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是什麼

努爾哈赤七大恨是什麼,從何而來

  說起清朝的皇帝大家能想到的就是估計就是,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對了還有一個嘉慶皇帝,那麼有誰知道努爾哈赤嗎?在民族文化中努爾哈赤戎馬生涯長達44年,用“用兵如神”來稱呼他不為過。在軍事指揮上有著超高的智慧。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他的故事吧,希望大家喜歡。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國關東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

  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爾哈赤率領部眾去攻打尼堪外蘭,攻克圖倫城,但是,努爾哈赤原約諾米納率兵會攻圖倫城,而諾米納背約不赴。尼堪外蘭又預知訊息,攜帶妻子離開圖倫城,逃至甲版城。努爾哈赤攻克圖倫城後勝利而歸。八月,努爾哈赤攻打甲板城。

  然而,先前背盟的薩爾滸城主諾米納見尼堪外蘭有明朝做靠山,勢力較強,便偷偷地給尼堪外蘭洩露了風聲,尼堪外蘭聞風輾轉逃往撫順附近的鵝爾渾城。努爾哈赤再度撲空,遂收尼堪外蘭部眾後而還。不久,諾米納與其弟鼐喀達約同努爾哈赤會攻巴爾達城,努爾哈赤深知機會來了,便佯許盟約。戰前,努爾哈赤請諾米納先攻,米納不從。這時,努爾哈赤便使用預定之計,輕而易舉地除掉了諾米納。

  隨著勢力的逐漸擴大,努爾哈赤的名號亦逐步從“聰睿貝勒”發展至“女直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再稱“建州等處地方國王”、再到喀爾喀蒙古上尊號“昆都倫汗”。而明朝對努爾哈赤的野心渾然不查,甚至在1615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的前一年,薊遼總督還向朝廷奏稱其“唯命是從”。

  努爾哈赤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國策。對於早年來投、率軍征戰、盡忠效勞的“開國元勳”,如費英東、額亦都、何和裡、扈爾漢、安費揚古等“五大臣”及楊古利、冷格里等人,給予特別禮遇和優待,賜給大量人畜財帛,任為高官,封授爵職,聯姻婚娶,榮辱與共。當這些功臣出了差錯時,他著重指出“貧時得鐵,猶勝於金”,常以其功而從輕處治。努爾哈赤招徠了許多有才之人,他們獻計獻策,多次進入大明掠奪使女真部逐漸“民殷國富”,為建立和壯大後金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說道著裡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努爾哈赤七大恨了,同學們是不好是看到這個會感到奇怪何為七大恨?別走開,下面就說說“七大恨”。

  天命三年(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正月,努爾哈赤對諸貝勒宣佈:“吾意已決,今歲必徵大明國!”,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他的後人此後繼續征戰,最終進入中原,統一了中國。

  大金國主臣努爾哈赤詔告於皇天后土曰:

  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明雖起釁,我尚修好,設碑立誓,凡滿漢人等,無越疆土,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顧縱,殃及縱者,詎明覆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此恨二也。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逾疆場,肆其攘奪,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使臣綱古裡方吉納,脅取十人,殺之邊境,此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此恨四也。

  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眾,耕田藝谷,明不容留獲,遣兵驅逐,此恨五也。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遺書詬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擋之,脅我還其國,己以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之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豈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今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此恨七也!欺凌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恨之故,是以徵之。

  七大恨:

  1、明朝無故殺害努爾哈赤父、祖。

  2、明朝偏袒葉赫、哈達,欺壓建州。

  3、明朝違反雙方劃定的範圍,強令努爾哈赤抵償所殺越境人命。

  4、明朝派兵保衛葉赫,抗拒建州。

  5、葉赫由於得明朝的支援,背棄盟誓,將其“老女”轉嫁蒙古。

  6、明當局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墾種之柴河、三岔、撫安之地,不許收穫莊稼。

  7、明朝遼東當局派遣守備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結束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把戰略重點從原先統一女真諸部轉移到反明上。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公開宣佈“七大恨”,起兵反明。“七大恨”的政治性遠遠大於感情性,全文並沒有過多的實質內容,意在挑起女真內部對中原的仇恨,從而達到努爾哈赤自己的政治野心。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

  努爾哈赤1618年2月,努爾哈赤終於羽翼豐滿,準備對抗明廷。為了給自己找個大義的名頭,努爾哈赤發動手下的能人,寫出列了明政府的七條罪狀的“七大恨”。

  “七大恨”原文

  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恨一也。

  明雖起釁,我尚欲修好,設碑勒誓:‘凡滿、漢人等,毋越疆圉,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故縱,殃及縱者。’詎明覆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

  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窬疆場,肆其攘村,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使臣綱古裡、方吉納,挾取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

  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恨四也。

  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眾,耕田藝谷,明不容刈獲,遣兵驅逐,恨五也。

  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遺書詬詈,肆行陵侮,恨六也。

  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黨之,挾我以還其國。已而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這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何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初扈倫諸國,合兵侵我,故天厭扈倫啟釁,惟我是眷。今明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恨七也。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是什麼

  1、明朝無故殺害努爾哈赤父、祖;

  2、明朝偏袒葉赫、哈達、欺壓建州;

  3、明朝違反雙方劃定的範圍,強令努爾哈赤抵償所殺越境人命;

  4、明朝派兵保衛葉赫,抗拒建州;

  5、葉赫由於得明朝的支援,背棄盟誓,將其“老女”轉嫁蒙古;

  6、明當局逼迫努爾哈赤退出已墾種之柴河、三岔、撫安之地,不許收穫莊稼;

  7、明朝遼東當局派遣守備尚伯芝赴建州,作威作福。


與滿族黃金肉

  “黃金肉”是滿族古老的宮廷風味名菜,曾被列為滿族珍饈第一味,自清朝建立以後,每臨大典盛會,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須要首先上黃金肉。而這道美餚,據說為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所創制。   相傳,滿人努爾哈赤在未發跡前的幼年時期,因家道中衰,曾流落遼寧撫順地方,最初,並在女真部落首領家當一名伙伕。當時,這位部落 ...

清太祖有幾個兒子

  清太祖努爾哈赤有十六個兒子。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第一位大汗。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   努爾哈赤二十五歲時起兵,最終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戰 ...

在怎麼死的

  1626年1月努爾哈赤發起寧遠之戰,明朝守將袁崇煥以葡萄牙制的紅夷大炮擊敗之,兵退盛京。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五月,明將毛文龍進攻鞍山,努爾哈赤回師盛京。七月中旬,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湯泉療養,八月初七,大漸,十一日,乘船順太子河而下,病逝於靉 ...

怎麼死的

  1、1626年一月努爾哈赤發起寧遠之戰,明朝守將袁崇煥以葡萄牙制的紅夷大炮擊敗之。努爾哈赤兵退盛京,今瀋陽市;   2、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進攻西拉木輪,獲得當地的牲畜;   3、五月,明將毛文龍進攻鞍山,努爾哈赤回師盛京。七月中旬,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七月二十三往清河湯泉療養;   ...

是什麼民族

  1、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民族:滿族。   2、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戰役後, ...

簡介

  1、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   2、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戰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 ...

皇太級是

  皇太極不是努爾哈赤,是努爾哈赤第八子,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   努爾哈赤即清太祖,1559年2月21日到1626年9月30日,愛新覺羅氏,出身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世家旁系,清朝的主要奠基者,後金開國之君,也是八旗制度的建立者,他將來源於女真諸部的鬆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