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主要作品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懺悔錄》,《黑暗的勢力》,《教育的果實》。
1、《戰爭與和平》。作者將戰爭與和平的兩種生活,兩條線索交叉描寫,構成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壯闊史詩;
2、《安娜·卡列尼娜》。是女主人公安娜追求愛情而失敗的悲劇,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3、《懺悔錄》,不僅是對個人成長的回顧,評判和對信仰,思想的歌頌,還對後來的基督教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獨特的文化,思想內涵;
4、《黑暗的勢力》,描寫了俄國革命時的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
5、《教育的果實》,以其辛辣而又犀利的筆鋒無情地嘲諷了遊手好閒,精神空虛,醉生夢死的地主貴族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筆調詼諧,令人啼笑皆非,忍俊不禁。
列夫托爾斯泰的三個典型事蹟:
1、一九零一年,俄國最高教會機關宣佈托爾斯泰為邪教徒和叛教者,並開除了他的教籍。
2、一九零五年,革命失敗後,托爾斯泰雖已年近八旬,仍一再著文,強烈抗議沙皇政府對人民的殘酷壓迫和對革命者濫用死刑。
3、一九一零年十月二十八日,托爾斯泰經過長期緊張的精神探索和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決定擺脫貴族生活,把財產交給妻子,棄家出走,以期實現他平民化的宿願。結果中途得了肺炎,同年十一月七日死於阿斯塔堡車站。
這三個事蹟標誌著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活的重要轉折。
“如果老師只愛事業,那他會成為一個好教師。如果教師只像父母那樣愛學生,那他會比那種通曉課本,但既不愛事業,又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教師既愛事業,又愛學生,那他是一個完美的教師。”
1、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體會文章涉及深廣的人文背景。學習文中細緻的肖像描寫。
2、過程與方法:把課文的閱讀理解與用肖像描寫為主要手段寫人物的寫法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4、教學重點:對托爾斯泰進行肖像描寫。
5、教學難點:托爾斯泰的思想 ...
1、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列夫·托爾斯泰出身貴族,1歲半喪母,10歲喪父,他由家裡的親戚撫養成人。
2、1844年考入喀山大學東方語言系,攻讀土耳其、阿拉伯語,期中考試不及格,第二年轉到法律系。他不專心學 ...
1、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2、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學,1847年退學 ...
1、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沒有《罪與惡》。
2、類似作品為《罪與罰》,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是個超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無辜妹妹麗扎韋塔,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 ...
1、老子的無為啟迪了託翁思想的核心:勿以暴力抗惡;
2、列夫托爾斯泰表達了19世紀俄國文學最重要的道德主題:良心;
3、對現實的懷疑和批判、嚴肅的自省精神、對救贖之道和人類未來景況的追問,是托爾斯泰作品反覆表達的題旨;
4、他信奉以宗教、倫理解決社會矛盾,堅持道德的自我完善。 ...
原名: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是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世襲伯爵,曾參加克里米亞戰爭。返回雅斯納·亞波利亞納的農莊後致力於農民教育。1862年結婚後,創作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的鉅著《戰爭與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 ...
列夫托爾斯泰生平簡介:
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到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到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1860到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