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一百回中,諸葛亮減兵添灶。 當時,諸葛亮得勝收兵,回到祁山時,永安城李嚴遣都尉苟安解送糧米,至軍中交割。苟安好酒,路上延誤了時間,超過限期十日。諸葛亮按照軍法,對他杖責八十。苟安受刑之後心中懷恨,司馬懿讓他去成都散佈謠言說∶“孔明早晚要纂位自立為皇帝的。”劉禪聽信謠言,下詔召回了孔明。孔明為防備司馬懿追擊,下令各軍撤退時今日掘一千灶,明日掘兩千灶,後日掘三千灶,用減兵添灶之計迷惑司馬懿,使他不敢追趕。得以全軍退回到漢中,使“蜀兵不曾折了一人”。 孔明回到成都,朝見後主劉禪,奏問有何大事,劉禪支吾其辭,答非所問。孔明召喚眾官查問,才知是苟安散佈流言。急派人捉苟安,苟安已投靠魏國去了。孔明便把傳播流言的宦官殺了。
譙周本是益州牧劉璋手下,劉備圍成都,譙周論天命,力勸劉璋投降,投降後被劉備任用。曹丕廢獻帝自立,譙周與諸葛亮、許靖等商議,譙周言天象祥瑞,乃與群臣共同推戴漢中王劉備為帝。諸葛亮北伐,譙周言天象,以為不宜北伐。諸葛亮以譙周為太史,與蜀中眾臣同領後方事務。諸葛亮六出祁山,譙周上書言天象吉凶,勸孔明不要出兵。姜維第五次北伐,譙周作《仇國論》,以為不宜興兵。姜維第八次北伐,譙周上書言天象,勸阻出兵。鄧艾進圍成都,譙周力勸後主投降。
歌曲的名字是《哭孔明》。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1、勸諫劉禪擴大聖明的聽聞,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恢復振奮有志之士計程車氣;
2、勸諫劉禪不看輕自己,不要堵塞大臣們盡忠盡善、直言規勸的道路;
3、勸諫劉禪賞罰分明,宮廷內外施法相同;
4、勸諫劉禪重用郭攸之、費禕、董允及將軍向寵等有才能的人,遠離奸佞的小人;
5、勸諫劉禪記住先帝遺 ...
以下是諸葛亮不廢劉禪的原因:
1、諸葛亮如果廢劉嬋自立為帝,原蜀漢集團必有不服者,不服者必將叛敵或叛立,蜀之實力必會大減,只會加速滅亡;
2、諸葛亮繼續輔佐劉嬋,既可得原蜀漢集團將士之心,又不落背信棄主不義之名,可謂名利雙收;
3、諸葛亮不是名利之人,是被劉備的真誠感動才會出山輔佐劉備,光復漢 ...
因為劉備死前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所謂相父,是特指國君對丞相的尊稱,對其他重臣很少這樣稱呼。古代時期,皇帝對繼續任職的先朝宰相的敬稱,表示視之如父,同時也是一種對丞相極為尊敬的稱呼。一般老的國君駕崩之後,新國君遵從父親的意見,對待丞相就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其言聽計從,恭敬有加。比如周武王的相父是姜子牙 ...
諸葛亮主要的功績,幾乎都是在劉備死之後才做的。劉備死時,遺詔劉禪:“汝於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又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若其不才,君可取之。”這話絕大多數人都覺得是劉備的虛偽之詞,其實不然。當時劉備兵敗,憂鬱成疾,一直在白帝城養病。當時病危,諸葛亮是連夜從成都趕過 ...
1、劉璿,劉禪長子,十五歲被立為太子,蜀漢亡後,鍾會在成都作亂,被亂兵殺害。
2、劉瑤,劉禪二子,蜀漢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3、劉琮,劉禪三子,蜀漢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4、劉瓚,劉禪四子,蜀漢亡後投降。於永嘉之亂被殺。
5、劉諶,劉禪五子,北地王,曾反對譙周降魏的提議,但被劉 ...
黃皓,三國時蜀國的宦官,生卒年不詳,董允死後,在侍中陳祗推薦下,成為中常侍,黃皓善於巴結取悅皇帝,從而獲得後主劉禪的寵信,為他日後升遷奠定基礎,官至奉車都尉,他不僅善於阿諛奉承,而且善於用鬼神巫術來欺騙統治者,使統治者對他十分信任;
黃皓善於結黨,與朝廷大員陳祗互為表裡,干預蜀漢政事,陳祗死後,甚至做 ...
劉禪(207年到271年),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即蜀漢孝懷皇帝(223年到263年在位),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出生於荊州,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劉禪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
蜀漢章武三年(22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