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冬至吃什麼風俗食物+冬至南北方各地食物盤點

冬至吃什麼風俗食物 冬至南北方各地食物盤點

  冬至吃什麼風俗食物 冬至南北方各地食物盤點

  北方:

  1、羊肉

  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羊肉性溫,能抵禦風寒、補身體,對風寒氣喘、腎虧陽痿、氣血兩虧、腰膝痠軟、肢冷腹痛、面黃肌瘦等症狀有療效。冬季人體陽氣內藏,腎陽不足,容易出現手足冰冷,面目無華、體虛乏力等症狀,而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歷來被視為補陽佳品。

  2、餛飩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過去北京有冬至吃餛飩的說法,餛飩這類象徵團圓的食物可謂是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因此在北京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且不管傳說不管真假,餛飩的營養價值還是比較高的呢,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蛋白質種類齊全,有餡有皮,能起到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了單一食物的營養價值。要想做出來的餛飩餡很香並且不油膩的話,在調製餡料的時候,要加入生薑,食鹽,味精等調料去調製。

  3、狗肉

  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狗肉屬熱性食物,一次不宜吃多。凡患咳嗽、感冒、發熱、腹瀉和陰虛火旺等非虛寒性病的人均不宜食用。

  4、餃子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我國北方地區民間素有吃餃子的習俗。關於冬至吃餃子的民間傳說很多,最主流的說法是源自於張仲景。

  南方:

  1、湯圓

  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江南人也有在冬至以湯圓祭祖、祭灶的。顧祿在《清嘉錄》(1830)卷十一里記載:“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豇豆沙,蘆菔絲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饋貽,名曰‘冬至團’”。

  其中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的稱為粉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較小的食粉圓,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2、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臘味已經再也不僅僅只有臘腸,臘魚、臘肉、臘鴨、臘雞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噴噴的臘味煲仔飯更是輕易地俘虜人們那顆不斷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3、甜丸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友。

  冬至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圍坐在竹葫或大盤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攪搓成的粉團,以兩隻手搓成彈珠一樣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徵著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橙糕、瓜冊糖、豆砂等作餡料,俗稱“鴨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取“公孫丸”好兆頭。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

  4、九層糕

  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北方人冬至吃餃子 那冬至南方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是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在北方,農曆冬至這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那冬至南方人要吃什麼呢?

  餈粑

  冬至吃餈粑其實在國內不少地區盛行,比如福建閩北、雲南等,只不過餈粑的口味和形態不盡相同罷了。

  湯圓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老一輩的長沙人都知道,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糯米飯。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甜丸

  在潮汕地區,多年來有著冬至吃甜丸的傳統習俗。甜丸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也就是說年未過,冬至過後就加了一歲。冬至這天,家中成員圍坐成席,糯米丸子煮好盛給家人吃,有的人做甜丸還會在糯米丸子裡裹入紅豆沙,其實吃著就有點像湯圓了。

  番薯湯果

  番薯湯果是寧波傳統冬至時令甜點,番同音“翻”,吃了翻掉過去一年的黴運;湯果又稱圓子,寓意“團圓”、“圓滿”,當地有俗語“吃了湯果大一歲”,此外,一些寧波人還會放酒釀,有“福氣高漲”、“財運高漲”之意。

  年糕

  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歡吃年糕。每逢冬至會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燒臘

  眾所周知,廣東人對臘味的喜愛絲毫不亞於四川人。冬至節日的時候,不少廣東人都有“加菜”的習慣。而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不會忘記吃的一種傳統食物。燒臘不侷限於臘肉和臘腸,亦有臘雞、臘鴨、臘魚等花樣繁多的臘味。

  九層糕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釀酒

  冬釀酒是蘇州人家過冬至的必備。蘇州老話說,“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一夜的”。冬釀酒原來叫冬陽酒,因為冬至過後陽氣上升而得名。這是一種米酒,用糯米做原料,歷經浸泡、蒸米、冷卻、發酵、二次發酵,之後再經過壓榨、冷卻、過濾,最後加入糖桂花,有著濃濃的桂花味和微微的甜。

立秋當天吃什麼 立秋這天南北方必備食物

  立秋當天吃什麼立秋這天南北方必備食物

  南方:

  1、江南吃秋桃

  立秋還有吃秋桃的說法,主要是江南一代有這個習俗。桃子含鐵豐富,有一定的補血作用。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2、臺灣吃龍眼

  立秋時是臺灣周圍海域的立翅旗魚、小串、烏賊、鰆、蝦的產期,也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3、南京“啃秋”

  本週日就將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夏至後第三個節點。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後十八盆”,表示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於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4、金華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裡,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裡。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北方:

  1、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櫃檯前,選購肉食製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溼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2、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3、天津流行“咬秋”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4、山西喝小米粥

  山西小米甲天下,哈哈,尤其廣靈小米更勝一籌,每到立秋,山西人就喜歡給家人熬小米粥,因為小米粥養胃,夏天胃口不好,但是又不能立刻吃大魚大肉,所以喝一碗小米粥養養胃,讓胃部緩解一下夏天帶來的傷。


南方冬至什麼 南方冬至什麼菜

  南方冬至吃什麼   1、吃餈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餈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製作前將糯米洗淨,放入飯甑蒸熟後,趁熱迅速倒進石臼,兩人或 ...

冬至什麼東西 冬至傳統美食與養生食譜推薦

  冬至吃什麼東西   傳統食物:   1、餃子   傳說中,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窮鄉親們,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使人吃了以後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   2、餛飩   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 ...

冬至餃子嗎 冬至餃子的意義

  冬至吃餃子嗎   冬至吃餃子,但有些地方也吃湯圓或者其他食物,吃餃子並不是冬至唯一的飲食習俗,但是在北方冬至這一天吃餃子的人比較多。   其實說起餃子也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食物,當初餃子是由東漢時期的張仲景研發出來的,其實他並沒有想過要把餃子當成飯,而是把藥包在餃子皮裡,透過吃它來治病救人。但是萬萬沒想到他的 ...

冬至什麼 為什麼冬至開始進補

  冬至吃什麼   南方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後通常還有宴飲活動。   北方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 ...

冬至餃子順口溜 冬至餃子凍耳朵順口溜

  冬至吃餃子順口溜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順口溜   1、冬至吃餃子順口溜(一)   案板方方刀光寒,或菜或肉剁成餡。   麵糰圓圓杖下扁,筷子取餡面中填。   巧手捏出玲瓏褶,皮薄餡大鍋不沾。   山西陳醋山東蒜,餃子浮沉幾人饞?   2、冬至吃餃子順口溜(二)   動凍纖指玲瓏褶,或蒸或煮誘人涎;   溫暖 ...

冬至什麼,冬至美食大盤點

  冬至吃什麼:餃子、混沌、羊肉湯、湯圓、赤豆糯米飯等。   1、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2、餛飩: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 ...

冬至餃子嗎 冬至餃子的寓意

  冬至吃餃子。冬至吃餃子是因為紀念醫聖張仲景當年為救治百姓,經過上千年的發展,餃子已經成為了冬至節氣的傳統食物之一,餃子一般是鹹餡,主要的餡料有豬肉香菇、三鮮、韭菜豬肉等,冬至吃餃子一般採用“蒸”或者“煮”的烹飪手法。   冬至是中國傳統節氣,又稱為冬節,是冬天最重要的一個節氣,此時溫度寒冷,開始進入數九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