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冬至吃湯圓的由來+冬至湯圓怎麼煮

冬至吃啥 除了餃子湯圓還有這些傳統食物

  冬至是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因此,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古時也喻意新生命的開始。

  冬至吃什麼?閉著眼睛都知道北方人肯定是吃餃子,而南方人表示可以吃的東西實在太多...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餃子

  沒錯,今天,整個北方都在吃餃子!"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當然另一種說法是:水餃又叫餃餌,吃水餃是為了祛病驅寒,在嚴冬裡不凍耳朵。

  羊肉湯

  據說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始於漢代。據說漢代皇帝劉邦在冬至吃了範快煮的羊肉。他覺得它很好吃,並稱贊它。從此,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在民間形成。人們在冬至吃羊肉和各種有營養的食物,為的是來年有個好兆頭。

  頭腦

  “頭腦”是寧夏人對羊肉粉湯的別稱,寧夏人將松山上的紫蘑菇用醋醃製,然後和木耳、黃花菜、蒜苗、香菜、粉條、羊肉一起做湯,最後加上辣椒,一碗湯黑黃紅綠白五色俱全,初次嘗試真的有點“嚇人”。不過嘗過之後就會感嘆,味道真的超讚。

  冬至肉

  湖南人過冬至,會殺雞宰豬,把肉陰乾,稱為冬至肉。有俗話說“吃過冬至肉,身體賽牛犢”。長沙城鄉居民習慣在冬至前後制臘魚臘肉,將魚肉用鹽醃四五天後掛當風之處晾乾,然後用木屑、穀殼、橘皮、花生殼燻烤,或掛柴灶上燻煙,至其色金紅,叫“冬臘肉”,可貯留至次年夏日不腐。

  餛飩

  冬至夜蘇州人的主食很有講究,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古人有天圓地方之說,方方的餛飩皮代表地,中間包的餡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節人們吃“餛飩”,寓意吃掉“混沌世界”,還一個清平世界。

  年糕

  俗語講“冬至餃子,夏至面”。不過杭州老底子過冬至,大抵是要吃年糕的。從清末開始,杭州人在冬至就喜歡吃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冬至酒

  冬至又稱“冬節”,長沙舊有聚族人於宗祠祭祖的習俗,屆時殺豬宰羊,大辦“冬至酒”。舉行祭祀儀式時,年長者不惜遠道跋涉回鄉,入祠祭祖。吃冬至酒因男尊女卑陋習,只能男性參加,婦女不能入席。已婚婦女於是日回孃家,夜晚必須趕回婆家。這一天各家還有吃糯米飯的習俗,謂可潤皮膚,防手腳凍裂。

  湯圓

  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這一天習慣吃湯圓,來慶祝冬至的到來。“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也流傳著“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所以吃完要更懂事一點了。

  糯米八寶飯

  湖南長沙、株洲等地,冬至的習俗則是吃八寶糯米飯或者糯米餈粑。選糯米、桂圓肉(龍眼肉)、紅棗、蓮子、杞子、核桃仁、松子、山藥和冰糖。將材料混合同糯米蒸熟,也可淋上用牛奶或豆漿加雪耳煮成的甜汁進食。

  燒臘

  每逢冬至,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雞蛋掛麵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吃冬至面是安徽北方過冬至的習俗。“冬至面”,俗稱“掛麵”,是麵食其中之一,系當地人傳統手工製作而成。

  冬至丸

  話說“平時都要做粿,哪有冬至不搓丸”,這個搓丸,就是搓湯圓。泉州人一年要吃兩次湯圓,正月十五元宵圓,這是“頭圓”,而年底的“尾圓”就是冬至丸了,有頭有尾一年就圓滿了。

  這頭尾二圓,吃法大不相同。頭圓的元宵圓,不用搓。而尾圓的冬至丸,要一家子圍在一起搓,是求大團圓的意思,搓成的丸子有兩種顏色,原色白嫩嫩,紅色喜洋洋。

  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甜丸

  在潮汕地區,冬至又稱“小過年”,是民間一個大節日。在這一天老百姓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

  潮汕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之說,其中“冬節圓”就是湯圓了,在潮汕地區又叫甜丸,在冬至這一天吃甜丸的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

  貓乳

  冬至日做黴豆腐,俗稱“貓乳”,為長沙地方特產之一。是日採製的桑葉為正宗冬桑葉,解熱明目。常見的食物腐乳,在湖南很多方言稱“貓乳”。這是因為在方言中“腐”和“虎”同音,人們忌諱說兇猛動物,而貓和虎很像,遂稱“貓乳”,反映的是一種趨吉避凶的心理。

  餈粑

  雲南日冬至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到了這一天,一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地圍在火盆邊,有說有笑地烘烤著餈粑,遇上有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也是烤上一個餈粑。

  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老一輩的長沙人都知道,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糯米飯。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寧夏-冬至吃頭腦-各地冬至的習俗

