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具有泉州地方特色:泉州刻紙

具有泉州地方特色:泉州刻紙

  說到泉州不得不提的就是泉州文化了,泉州也算是個歷史古城了,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海峽兩岸交流的特別城市。泉州刻紙極具地方特色,下面一起來領略下吧。

  最早刻制的是漢族民間紅箋、福符,家家戶戶將刻紙貼在門楣或春聯上端,迎風飄展,以增節日喜氣。也有一些刻紙用於其品裝飾主要是在節慶時,後來更多的刻紙是與泉州花燈相結合,成為花燈藝術重要的造型手段。近代,泉州刻紙運用更為廣泛,如,花邊、陶瓷器、刺繡、紙劍等。

  泉州刻紙以精細秀麗,線條流暢、富有濃厚的漢族民族風格、閩南風韻而著稱,內容大多表現吉祥、喜慶、祥和的花鳥走獸,人物博古等,如《月季花蝶》、《飛花》、《梅鵲報春》、《麟鳳呈祥》、《龍馬浮圖》、《圓鶴朝壽》、《雙龍戲珠》、《白頭牡丹》等。

  著名藝人李堯寶,經過長期艱苦摸索,在繼承漢族傳統工藝基礎上,大膽創新,對泉州刻紙藝術發展有較大影響,他的作品造型優美、工整、清新、鮮明、深得人們喜愛,多次被選送出國展覽。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堯寶刻紙集》,收集其作品65幅。後起之秀有吳祖贊等人。

  泉州刻紙最終演變成獨立的藝術形式,是與李堯寶的七、八十年來辛勤勞動創造分不開的。他從勞動實踐中繼承並發展了漢族民間藝術的優良傳統,創造性地把刻紙藝術廣泛應用到工藝美術上去,進一步提高了刻紙的藝術水平。他的刻紙圖案還被廣泛應用於生活中,如戲劇服裝、刺繡、傢俱、木雕等,美化著人們的生活。

  此外,李堯寶還成功的將刻紙技藝應用到瀕臨失傳的無骨料絲花燈上,創造出立體的刻紙藝術。李堯寶刻紙曾受到國家政要和藝術界的高度評價,他的作品還多次在海內外展出,特別在臺灣地區、東南華僑聚居地深受歡迎。極富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客家地方特色:客家鼓文

  在家鄉,每當農閒時節,在晚飯後,一盞溫馨的馬燈亮起,把個曬穀場照得雪白,一位盲人正襟危坐於中央,四周圍著黑壓壓的人群,一雙雙眼睛緊盯著盲人手中的漁鼓,企盼著早點開唱。等差不多時間,盲人“咳咳”地清清嗓子,人群中立即出現一陣興奮的躁動,隨即全場寂靜下來。只聽得“砰扎扎,砰扎砰扎砰”一陣漁鼓響起,人們的心也似乎提了起來,如痴如醉地聽著那變幻無窮的鼓點花樣。鼓點聲由緩而急,由小到大,不一會,鼓點戛然而止,盲人粗獷的嗓音響了起來,唱道:“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天子出能人,朝朝天子也出奸臣。”鼓文就這樣唱開了篇。於是,隨著激越的鼓點,優美的說唱,經過一天勞作的人們,忘記了疲勞,忘記了憂煩,他們的悠悠情思就隨著盲人的說唱進入到那虛無漂渺的境界,時而為“落難公子”哽咽,時而為“奸臣當道”罵娘,時而為“痴情女子”嘆息,時而又為“破鏡重圓”叫好。直到半夜,演唱結束了,人們還不走,要求再唱一本。這時,不想再唱的盲人就會唱幾句俏皮話:“今天鼓文已唱完,放下漁鼓吸筒煙,眾位鄉鄰多原諒,明晚再來嘲仙天。”人們便只好一陣歡笑,戀戀不捨起身回家。若是那盲人情緒好,願意加唱,就會重擊漁鼓,再展歌喉。於是,直至東方吐白,霞光初升。

  客家鼓文,又稱鼓子曲。這是一種多以盲人口頭說唱的藝術形式,它最早產生於寧都,早年間廣泛留傳於寧都等周邊縣市,如廣昌、興國、于都、瑞金、會昌、石城一帶,因為具有客家地方的濃郁特色,所以很受民間百姓喜愛。

