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八月十五有什麼風俗

八月十五的風俗習慣 八月十五有哪些民俗

  八月十五的風俗習慣 八月十五有哪些民俗

  八月十五的風俗習慣

  祭月

  中秋季也是人們祭月的節日,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這時候人們會擺設香案,點上香,放上瓜果、月餅等,香案置於院落中,全家人輪流向月亮朝拜,也表達了人們對神的敬仰。因為祭月就是向月宮裡的嫦娥遙拜。由於嫦娥是女性,月亮又屬太陰,所以中秋主祭一般都是婦女。

  燃燈

  燃燈,這個燃燈可不是佛祖,而是用瓦片疊加而成的一種燈,在江南的某些地方還有製作燈船的習俗,後來這一習俗盛傳,在《閒情試說節事》中有這樣一句話,“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到這樣的盛大場面非常的宏偉,估計只有元宵節才能與之比擬。

  燒塔

  燒塔,也被稱為燒瓦子燈,用磚瓦砌成空心塔,在內部填入樹枝,在拜月結束後開始點燃燒塔。這是南方的習俗,這一習俗有一個傳說,傳說清末時期的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法國侵略者燒死在塔中,為了紀念這一戰鬥人們便有了燒塔的習俗,這一習俗在福建晉江也被稱為“燒塔仔”。類似的傳說也出現在宋朝時期,據說在宋末時期,為了反抗元軍,漢人舉行起義,這一起義以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雖然後來起義被鎮壓了下去,但是習俗保留了下來。

  賞月

  中秋節這一天月亮很美,於是古代文人們發起賞月活動,這些文人的詩句及作品促使賞月這種活動逐漸成為了一種習俗;在這一天,一家人坐在一起賞月那才叫得上家庭圓滿;一個人漂泊在外賞月,會異常孤單。或許在此時你會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鄉愁。無論身處何地,這一天,我們都會情不自禁的抬頭看幾眼月亮。

  中秋節的地方風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八月十五有什麼風俗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又稱拜月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風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及世界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八月十五有什麼禁忌 八月十五中秋這天有什麼禁忌

  八月十五有什麼禁忌 八月十五中秋這天有什麼禁忌

  1、早回家

  有俗語“自古中秋月最圓”說明了中秋月被認為是最圓的。月最圓之時則最陰。最陰之夜,對於一些要對陰氣預防一下的人,則需要有所忌諱。如民間說的火焰低的人如老人小孩,久病體虛的人。月涼如水,也得早早回家休息。雖然中秋祭月是女性主持,但女性在陰氣最旺的夜晚,也是不支援深夜在外面溜達的。

  2、失意的人不賞月

  主要原因是夜越深,月更陰。失意的人自身能量場本來就虛弱,再被陰效能量衝擊一下,就更易消極,用消極意識做的判斷,很容易出最糟糕的結果。

  3、不適合結婚

  中秋節這天不適合結婚,大家想想中秋節怎麼來的就知道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一段非常悽慘的愛情悲劇,愛人之間的生死別離才鑄成了這段關於中秋的神話傳說,喜慶的節日對於部分人來說並非都是好日子,要因人而異,比如與今年相沖的屬相一定要注意,當然從現實生活來說這一天很多人都回家和親人團聚,所以結婚客人可能會缺席,所以要慎重考慮。

  4、不要用手指月亮

  用手指月亮是對月神的不尊重,這是自古就有的習俗,古人認為如果有人用手指指月神,會遭到月神的嚴厲懲罰,懲罰的方式就是夢中割掉指月神的那支手指。

  5、男不祭月

  日屬陽月屬陰,男屬陽女屬陰。自明清以來,拜月慢慢的多由女性主持。但“男不拜月”之說就極度愚蠢荒謬了。女性主持並不意味著男人就不能拜月,只是習俗上以女性為主持,以女性為先而已。這也是難得的尊重女性,以女性為主持的一個習俗。

  中秋起源

  中秋節源自於人們對月亮的崇拜。我國是古老的農業國家,古人經長期觀察認為,月亮的運行同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有很大關係,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禱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祭祀活動。《周禮》記載,我國周朝時就有中秋之夜擊鼓賦詩以“迎寒”的活動,周天子每年秋天都要舉行“夕月”儀式。春秋戰國時,日月神分別稱為東皇公、西王母。後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變而來。北魏、隋唐以來,歷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禮儀。人們為了祈求月神為農業發揮有利作用,或為了慶祝豐收,答謝月神的保佑,便更加重視祭月、拜月禮俗,現在北京的月壇公園就是明清中央政府祭月的壇場。在長期的歷史程序中,人們在祭月拜月的同時,又出現了賞月的習俗。晉代文獻中已有中秋賞月的記載。

  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大約是在唐代。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到了明清,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中秋上升為與新年、清明、端午並重的民俗大節,節俗活動豐富多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圓之日,又是親人團聚、團圓之時。自古以來,團結、團圓、慶豐收,就是中秋節的主題。因此,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由家人團聚、團圓、和睦相處,達到社會和諧、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中秋的來源,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最為人熟悉的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作月精。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花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裡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與嫦娥為伴。


中秋節哪些風俗習慣 八月十五中秋節習俗盤點

  中秋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八月十五中秋節習俗盤點   1、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2、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 ...

八月十五中秋節哪些風俗 中秋節這天人們都在做什麼

  八月十五中秋節有哪些風俗 中秋節這天人們都在做什麼   除了賞月吃月餅,還有以下習俗:   祭月(拜月):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 ...

納西族什麼風俗?

  你瞭解納西族嗎?納西族有什麼風俗?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納西族風俗。   納西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維西、中甸、寧蒗、德欽和四川鹽邊、鹽源、木裡及西藏的芝康等縣。納西族原是中國西北古羌人的一個支系,大約在公元三世紀遷徙到麗江地區定居下來。   早在一千多年前,納西族創造了這個民族珍貴 ...

漢族婚姻什麼風俗

  你瞭解漢族婚姻風俗嗎?漢族婚姻風俗應該是每個中國人都要了解的,那麼漢族婚姻有什麼風俗呢?下面為大家介紹漢族婚姻風俗。   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孃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 ...

藏族風俗什麼特點?

  你瞭解藏族風俗嗎?藏族風俗有什麼特點?藏族風俗中有哪些是禁忌的?下面為大家介紹藏族風俗。   在藏區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並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後面加個:"啦"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坐,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 ...

武夷山的喝茶風俗什麼特點?

  你瞭解武夷山的喝茶風俗嗎?武夷山的喝茶風俗有什麼特點呢?相信還有很多人不瞭解武夷山的喝茶風俗特點,下面為大家介紹武夷山的喝茶風俗特點。   武夷山的喝茶風俗很多,這裡僅介紹一下吳屯婦女喝茶俗。   這裡的婦女喝茶俗與其他地區的飲茶風格大不一樣,它不是品茶,也不是飲茶,而是喝茶,它即不用茶杯,又不用熱水瓶, ...

春節飲食風俗南北差異——南年糕 北餃子

  南方北方春節飲食風俗的差異。雖然中國早就大一統,飲食風俗,還是有地域性的。正如“南米北面”、“南糕北餅”、“南甜北鹹”之類演繹,說南有年糕、北有餃子,不能算錯吧。尤其過大年之際,它們都是象徵意味濃郁的符號化食品,堪稱餐桌上的吉祥的經典。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節日。作為節慶的傳統,年糕與餃子,各佔半壁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