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別具特色的布依服飾

別具特色的布依服飾

  布依族婦女幾乎都是紡織和刺繡的能手。一個布依族女孩在母親的指點下,從種棉(麻)、紡線、織布到染布、縫衣,幾乎很快就可成為這方面的能手。

  至於刺繡,更是布依族婦女擅長的傳統工藝。婦女們常把自己精緻的刺繡品(包括衣襟、袖口、花邊、繡花鞋、帳沿、枕套、圍腰、揹帶等)作為珍貴禮物或美好的象徵。而在這些刺繡品中,婦女們對衣背花(即用於揹小孩用的揹帶布)極為珍視,因為這種衣背花的刺繡,特別講究針法和花紋圖案的對稱和工整。一幅衣背花往往要在熟練刺繡能手的指導下,經過多次反覆實踐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在談戀愛時就把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純摯的感情,繡織在這些精美的圖案上面。此外,有些能幹的外婆,每當在第一個外孫滿月時,習慣上也要送去這樣一幅刺繡的揹帶,作為慶賀小外孫健壯成長之喜禮。

  布依族男女服裝多喜用藍、青、黑、白等色布縫製。男子的服裝式樣各地基本上相同。青壯年多半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和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大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因為地區的不同而呈現出形式各異的特點:

  如在八達河聚居區,七八十歲以上的婦女,仍保留有傳統布依族服飾,頭纏藍黑包布,身著青色的無領對襟短衣,身大袖寬,沿右衽無領衣縫處要鑲一道兩寸左右寬的邊,上衣的下角邊處還要攘繡各式的彩色滾邊,習慣上內衣的袖口較外衣長而小,而外衣袖口則大而短。內外衣袖口處所繡織的花紋圖案十分講究,鮮豔美觀,看上去兩袖大小相同、長短協調,袖口外露的花色層次重疊和諧,格外醒目受看。當年老一輩多數均穿藍黑色百榴長裙,有的也系青布圍腰或繡花圍裙,腳上還要穿一雙十分精美的翹鼻子滿花繡鞋,俗稱“貓鼻子花鞋”(布依語叫“海蘭高”)。整套服裝可以說是集紡織、印染、挑花、刺繡等手工藝術於一體。正因為全身上下都是出自布依婦女靈巧的雙手,因而籌集和縫製這一身服飾常常作為衡量一個布依婦女是否聰慧能幹的標誌。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年婦女的包頭,有的已用白毛巾代替,上衣已改穿有領或矮領,並在沿右按前下方處鑲嵌二至三道帶色的布邊,領前的結釦處喜用銀泡紐扣作裝飾,兩手袖口處仍保持了老一輩傳統的風格,下身已改穿長褲,唯腳下的繡花鞋逐漸變成半月型或鞋尖處繡小花。改變後的布依女服飾仍顯得淨潔淡雅、古樸莊重。未婚女青年的服飾,除總體上與中年婦女相似外,只是還喜歡在包頭布的末尾處鑲繡極為鮮豔的花紋圖案,坦露在頭頂上方與護髮銀頭智之間,顯得灑脫大方、俊俏美觀。每逢盛大節日或宴會時,婦女仍均喜佩帶各式各樣的耳環、戒指、項圈、髮簪和手鐲等銀飾。雜居區的布依婦女,特別講究包一丈五尺長的頭帕,普遍仍穿藍、青、黑、白等色的右襖大襟上衣,少數也系圍腰,下著長褲。

布依民歌

  布依族民歌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黔南、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貴州、雲南、四川的部分地區。它過去沒有本民族文字,一直使用漢文,1956年中國政府為布依族創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布依族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民歌尤具特色,種類有古歌、敘事歌、情歌、酒歌和勞動歌等;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和重唱;曲調有“大調”、“小調”之分。每逢喜慶節日,歌聲晝夜不停。

  布依族人民喜歡唱歌,各地民歌曲調不盡相同。同一地區的民歌,也因歌詞內容、演唱場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曲調,呈現出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特點。?

  大調和小調:主要流行於紅水河北岸貴州冊亨、望謨、羅甸等縣布依族地區。大調動用較為廣泛,包括敘事、祝酒、迎賓送客、訴情說理等,有時也用於情歌;大調音域一般只有五度,因而穩重沉靜。小調主要唱情歌,音調較為開展,音域也擴充套件到八度,因而開朗熱情,帶山歌風,歌手常在高音和結尾使用假聲唱法,別有一番情趣。由於流行地區不同,曲調也常有所差異。

  ?