  客家鼓文歷史悠久,據民間藝人介紹,流傳時間最少也有400年了。相傳在明末清初年間,戰火蔓延,社會動盪,百姓貧苦,就連算命的瞎子也沒了生意,斷了財路,紛紛另闢蹊徑謀生。據說在此其間有一瞎子很聰明,根據自己自幼聽說過的一些神話故事和民間傳奇,充分發揮自己的“口功”特長,利用算命時的誦頌腔調和乞討者沿街叫化的“過街溜”唱腔,編排成了一個個完整的故事,並用竹筒蒙上魚皮作樂器,開始走村串鄉,四處叫賣,居然一唱走紅,很受民眾歡迎。後來,眾多盲人競相效之,被稱作漁鼓的樂器,也被盲藝人們紛紛製作,於是編排話文,演繹歷史,說唱故事,摹擬許多角色,使之形象生動,語言流暢,曲調優美動聽,從而,客家鼓文就成為了一種全新的口頭說唱藝術在民間流傳開來。

  其實漁鼓的鼓皮並非用魚皮最好,後來有人採用蛇皮或蛙皮來製作,其音響為最佳,便紛紛效之。而鼓文曲調主要是以徵調式為主,旋律流暢,節奏變化快,並與地方語言結合較緊,使得方言方語表現力豐富。伴奏時更以盲人的技巧敲擊漁鼓,時快時慢,所以感染力也不盡相同。

  鼓文的表演形式一般以盲人為主,一人坐唱。演唱時,盲人左手懷抱漁鼓,右手中指頂著一枚銅板擊打竹筒,雙手配合,敲擊出“砰砰扎砰扎砰砰”各式各樣的鼓點聲。說唱時用方言,聲情並茂,夾敘夾議,風格古樸優美,通俗易懂,平淡之中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而且裡面還有許多民俗文化的流傳口語,給人啟迪,催人奮進,加上方言襯詞、嘆詞、語氣詞,以及運用男女老少和各種性格人物語氣的摹擬,每唱至動情處,能使所有的聽眾迴腸蕩氣,同喜同悲,同感共怒,感染力極強。

具有無錫地方特色的歷相成故居

  或許你聽過歷相成故居,但你知道薛福成是誰嗎?其實歷相成故居又名薛福成故居,薛福成是清末政論家,先為曾國藩幕僚,後隨李鴻章辦外交,1889年出任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他主張變法改良,著作有《庸在全集十種》。歷相成故居現已經過修復,成為展示無錫文化的一個重要平臺。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號庸庵,無錫北鄉寺頭人。從小勤奮苦讀,尤好經世實學,立志投身中國的改革事業。光緒五年(1879)所著《籌洋芻議》一書,便是他維新變法思想的代表作。自光緒十年(1884)起,歷任浙江寧紹臺道、湖南按察使(未到任)、欽差出使英法意比四國大臣等職。一生勤於筆耕,文屬桐城一派,有《庸庵全集十種》等著作刊行於世。

  這座大宅院是薛福成親自籌劃、由其長子薛南溟具體營建的,落成於1894年。按清朝規定,二品以上官員的住宅廳堂,面闊不得超過五間,進深不得超過九架。薛福成的官銜為正三品、特賞二品頂戴,可“欽使第”的廳堂面闊均為九間,遠遠超過規定。為免遭政治禍患,他採用對剖雙排柱的做法,將九間廳相對分成三個三間廳,從而既不違制,又有氣派。

  歷相成故居,宅第佈局原有左、中、右三條軸線。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有六進。

  第一進是門廳,面闊9間,進深6架。明間為“六扇式”大門。大門外有高大的“八”字形照壁一座,正中鑲嵌磚刻“鴻禧”二字;大門內原有“七星門”一座,門額之上懸鏤花金邊、藍底金字“欽使第”豎匾一方。

  第二進至第四進,依次為轎廳、正廳和房廳,面闊均為9間,進深7至10架不等。各進的中間3間為主廳,東西各3間為旁廳。主、旁廳之間的庭柱及石鼓墩全部對剖,留有上下貫通之“伸縮縫”,屋頂蓋瓦與木椽間置木板,板上鋪麻絲拌灰泥,可防雨水滲漏,又利於隔熱保溫。各進廳堂之前有天井,天井內除通道外,原均置有小花園。廳堂畫棟雕樑,長窗也刻飾戲文。正廳“務本堂”內,大梁及脊檁兩端飾有山霧雲紋,雕刻精細,為清代江南住宅建築中所罕見。四進廳堂兩側,各有備弄一條,貫通前後;風火山牆迭起,很為壯觀。

  第五、第六進,均是面闊11間的二層樓房,兩樓有廂樓連線,配以“回”字形走廊,使前樓、後樓、樓上、樓下都能轉通,故稱為“轉盤樓”。這種樓,是江南特有的清式建築,在無錫的轉盤樓建築之中,薛氏之樓雖年代較早,但規模最大,且走廊欄杆系車制,雜有西式風格。

