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以及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竇娥冤》,正名為《感天動地竇娥冤》。故事淵源於《列女傳》中的《東海孝婦》。講述了一位窮書生竇天章為還高利貸將女兒竇娥抵給蔡婆婆做童養媳,不出兩年竇娥的夫君早死的故事。
《漢宮秋》,全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寫西漢元帝受匈奴威脅,被迫送愛妃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漢宮秋》不是取材於正史,而是在《王昭君變文》的基礎上,汲取歷代筆記小說、文人詩篇和民間講唱文學的成就。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白樸雜劇代表作,取材於唐人陳鴻《長恨歌傳》。劇寫唐明皇李隆基與楊貴妃故事。其情節是:幽州節度使裨將安祿山失機當斬,解送京師。唐明皇反加寵愛,安遂與楊貴妃私通的故事。
《趙氏孤兒》,全名《冤抱冤趙氏孤兒》。又名《趙氏孤兒大報仇》,是一部歷史劇。
1、元雜劇,又稱北雜劇,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傳統戲曲形式。形成於宋代,繁盛於元大德年間(13世紀後半期-14世紀)。主要代表作家有,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等。主要代表作有:《竇娥冤》《倩女離魂》《漢宮秋》《梧桐雨》等。其內容主要以揭露社會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為主,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主線明確,人物鮮明。其結構上最顯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2、雜劇角色分為旦、末、淨、雜。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員。外旦、貼旦次要女演員。末包括正末、小末、沖末、副末。正末是歌唱的主要男演員,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員。沖末是首次上場的男演員。淨是性格暴烈的男演員。雜是除以上三類外的演員。有孤(當官)、駕(皇帝)、卜兒(老婦人)、徠兒(小廝)、細酸(讀書人)等。
1、王實甫的《西廂記》、關漢卿的《拜月亭》、白樸的《牆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為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
2、王實甫的《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寫張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而無計親近,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相思成疾。鶯鶯心愛張生而不願正面表白;幾經波折,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於至張生住處私會。崔母覺察跡象,拷問紅娘,反被紅娘幾句話點中要害,勉強答應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上京應試。十里長亭送別之後,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恆藉機編造謊言,說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賴婚,要鶯鶯嫁於鄭恆。後張生趕來,鄭恆撞死,崔、張完婚。該劇一上舞臺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3、漢卿的《拜月亭》寫王瑞蘭和蔣世隆於患難中相遇,由相識而定婚。瑞蘭父強行拆散了這對新婚三月的夫妻。瑞蘭回家後,私下怨父思夫,但卻有口難言,只有在夜晚獨自對月禱告,一願父改意,二願夫平安。作品歌頌了青年人忠貞的愛情,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勢力進行了批判。共四折一楔子。《拜月亭》全名《閨怨佳人拜月亭》,有《元刻古今雜劇三十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4、白樸的《牆頭馬上》寫總管李世隆之女李千金與尚書裴行儉之子裴少俊相愛的故事。二人私自結合、生子,在後花園匿居七年。後被裴父裴尚書發覺,被迫離散。後裴少俊赴考得官,裴父向李賠禮。裴、李終於團圓。此劇透過強烈的戲劇衝突,塑造了一個敢於衝破封建禮教束縛的極有個性的婦女形象,表達了要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的傾向。
5、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參照趙公輔同名劇本及有關說唱材料改編而成。寫少女張倩女、書生王文舉本“指腹為婚”。其後張母反悔,被迫以兄妹關係分離,但倩女依然愛戀文舉,相思成疾,魂離肉體,隨同文舉一起上京趕考,而肉體仍在家臥病不起。及文舉得官,和她一起歸來,倩女魂與肉體合一。病亦痊癒,構成喜劇結局。作品塑造了大膽反抗封建禮教、熱烈追求幸福生活的倩女形象。劇作在語言、心理刻畫和情景描寫方面都有較高成就。
元雜劇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它以敘事為主,使文學更貼近人民的生活,更直接表現人民的喜怒衰樂,更廣泛地反映社會現實。它成功地宣告了戲劇、小說等敘事文學開始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
其文化意義:
1、是高揚了反抗精神,抨擊黑暗勢力、落後觀念與醜陋風習,歌頌了不畏強暴,反抗壓迫,爭取自由的判逆形象 ...
元雜劇的四大悲劇是指:
1、《竇娥冤》作者是關漢卿;
2、《漢宮秋》作者是馬致遠;
3、《梧桐雨》作者是白樸;
4、《趙氏孤兒》作者是紀君祥。 ...
第一折用仙呂,第二折用南呂,第三折用中呂,第四折用雙調。
元雜劇又稱北雜劇,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傳統戲曲形式形成於宋末,繁盛於元大德年間。其內容主要以揭露社會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為主,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主線明確,人物鮮明。其結構上最顯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雜劇角色分為旦、末、淨、雜。 ...
元雜劇中賓白分為獨白、對白、韻白、散白四種方式。
元雜劇中的賓白是指,除曲詞部分之外,演員所講的話,包括人物的對白和獨白,由白話和韻語組成,又稱韻白和散白。
元雜劇賓白在後世的戲曲中也叫“道白”或“說白”,對白與話劇的對話相似,獨白兼有敘述的性質,在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
關漢卿是元代戲曲家、元雜劇的奠基人。
關漢卿,漢卿是字,號已齋。漢族解州人,另有籍貫大都和祁州等說。元雜劇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 ...
1、四折一楔子是元雜劇最常見的劇本結構形式,合為一本,每個劇本一般由四折戲組成;
2、音樂曲調方面元雜劇以北方音樂為基礎,採用的是北曲聯套的形式;
3、雜劇角色分為旦、末、淨、雜,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
4、主唱元雜劇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 ...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簡稱《梧桐雨》,是元代文學家白樸創作的雜劇。
該劇講述唐明皇寵幸楊貴妃,醉生夢死,不理朝政,在長生殿乞巧盟誓,又在沉香亭觀賞《霓裳羽衣舞》。忽報安祿山叛亂,明皇、楊妃倉皇出逃,至馬嵬驛,軍士譁變,逼明皇賜楊妃縊死。亂後,明皇退為太上皇,日日哭祭楊妃畫像,一夕夢與楊妃團聚,被夜雨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