勞動節假期變成5天了,那麼我們便了解一下勞動節為什麼改5天了?勞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勞動節為什麼改5天了   從2020年開始,五一勞動節的假期改成了5天,之前只有3天,而之所以延長假期,也是為了保證民生,有利於人們放鬆、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