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是元代文學家白樸創作的雜劇。
該劇講述唐明皇寵幸楊貴妃,醉生夢死,不理朝政,在長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觀賞《霓裳羽衣舞》。忽報安祿山叛亂,明皇、楊妃倉皇出逃,至馬嵬驛,軍士譁變,逼明皇賜楊妃縊死。亂後,明皇退為太上皇,日日哭祭楊妃畫像,一夕夢與楊妃團聚,被夜雨驚醒,雨打梧桐,更添明皇鬱悶。
該劇被譽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其巧妙的情節設計,讓戲劇衝突跌宕起伏,美妙的文辭也使之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和韻味,成為元代歷史劇的佼佼者。
作者白樸,生於1226年,卒於1306年,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在河曲縣為他修有白樸塔,生於汴梁,後徙居真定,晚歲寓居金陵,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天淨沙·秋》等。白樸的詞流傳至今一百餘首,大多以詠物與應酬為主,其作品歌詞典雅,屬於文采派,雜劇有16種:《絕纓會》《趕江江》《東牆記》《梁山伯》《賺蘭亭》《銀箏怨》《斬白蛇》《梧桐雨》《幸月宮》《崔護謁漿》《錢塘夢》《高祖歸莊》《鳳皇船》《牆頭馬上》《流紅葉》《箭射雙鵰》,散曲有《天籟集摭遺》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指的是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以及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竇娥冤》,正名為《感天動地竇娥冤》。故事淵源於《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講述了一位窮書生竇天章為還高利貸將女兒竇娥抵給蔡婆婆做童養媳,不出兩年竇娥的夫君早死的故事。
《漢宮秋》,全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寫西漢元帝受匈奴威脅,被迫送愛妃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漢宮秋》不是取材於正史,而是在《王昭君變文》的基礎上,汲取歷代筆記小說、文人詩篇和民間講唱文學的成就。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白樸雜劇代表作,取材於唐人陳鴻《長恨歌傳》。劇寫唐明皇李隆基與楊貴妃故事。其情節是:幽州節度使裨將安祿山失機當斬,解送京師。唐明皇反加寵愛,安遂與楊貴妃私通的故事。
《趙氏孤兒》,全名《冤抱冤趙氏孤兒》。又名《趙氏孤兒大報仇》,是一部歷史劇。
1、《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吳均寫給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詳)的信中的一個片段,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該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襯出山水之美,也抒發了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2、吳均的作品有注 ...
1、元雜劇,又稱北雜劇,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傳統戲曲形式。形成於宋代,繁盛於元大德年間(13世紀後半期-14世紀)。主要代表作家有,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等。主要代表作有:《竇娥冤》《倩女離魂》《漢宮秋》《梧桐雨》等。其內容主要以揭露社會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為主,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主線明確,人物 ...
1、青玉案·元夕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甘於平淡的品性,寄託了作者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
2、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公元1174年或1175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 ...
1、王實甫的《西廂記》、關漢卿的《拜月亭》、白樸的《牆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為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
2、王實甫的《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寫張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而無計親近,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 ...
元雜劇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它以敘事為主,使文學更貼近人民的生活,更直接表現人民的喜怒衰樂,更廣泛地反映社會現實。它成功地宣告了戲劇、小說等敘事文學開始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
其文化意義:
1、是高揚了反抗精神,抨擊黑暗勢力、落後觀念與醜陋風習,歌頌了不畏強暴,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的判逆形象 ...
1、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2、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3、梧桐落,蓼花秋。 煙初冷,雨才收,蕭條風物正堪愁;
4、悶殺梧桐殘雨,滴相思;
5、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6、臥聽疏雨梧桐,雨餘淡月朦朧;
7、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8、微雲淡 ...
梧桐雨意思為:清秋過,白露掛蒼松,君山梧桐細雨中。霜天千里孤鴻去,一片閒雲半日紅。暮色幾許妝慘淡,殘月溪邊影重重。莫相問,煙雨逝盡怎重逢,先凝冬雪再逐風。
主要取材於白居易的《長恨歌》,描寫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故事。內容上雖是舊題材,但突出了純真的愛情成分。藝術上最大的特點是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