  中軸線的東側,隔開一第備弄,便是左軸線。前後有兩組建築:前面一組為戲臺和花廳等,戲臺與花廳之間有水池、假山和花木,兩邊有環廊相通。戲臺小巧玲瓏,至今儲存完好,是無錫市區現存9個古戲之一,也是無錫市現存唯一完整的家庭戲臺。花廳後面有一組建築叫倉廳,是薛家收租貯谷之處,原有廒倉10餘間,帳房數間,曬場一片。

  中軸線四側是右軸線,有偏廳和雜屋數十間,原為管家、保姆之類人員生活、居住的地方。現大部分已作了改建。在轉盤樓的北面,原是一個較大的後花園,一直連到前西溪。後花園的西北角,還有一幢8開間二層樓房,名叫“藏書樓”。宅第規模宏大,重簷複閣,迴廊曲折,佈局合理,雕刻精細,絢麗多姿,不但有清末時代特下,而且具有無錫地方特色,故有重要的歷史紀念價值和建築藝術研究價值。

  2000年起,無錫市政府斥巨資全面修復故居。2003年1月1月,主體建築群、東花園、後花園修復開放。


今天出入泉州最新通知泉州現在可以正常出入嗎

  這幾天泉州疫情新增病例突然增多,大家對此次疫情泉州的防疫政策也都非常關注。疫情期間泉州現在可以正常出入嗎?由於工作等各種原因可能有民眾需要去泉州或者離開泉州的,現在泉州出入政策是怎麼樣的?下面來看今天出入泉州最新通知。   今天出入泉州最新通知:   無疑,泉州連續兩天新增確診病例破百例,說明疫情形勢嚴峻 ...

泉州花燈具有鮮明文化特色

  形形色色的燈大家也見過了不少,我向大家介紹一種花燈。花燈就是用紙捻將竹篾先綁紮成燈的骨架,把裁好的紙或綢布噴水繃緊貼上在骨架上。前世今生,千年花燈映古城。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泉州文化。   泉州的元宵節有著特殊的民俗內容--睇燈。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口店前都張掛著精心製作的一盞盞花燈。一到晚上,花燈點亮,整條 ...

非遺泉州妝糕人傳人展絕技

     “妝糕人”,閩南地區的一朵藝術奇葩。昨日,導報記者在泉州一產業創意園,看到了這別具一格、惟妙惟肖的“妝糕人”展覽。   據瞭解,泉州“妝糕人”製作工藝源於中原的“捏麵人”。原來泉州家家戶戶都做“妝糕人”,如今只剩幾家逢年過節才做“妝糕人”。 ...

傳統立夏吃什麼食物 立夏8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美食

  傳統立夏吃什麼食物 立夏8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美食   傳統立夏吃什麼食物:立夏飯   立夏飯也叫“燒夏夏飯”。舊時漢族兒童立夏日燒的飯,流行於湘江杭州地區。每逢立夏前一天,孩子們向鄰家第戶討米一碗,稱“兜夏夏米”。   民間認為兒童吃後,可防中暑,立夏飯里加有雷筍、豌豆、蠶豆、莧菜等佐料,含有“五穀豐登 ...

泉州特色美食

  鱟羹。閩南特有海產,鱟全身可食,風味特殊。鹹飯。泉州地方傳統名點,種類五花八門,有南瓜鹹飯、蘿蔔鹹飯、芥菜鹹飯、芋頭鹹飯、五花肉丁鹹飯等。醋肉。泉州地道名氣小吃,外表金黃、外酥裡嫩、美味解饞。泉州肉粽。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美味可口。滿煎糕。口感鬆軟、夾層飽滿、甜而不膩。面線糊。色澤通透、湯汁 ...

泉州地方戲曲有什麼?沿海的文化明珠

  泉州,東亞文化之都,有著豐富非常的歷史文化和現代社會文明。其中,泉州戲曲文化中的高甲戲和木偶戲更是獲得諸多榮譽,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泉州的地方戲曲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高甲戲   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發祥地為福建泉州,最初源於明末清實初閩南農村流 ...

宗教文化詳解泉州伊斯蘭教聖墓

  泉州是閩南文化的源頭,周秦開始經濟發展,指引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泉州屹立著我國現存最古老、儲存最完好的伊斯蘭教聖蹟,這就是伊斯蘭教聖墓。本期的伊斯蘭教文化帶你瞭解宗教文化詳解:泉州伊斯蘭教聖墓。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早在宋元時期,泉州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