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冬至吃什麼+各地不同飲食文化

冬至吃什麼 各地不同飲食文化

  冬至是我國的祭祀的節日之一,也是我國的節氣之一,而在冬至為了迎接冬至的到來,各個地方會有不同的飲食,那麼在冬至吃什麼呢?各地又有哪些不同的飲食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吃什麼

  北方吃水餃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浙江寧波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

  湯果,跟湯糰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裡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

  寧波人在做番薯湯果時,習慣加酒釀。在寧波話中,酒釀也叫“漿板”,“漿”又跟寧波話“漲”同音,取其“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糯糕

  在我國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食祖”,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浙江台州擂圓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節氣,在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餚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禱祖先保佑全家人來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後全家人歡樂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圓”(擂圓,又叫硬擂圓、翻糙圓)是台州的老傳統,擂圓取圓圓潤潤、團圓之意。

  擂圓是冬至的重頭戲,“圓”意味著“團圓”,“圓滿”,與平日裡吃的湯圓相比,臨海人的冬至圓不但內容豐富、形式各異,而且意味深長。擂圓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溫水揉成麵糰,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圓子揉圓,煮熟後放在豆黃粉裡滾拌,因為這個過程臨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圓起名叫“擂圓”,而豆黃粉是用黃豆炒熟後磨成粉再拌入紅糖,味道香甜濃郁,配上糯米圓的細膩糯軟,令人食慾大增。夾一個粘滿豆粉的擂圓,趁熱咬上一口,香噴噴、甜滋滋、暖烘烘、軟綿綿,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除了經典的甜圓,也有很多家裡喜歡鹹的冬至圓,鹹圓就是在糯米糰裡放餡,包類似豬肉、豆腐乾、冬筍、香菇、紅蘿蔔、白蘿蔔等細丁,可蒸可煮,鮮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江蘇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江西麻餈

  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餈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餈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安徽合肥吃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麵的風俗與節氣、氣候、農事有關。冬至過後即是數九寒天,每隔九天數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嚴冬,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麵,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

  潮汕、閩南地區的湯圓

  潮汕地區漢族民諺雲:“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海峽兩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當作團圓節。

  潮汕的人們吃了冬節圓後,還要在家宅的門、窗、桌、櫥、梯、床等顯眼處粘附兩粒冬節圓,甚至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

  現代著名學者林再覆在《閩南人》一書中描述冬節(閩南語稱冬至為冬節)之日“家家戶戶清晨要以冬至圓仔致祭祖先……從大門、小門、窗門、倉門、床、櫃、桌、井、廁、牛舍、豬舍都得以冬至圓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浙江嘉興桂圓燒蛋

  冬至古代為大節日,嘉興重冬至,俗諺“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風。據《嘉興府志》(卷34·風俗)記載:“冬至祀先,冠蓋相賀,如元旦儀”。民間崇尚冬至進補,有赤豆糯米飯、人參湯;白木耳、核桃仁燉酒、桂圓煮雞蛋等。

  至今,嘉興仍然傳承冬至吃“桂圓燒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因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長,不吃的話會凍一晚上,半夜還會肚子餓。

冬至吃什麼 各地不同美食

  冬至的時候,每個不同的地方都會有不同的美食,這些美食也是為了慶祝冬至的到來,那麼冬至吃什麼呢?各地不同美食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冬至吃什麼

  北方吃餃子

  餃子,又名“交子”,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北方人年三十都要吃餃子。而“冬至大如年”,當然這天也是要吃餃子,民間有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吃水餃相傳還與我國醫學家張仲景有關,餃子就是他發明的,原名“嬌耳”,他曾用“驅寒嬌耳湯”救治了當時很多被飢寒凍壞了耳朵的貧苦百姓,人們在過年和冬至吃餃子也是為了紀念他。現在仍然有“冬至吃了餃子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蘇州人吃餛飩

  吳地蘇州過冬至是奉行周朝立法的遺風,以冬至夜為歲末,所以過冬至就是過年,當然節日氣氛也很濃了。

  蘇州人過冬至的食俗很多,要吃“團圓飯”,飯菜名字都很雅緻,蛋餃叫“元寶”、豆芽叫“如意菜”、粉條叫“金鍊條”、魚叫“吃有餘”等。餛飩也是蘇州人過冬至必吃的一種主食,當地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寧夏人吃“頭腦”

  寧夏銀川地區冬至這天要吃一種叫“頭腦”的美食。“頭腦”實際上就是羊肉粉湯餃子,用羊肉加蘑菇佐以蔥、姜、蒜、辣椒、食鹽和醬油等做湯,煮沸後加入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放切好的蒜苗、香菜和韭黃,一鍋羊肉粉湯就做好了,它也是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上海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據史料記載這一習俗在明、清就有了。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圓”寓意“圓滿”、“團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冬至團還可以用來祭祖和贈送親友。