  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五更天當家的早早地忙活起來,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淨、熬湯,熬好後將蘑菇撈出;羊肉丁下鍋烹炒,水汽炒幹後放姜、蔥、蒜、辣椒麵翻炒,入味後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後用醋一醃(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調和麵、精鹽、醬油;肉爛以後放木耳、金針(黃花菜)略炒,將清好的蘑菇湯加入,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就做好一鍋羊肉粉湯了。這鍋湯紅有辣椒,黃有黃花菜,綠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塊、粉條,黑有蘑菇、木耳,紅黃綠白黑五色俱全,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冬至,老百姓叫鬼節,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餃子,就買吊爐三尖餅子、茴香餅子泡著粉湯吃。羊肉粉湯黃蘿蔔餡餃子,對銀川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飯食,外地人一吃卻讚不絕口。在外地很少見這樣香辣可口的餃子,這也算是銀川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吧。

南方冬至吃什麼 南方冬至吃什麼菜

  南方冬至吃什麼

  1、吃餈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冬至會舂餈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雲南,冬至也有吃餈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餈粑,因此,在老家把餈粑叫“大餈”,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餈”。

  製作前將糯米洗淨,放入飯甑蒸熟後,趁熱迅速倒進石臼,兩人或三人手握大木錘,不斷使勁地捶搗,另一人配合用手不停翻轉,使之搗捶受力均勻。捶至粘糊、綿韌狀,趁熱快速用手捏出小塊狀,放入早已準備好的豆砂糖粉中隨心翻弄幾下,便可食用,其味清香撲鼻,味道極佳。

  2、吃甜丸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餚,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友。

  冬至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圍坐在竹葫或大盤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攪搓成的粉團,以兩隻手搓成彈珠一樣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徵著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橙糕、瓜冊糖、豆砂等作餡料,俗稱“鴨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取“公孫丸”好兆頭。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

  3、吃湯圓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4、吃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臘味已經再也不僅僅只有臘腸,臘魚、臘肉、臘鴨、臘雞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噴噴的臘味煲仔飯更是輕易地俘虜人們那顆不斷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5、吃九層糕

  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節“補冬”在臺灣也成俗。冬節前日,晚飯過後,各家在廳堂搓圓。古例搓圓時禁忌口出不祥語。搓圓仔後要補冬,米糕是補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龍眼乾肉,鹹米糕有羊肉糕及紅米糕。補品還有雄番鴨、公雞、豬肚鱉燉八珍或十全大補。

  6、吃年糕

  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討一個“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頭。從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這一天,都要吃年糕。聽過最極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頓,一頓不落,年糕變著法兒地吃出花樣: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7、吃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南方冬至吃什麼菜

  菜花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飲食所需的維生素A 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100克可達80毫克,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兩倍。

  芹菜

  中醫認為,芹菜性涼,平肝健胃,味甘辛無毒,富含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氨基酸等,能興奮中樞神經,多飲食,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並有祛痰作用。芹菜可與香乾、肉絲等炒食,色彩鮮豔,味道清香。

  豆芽菜

  黃豆、綠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鈉、磷、鐵、鈣等人體必需的飲食微量元素。豆生芽後,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質,而且增加了維生素的含量,有利於消除疲勞。豆芽中的葉綠素可以防治直腸癌。


冬至什麼東西 冬至傳統美食與養生食譜推薦

  冬至吃什麼東西   傳統食物:   1、餃子   傳說中,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窮鄉親們,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使人吃了以後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   2、餛飩   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 ...

冬至餃子嗎 冬至餃子的意義

  冬至吃餃子嗎   冬至吃餃子,但有些地方也吃湯圓或者其他食物,吃餃子並不是冬至唯一的飲食習俗,但是在北方冬至這一天吃餃子的人比較多。   其實說起餃子也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食物,當初餃子是由東漢時期的張仲景研發出來的,其實他並沒有想過要把餃子當成飯,而是把藥包在餃子皮裡,透過吃它來治病救人。但是萬萬沒想到他的 ...

冬至什麼 為什麼冬至開始進補

  冬至吃什麼   南方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後通常還有宴飲活動。   北方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 ...

冬至餃子順口溜 冬至餃子凍耳朵順口溜

  冬至吃餃子順口溜 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順口溜   1、冬至吃餃子順口溜(一)   案板方方刀光寒,或菜或肉剁成餡。   麵糰圓圓杖下扁,筷子取餡面中填。   巧手捏出玲瓏褶,皮薄餡大鍋不沾。   山西陳醋山東蒜,餃子浮沉幾人饞?   2、冬至吃餃子順口溜(二)   動凍纖指玲瓏褶,或蒸或煮誘人涎;   溫暖 ...

南方冬至什麼食物 冬至南方各大城市鄉鎮所食物

  南方冬至吃什麼食物 冬至南方各大城市鄉鎮所吃食物   南方冬至吃什麼食物——霞浦縣吃湯圓、海鮮餃子   霞浦縣民相當看重冬至節,冬至前夜家家戶戶搓湯圓、包餃子。霞浦的餃子獨具地方特色,方言叫“米餞”。據《霞浦縣誌.冬令俗》載:“人家將糯米研粉,切蘿蔔絲熟之,調以紅糖,婦女輩糰粉為粰,中以糖蘿蔔絲為餡,制如 ...

冬至什麼食物 冬至這天什麼

  冬至吃什麼食物   冬至吃餃子、混沌、羊肉湯、湯圓、赤豆糯米飯等。   1、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2、混沌: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 ...

冬至什麼,冬至美食大盤點

  冬至吃什麼:餃子、混沌、羊肉湯、湯圓、赤豆糯米飯等。   1、餃子: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2、餛飩: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