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恕”的解釋。
“恕”,從字面來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己的心”。每個人透過對自己的“心”的觀察,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進而據此推斷他人會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因為自己喜歡什麼,而成全別人的喜歡,這就叫“忠”,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因為自己不喜歡什麼,而知道別人也不喜歡什麼,因而不願意將這些別人不喜歡的事情強加到別人身上,這就是“恕”。
恕是寬恕的意思。
出自《論語》,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翻譯:子貢問孔子:“有沒有這樣一個字,它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信條?”孔子回答:“大概是恕吧。自己不願意接受的東西,就彆強加給別人。”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1、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2、【原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解釋】: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於:介詞,在。人:這裡解釋為對方,與原文前面的“己”相對,己:自己的意思。
4、【出處】《論語·衛靈公》
1、其恕乎的其釋義:這句話。
2、“其恕乎”出自《論語十則》,全句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翻譯: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
1、“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2、出自《論語_衛靈公》。《論語_衛靈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3、原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 ...
1、“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那就是恕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2、出自《論語_衛靈公》。《論語_衛靈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3、原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 ...
1、“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的意思是:你若是被朝廷任用,就應該會為國家殉難以成全大義吧。
2、“汝為時用,其徇國死義乎”:出自《宋史岳飛傳》,全篇記述了岳飛及子岳雲領兵抗金,最後卻為奸臣所害的歷史故事。 ...
意思: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出自:《爾雅·釋訓》:“式微式微者,微乎微者也。”
用法:複雜式;作謂語、定語;用於人。
近義詞:微不足道、不足掛齒。
反義詞:舉足輕重、碩大無朋。
歇後語:針尖兒上落灰。
燈謎:極小。
示例:1、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但略略一看,便知道比我出 ...
學學半,其此之謂乎:教導別人佔自己學習的一半。原句: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餚,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 ...
其此之謂乎?疑問句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是其謂此乎。
其:代詞。它,指學學半這個說法。謂:說的。此:這個。其謂此:學學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再回到原來的疑問句。其此之謂乎?:難道它說的不是這個意思嗎?
翻譯時可以意譯為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也承前省略其。因為前文已經引用了學學半,翻譯時可以不譯。此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