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求古訓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序》,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張仲景提倡“勤求古訓”,認真學習和總結前人的理論經驗。意思是:勤奮研求前人的遺訓,廣泛地蒐集很多醫方。
漢朝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述說了撰寫《傷寒雜病論》的過程:“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勤求古訓出自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序》,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張仲景提倡“勤求古訓”,認真學習和總結前人的理論經驗。意思是:勤奮研求前人的遺訓,廣泛地蒐集很多醫方。
漢朝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中述說了撰寫《傷寒雜病論》的過程:“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
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出自《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東漢末年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群書,廣採眾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1、張仲景的著作是《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
2、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3、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