  潮汕地區吃甜丸

  冬至在潮汕地區是大節日,又稱“過小年”。冬至這天,當地人要準備貢品到祠堂白祭祖先,然後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潮汕人冬至要吃甜丸,一種與湯圓類似的糯米丸子,也叫“冬節圓”。

  杭州人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要祭祖,三餐都要吃年糕,寓意年年高。

  廣東人吃燒臘

  廣東地區也是非常重視冬至節的,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據介紹,廣東很多地區冬至這天要“加菜”,祭祖之後全家人準備一桌大魚大肉一起過節,燒臘是必不可少的傳統食物。人們還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贈送臘腸、臘肉等。

  泉州人吃“冬至丸”

  泉州人冬至這天祭祖團圓,出門在外的人都會盡可能趕回家過節,當地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泉州人冬至要吃“冬至丸”,早晨要煮甜丸湯供奉祖先,然後全家人以甜丸湯做早餐。

飲食文化:上海冬至吃什麼?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各個地方都會過冬至,但形式各不相同,就例如蘇州,廣東,一些地方的冬至很具特色。其實上海大家也很熟悉,他們的冬至一樣也是吃湯圓,但也很有特色。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走進上海,看一看上海是怎樣過冬至的吧。

  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而上海屬南方,冬至吃湯圓。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吉祥。

  八寶粥

  上海人冬至日還有吃八寶粥的習慣,這個是聽說來的,不知道準確不,不過吃赤豆糯米飯的風俗是有的,但是八寶飯是與赤豆糯米飯不一樣的。傳說,上古時候有一位共工氏,他的兒子不學無術,而且作惡多端,後來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還要變成疫鬼來禍害百姓,不過,此鬼最怕赤豆了,於是百姓紛紛在冬至這一天來煮赤豆飯吃,藉以來驅鬼避邪,防災去病。

  其他

  上海人過冬至節除了要吃湯圓、赤豆糯米飯,還要服膏方、喝補酒,外出的人要早點歸家,相聚一起共敘天倫親情。上海人還說,冬至時候晚上要早些回家,因為什麼小鬼的會出來活動。

  您可能還會喜歡:

  四川名菜“麻婆豆腐”的來歷是怎樣的?

  川菜文化:夫妻肺片的來歷

  飲食文化:北京大雪節氣吃什麼?

  博大精深的白酒文化知識


端午節什麼,端午節各地飲食文化

  再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華民族從古代流傳至今的習俗。其實在中國這個地域遼闊的國家,不同的地方習俗有著明顯的差異。想知道各個地方端午節吃什麼嗎?他們的習俗有什麼不同嗎?那麼,大家隨小編一起走進端午節,瞭解一下吧。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 ...

飲食文化:廣東冬至什麼?

  冬至是我國流傳至今的一個傳統習俗,在我國各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要數冬至那天吃的最豐盛的就是廣東了,廣東不僅吃湯圓,還有各種燻肉臘味,還有養生老鴨湯等等。想了解更多嗎?一起隨小編走進廣東看看吧。   燒臘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 ...

七夕節什麼,七夕各地飲食文化

  在七夕情人節這個浪漫的節日,很多人在鮮花與巧克力的浪漫中忘記七夕節的飲食是什麼。這個時節很多地方還處於盛夏,吃太多巧克力可不好哦。不妨瞭解一下七夕節各地的飲食文化,為了過一個健康完美的七夕節,下面跟隨小編一起看看七夕節各地飲食風俗,看看他們吃什麼吧。   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 ...

飲食文化:南方冬至什麼

  一年冬至只有一次,並且冬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文化,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在人們的心裡頗為重視。雖然各個地方都過冬至,但北方是吃餃子或者餛飩,南方吃湯圓,年糕等等,因地不同。你想了解南方冬至吃什麼嗎,一起隨小編看看飲食文化吧。   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 ...

蘇州人過冬至-混沌憶西施-各地冬至的習俗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選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 ...

寧夏-冬至頭腦-各地冬至的習俗

  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五更天當家的早早地忙活起來,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淨、熬湯,熬好後將蘑菇撈出;羊肉丁下鍋烹炒,水汽炒幹後放姜、蔥、蒜、辣椒麵翻炒,入味後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後用醋一醃(清除野蘑菇的毒 ...

揭秘各地不同的清明節祭掃飲食風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但在祭掃形式和清明飲食上各地習俗不盡相同,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   清明節在我國傳統中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