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主要作品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懺悔錄》,《黑暗的勢力》,《教育的果實》。
1、《戰爭與和平》。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壯闊史詩;
2、《安娜·卡列尼娜》。是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而失敗的悲劇,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3、《懺悔錄》,不僅是對個人成長的回顧,評判和對信仰,思想的歌頌,還對後來的基督教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獨特的文化,思想內涵;
4、《黑暗的勢力》,描寫了俄國革命時的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
5、《教育的果實》,以其辛辣而又犀利的筆鋒無情地嘲諷了遊手好閒,精神空虛,醉生夢死的地主貴族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筆調詼諧,令人啼笑皆非,忍俊不禁。
1、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沒有《罪與惡》。
2、類似作品為《罪與罰》,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是個超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無辜妹妹麗扎韋塔,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徒索尼婭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作品著重刻畫主人公犯罪後的心理變化,揭示俄國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
3、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國19世紀小說家,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
托爾斯泰的作品有很多,例如《童年.少年.青年》《一個地主的早晨》《琉森》《三死》《家庭幸福》《哥薩克》《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懺悔錄》《黑暗的勢力》《教育的果實》《克萊採奏鳴曲》《哈澤·穆拉特》《伊凡·伊里奇之死》《舞會之後》《復活》《主與僕》《跳水》《窮人》等。
《跳水》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艘環遊世界的船上,人們在逗一隻猴子,猴子因此更加放肆。他搶走了孩子的帽子。孩子追猴子,猴子逗孩子。把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上,孩子因水手們的取笑,失去理智走上橫木去奪帽子,身處險境。船長看見了後命令孩子跳水。孩子最後跳了下來,水手們把他救到了甲板上。
意義在於教育學生遇事學 ...
1863至1869年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
1873至1877年完成第二部里程碑式鉅著《安娜·卡列尼娜》。
1879至1882年寫成《懺悔錄》。
1886年創作了劇本《黑暗的勢力》、中篇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
1891年創作了劇本《教育的果實》、中篇小說《克萊採奏鳴曲》。
...
1、《戰爭與和平》
托爾斯泰卷秩浩繁的長篇小說。場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成就非凡。《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部卷帙浩繁的鉅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
2、《安娜· ...
《七顆鑽石》被列入蘇教版語文書內,《窮人》被列入六年級上冊的語文書中,《七顆鑽石》被列入三年級的語文書中,以及《跳水》都被列入小學教材中。托爾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於俄羅斯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那亞波利亞納。托爾斯泰家是名門貴族,其譜系可以追溯到16世紀,遠祖從彼得一世時獲得封爵。父親尼古拉·伊里奇伯 ...
1、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2、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學,1847年退學回故 ...
列夫托爾斯泰的三個典型事蹟:
1、一九零一年,俄國最高教會機關宣佈托爾斯泰為邪教徒和叛教者,並開除了他的教籍。
2、一九零五年,革命失敗後,托爾斯泰雖已年近八旬,仍一再著文,強烈抗議沙皇政府對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對革命者濫用死刑。
3、一九一零年十月二十八日,托爾斯泰經過長期緊張的精神探索和激烈的 ...
1、復活,一個人的新生,一個人的救贖,一個世界的縮影,一個時代的烙印;
2、瞭解俄羅斯這樣一個偉大的民族,從瀏覽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開始;
3、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洋溢著貴族莊園生活的牧歌情調,但也表現了一定的民主傾向;
4、表現流血和死亡的真實場面,描寫普通士兵和軍官的樸素但卻悲壯的真正愛國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