  大歌和小歌:主要流行於黔南荔波、獨山和三都周覃一帶,是布依族民歌中具有多聲部結構的兩種歌唱形式。主要的區別是,大歌有向親友致意的歌頭和歌尾,四句或六句一首;小歌則只有歌尾沒有歌頭,一般只有四句。大歌在公眾場合演唱,內容比較嚴肅,多用於酒歌、敘事歌或迎送賓容、祝福慶喜等,歌曲結構較大較長,故稱“大歌”。小歌多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成雙成對的對唱形式,歌曲結構較為短小,故稱“小歌”。大歌、小歌都是三度二度音程連續重疊使用。

  ?

  明歌調和土歌調:這是貴陽郊區一帶布依族對用漢語演唱和用民族語演唱的布依族民歌的統稱。“明歌”用漢語演唱,按歌詞內容又分“排歌”、“臺歌”兩類,按曲調特色又可分“四平腔”、“三滴水”、“酒歌調”三類。“土歌”指用布依語演唱,根據唱詞的布依語聲調行腔,話長音短,話短音少,歌腔多則三十餘拍,少則十六七拍,視歌詞多少伸縮,沒有固定,多用於演唱傳統的古歌。?

  惠水山歌調:俗稱“好花紅”調,流行於黔中南惠水、長順、貴陽、龍里、貴定等縣(市)布依族地區,基本上概括了這一帶布依族民歌的格調風貌。曲調為四聲羽調式,活動音域八度;迂迴曲折,悠緩自如。歌詞一般為七言八句,用比喻手法見物生情,內在含蓄、寓意深刻,生動活潑,委婉動聽,頗受人們喜愛而廣為流傳。近年來,音樂家們已將其曲調作為素材,改編或創作成合唱、舞蹈音樂、雜技音樂、影視音樂等,頗受群眾歡迎。

  盤歌:布依族傳統民歌,是借用唱歌的形式盤問對方一些事物的歌。青年人初交時可利用盤歌的形式瞭解對方的情況,如問對方姓名,住在什麼村寨等情況。老人唱盤歌,多在歡慶的場合,用盤歌互相問答,表現歌手們隨機應變的才能。盤歌範圍廣泛,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等,都可做盤歌的內容。另外,唱歌猜謎語也是盤歌的一種形式。

  十二部對歌:布依族情歌的一種,流行於貴州省望道、羅甸、冊亭等縣。一夥子們把情歌編成系統的節目,在結婚和立新房時,主人請他們演唱,一般對唱的雙方每邊都是兩人。女歌手坐在新娘房內,男歌手坐在堂屋的火塘邊隔板壁對唱。內容是把平時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過程做為十二問答進行詳細描述。所唱的十二部對歌為;問以(序歌)、問同間減(詢問)、問酥(互相讚美)、問化問馬《唱十二季花果)、問送信(送信物)、問換信(互換信物)、問離(分別)、問蓬(相逢)、問定(抗婚)、問考雙(打官司)、問調(相約逃婚)、問代問變(離婚逃婚都不成功,雙方相約殉情,變成彩蝶雙飛)。十二部對歌,想象豐富,唱詞扣人心絃,可以連續唱七八天,是羅甸、望模、班亭等縣布依族的主要娛樂形式,相當普遍。

  此外,在貴州鎮寧、關嶺一帶,貴州貞豐、安龍一帶,貴州安順、平壩一帶,以及雲南羅平、四川寧南等地,都有不同的民歌曲調,也都各具特色。

布依三月歌如潮

  三月三,是布依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節日來臨之際,羅平縣多依河沿河兩岸的布依人首先要把家裡打掃得於乾淨淨,再到清澈潔淨的小河邊從頭到腳認真仔細地休洗,然後換上自己編織的節日盛裝。

  男女老少在陣陣鑼鼓聲中,從四面八方匯聚在一起,盡情詠唱著似乎永遠也唱不完的歌。山歌對唱一般由未婚青年男女參加,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相互表達感情的方式之一。布依人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男女之間常常是以歌定情。男女初次對歌,一般都是集體對唱。雙方有意者,便約定時間、地點單獨對唱。歌場上對歌,一般由一男對一女,或一群小夥對一群姑娘,贏者在獲得榮譽的同時,也獲得了愛情。三月初四到初六,布依山寨歌聲如潮,無論是在路邊綠樹下,河邊岩石上,還是山腰的綠蔭深處,都是青年男女對歌的地方,無論是山頭、溪旁,還是認為無人踏過的深草地裡,都會聽到那悠揚的歌聲。日落西山,夜幕降臨,在溼混的流水邊,靜靜的小橋頭,神奇的竹林中,不時傳來甜甜的歌,悄悄的情話。聽:“花連樹來樹連根,鑰匙連鎖鎖連門,鑰匙只連一把鎖,小哥只連妹一人”。這是小夥子的心聲。姑娘的表白更巧妙,如“妹家門前一棵桃,十人過路九人搖,別人過路搖不動,小郎一到自會搖”。若要看誰的歌多,比哪個村的好,則要到三江口。

