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出自哪本書

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出自哪本書

  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出自《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東漢末年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出自什麼著作

  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出自《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東漢末年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採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是誰寫的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至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古訓博採

  1、釋義:經常總結前人的經驗,廣泛採納民間的藥方;   2、出處:《傷寒雜病論》。該書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3、作者: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 ...

古訓博採的著作是

  1、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其著作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該著作是《傷寒雜病論》。   2、《傷寒雜病論》介紹: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 ...

古訓出自本書

  勤求古訓出自《傷寒雜病論序》。張仲景提倡“勤求古訓”,認真學習和總結前人的理論經驗。   勤求古訓,博採眾方   意思是:勤奮研求前人的遺訓,廣泛地蒐集很多醫方。   漢朝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述說了撰寫《傷寒雜病論》的過程:“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 ...

張仲景的著作是什麼古訓

  勤求古訓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序》,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張仲景提倡“勤求古訓”,認真學習和總結前人的理論經驗。意思是:勤奮研求前人的遺訓,廣泛地蒐集很多醫方。   漢朝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述說了撰寫《傷寒雜病論》的過程:“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出自本書

  1、“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出自《三國演義》四十九回。   2、原文為: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原意是周瑜定計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準備,忽然想起不刮東風無法勝敵。後以此比喻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

負荊請罪出自本書

  1、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者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2、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裡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3、意 ...

負荊請罪出自本書

  1、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者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負荊請罪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2、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裡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3、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