  三月三,三江口成了布依人的樂園。河畔上歡聲笑語,歌聲飛揚,大人帶著胸掛紅雞蛋的娃兒,提著花飯,在河邊一邊玩耍一邊吃。孩童們歡天喜地,劃竹排、打水仗、玩小水車,無憂無慮地追逐。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禁不住如此歡樂的誘惑,紛紛加入到歡慶節日的行列中。“妹拿花碗丟上天,花碗落在海中間。有心有意撿花碗,無心你莫海邊玩”,一陣亮麗的笑聲在姑娘群中響起,她們七嘴八舌地向小夥子挑戰:“快對呀!”。這時小夥子也不甘示弱:“郎放鴨子妹放鵝,共同放在一條河。鴨毛飛到鵝身上,千里路上來會合。”布依族對歌多采用比興手法,歌詞生動含蓄,韻味無窮,聲音質樸自然,親切感人,飄過山崗,蕩過灘頭,款款漫過人們的心扉。歌潮中布依人會不約而同地擺山歌擂臺,“唱得日頭西邊落”。這一對,少則兩三個小時,多則從早唱到晚,從晚唱到第二天天亮。許多未婚青年男女,就是透過對歌相識相戀,最後一訂終身。布依山寨,三月三,歌聲如潮,正像那盛開的山花一樣爛漫,像秀美的多依河一樣迷人。


黔西南八音藝術

  在南北盤江之間的布依族地區廣泛流傳的“八音”,是一種布依族世代相傳的民間說唱藝術。“八音”旋律古樸、流暢、悠美、悅耳,常活動於民族節日,婚喪嫁娶、建房、祝壽等場合,深受當地各族人民群眾喜愛。布依八音是以牛骨胡、葫蘆等8種樂器演奏而得名。八音從北宋時期流入民族地區迄今己千餘年。元明代時期,八音坐唱內容加入了 ...

布依族的“天籟之音”-民歌

  布依族的人民一般都分佈在全縣的山山水水的地方,這篇古老的徒弟也因布依族人民繁衍生存。創造了非常多的文明、文化也創造了屬於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布依族的民歌。那麼,大家對於布依族的民歌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布依民歌舉凡一人一事,一山一水 ...

千古古韻的天籟之音-小打音樂

  小打音樂是一本流傳於布依族民間利益的一種音樂,是難能可貴的音樂創作源泉。小大音樂是流行於貴州布依族的一種音樂文化。上世紀的八十年底,民族音樂工作者才慢慢的瞭解這種音樂。那麼,大家對於布依族的小打音樂有多少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音樂的起源與發展   布依族 ...

服飾是什麼檔次

  中高檔,對於精銳男性。依文,1個經常打動著並且為社會發展上這些普普通通的一般男生所打動的高中檔男正裝品牌,因其與眾不同的感情文化營銷傲立於諸多的品牌男裝當中。   依文企業集團創辦於1994年,接著公司逐漸穩步發展,迄今已逾20年,陸續建立了依文EVE DE UOMO、諾丁山NOTTINGHILL、凱文凱 ...

黎族樹皮服飾的由來及工藝

  在當代,人們為了追求時尚,發重金買各種限量版服飾,甚至有的人用黃金為自己量身定做黃金衣,但你有沒有見過一種用樹皮做的衣服呢?在黎族文化史中,樹皮衣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它作為黎族文化的重要標誌,凝聚了黎族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下面,隨小編一起看看黎族樹皮布服飾的由來及工藝吧。   樹皮布是一種無紡織布,是以植物 ...

飯節起源和歷史

  仫佬族是廣西特有的少數民族,依飯節是仫佬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   依飯節被國務院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使仫佬山鄉人民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傳承。依飯節是羅城仫佬山鄉人民群眾的一個最為獨特、隆重而又富於神秘色彩和鮮明個性的傳統節日。   “依飯節”又稱“依飯公爺”和“喜樂願”,是 ...

中國特有的服飾“旗袍”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