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北方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七夕節的由來及習俗活動

北方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的由來及習俗活動

  北方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

  北方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七夕節的由來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節的習俗活動

  1、穿針乞巧

  乞巧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小時候也陪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一起玩過乞巧活動,比如白天拿一盆水放在太陽曬,曬出一層白皮,端進來讓女孩子在裡面放針,看大家誰擺的針最好看,誰就是巧女。如果沒有擺好,你就乞得了“笨”,就是拙女,所以女孩子很注重這種乞巧活動。還有一種就是用線去穿七孔針,一根線穿過去,難度是有的,就看你的手指是不是巧,是不是經常繡花,既要眼睛,又要手不顫抖。還有九尾針,如果穿過去你就是最心靈手巧的姑娘。光針就有各種各樣的乞巧形式。

  2、種生

  特別注重乞巧的還有女孩子種生乞巧。就是用一個紙板或者木板弄上一寸厚的土,七月初一這一天就要栽上綠豆、小豆。種生乞巧,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僅僅會穿針引線,會做活,而且農活一樣能做,是生活當中必備的,也是人生活的一種本領。

  3、牛郎會織女

  七月被稱之為“藍月”,七月的夜晚被稱之為藍夜,這天的習俗就是牛郎會織女,小的時候我也陪我的姐姐或者妹妹在黃瓜架下或者葡萄藤架子下偷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誰都說聽到了。為什麼?因為晚風習習,樹葉的響聲就理解為他們的情話。

  4、男生乞文,女生乞巧

  有一種乞巧的方式,越下雨天越黑,就去逮蜘蛛,放在小盒子,隔一段時間看蛛網結得怎樣。女孩子就是乞巧,男孩子就是乞文,現在也有人玩。還有一種下雨了,有云彩了,就觀雲乞巧,這一般都是登高,上山坡上去,看一看這些雲彩像什麼。如果仔細望天空,有的雲彩像動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寶物,有的像飾物,誰看到什麼就得到了巧。如果看一片黑壓壓的,馬上就要下雨了,那就是風調雨順,寓意著五穀豐登。下雨接水,用這種水洗臉、洗澡等等,可以明目、爽身。

  七夕節的原意是婦女透過穿針乞巧來表達人們對手藝的渴望以及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而現在,他們不再侷限於為了婚姻學習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為了自由獨立的生活。其實不管是七夕節還是情人節,每個女性依舊憧憬著幸福的生活。

七夕主要的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傳統習俗盤點

  七夕主要的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傳統習俗盤點

  七夕是中國古代年輕女性最為重視的節日,有著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曬書曬衣、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等七夕習俗。

  1、喜蛛應巧

  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時。

  2、投針驗巧

  明《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

  3、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的朋友或鄰里們約好聯合舉辦。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默唸自己的心事。

  4、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

  5、七姐誕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非常熱鬧。姑娘們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6、婦女洗髮

  婦女七夕洗髮,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淨髮,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七夕全國各地風俗

  1、廣東—七娘會

  人們六月便開始準備,把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裡等待發芽。臨近七夕便扎糊起一座鵲橋,還會製作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七夕之夜,人們在廳堂中擺放八仙桌,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和女紅巧物。

  2、臺灣—拜“床母”

  臺灣七夕拜七孃媽之外,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床母”,二者應有類似含意。生產、育兒,這都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因此這類神祇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與女性信徒之間,遂構成密切的聯絡,化解了女性在承擔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時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後,就可以準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

  3、江蘇—七夕香橋會

  在江蘇嘉興塘匯鄉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樑,裝上欄杆,於欄杆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

  4、膠東—拜七姐神

  在膠東地區,多於七夕拜七姐神。年輕婦女穿上新裝,歡聚一堂,於庭中盟結七姐妹,口唱歌謠:“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針,不圖你線,光學你七十二樣好手段。”不少地方還製作“巧花”,少女們用麵粉制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品(或稱巧果),還有巧菜,即於酒盅中培育麥芽(此即宋代的“種生”),用巧果、巧菜來祭祀織女。

  5、中國西南—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6、廣西—七夕儲水

  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7、陝西—結紮巧姑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紮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七夕節別名有哪些 七夕為何叫雙七

  七夕的別名有很多,乞巧節、雙七、香日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別稱。那七夕節別名有哪些?七夕為何叫雙七?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夕節別名有哪些

  七夕節的別名有乞巧節、雙七、香日、星期、巧夕、女節、蘭夜、小兒節、穿針節、道德臘、七姐誕、七娘會、牛公牛婆日等,每一個別名的背後都有自己的含義。

  而七夕屬於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關於七夕節還有一個的美麗傳說牛郎織女的仙凡戀。相傳,牛郎原是一個凡人,而織女卻是天上的仙女。織女在偶然下凡遊玩時認識並喜歡上了牛郎,便與他結為夫妻。王母娘娘知道這件事後,就下令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後來牛郎得到指點,終於見到了織女。可是由於銀河的阻攔,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於是千萬只喜鵲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七夕為何叫雙七

  七夕在農曆七月初七,因為這一天的日子和月份皆為七,故稱雙七,也稱重七。

  七夕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七夕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而到了現代社會,人們更多的是將七夕節當作情人節度過,在七夕節這一天,幾乎每對情侶都會進行一些約會活動,而且有些人會選擇七夕節這樣的日子求婚,或者選擇七夕節去領證。


表白方式哪些 情人浪漫表白方法哪些

  七夕表白方式有哪些七夕情人節浪漫表白方法有哪些   一、旅遊表白   七夕節約上朋友一起去旅遊景點遊玩,可以在玩得盡興的時候發起愛情攻勢,如在山頂上大家來高聲大喊聽迴音時大聲表白,也可以在小船盪漾時送上鮮花來表白,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方法,關鍵就是要把握一個很好的時機,讓對方既能接受你,又能感覺很浪漫。   ...

2020萬聖習俗哪些 萬聖各國風俗習慣盤點

  2020萬聖節的習俗有哪些   南瓜燈   萬聖夜的象徵物是南瓜燈(也叫傑克燈、傑克燈籠),另外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一個名叫傑克(英文:JACK) 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一天傑克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傑克就與惡魔約法三章, ...

中元習俗哪些 中元的各地習俗盤點

  中元節習俗有哪些   1.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文化傳統。   2.燒紙   據傳說,陽間的紙就是陰間的錢,人們燒紙就是給亡故的先輩親人送錢。通常上墳燒紙時要留下幾張,到十字路口焚燒,目的是給尤 ...

2021萬聖習俗哪些 萬聖各國風俗習慣盤點

  導語:雖然萬聖節是西方的鬼節,但他們鬼節和我國鬼節的過法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的鬼節是儘量過得嚴謹,而且有很多風俗禁忌是不能做的,而萬聖節好像過得非常熱鬧,像在狂歡。   2021萬聖節的習俗有哪些   南瓜燈   萬聖夜的象徵物是南瓜燈(也叫傑克燈、傑克燈籠),另外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這又是源於古代愛 ...

中秋節的節日習俗哪些 中秋節和月亮有關的習俗

  中秋節的節日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和月亮有關的習俗   中秋節的節日習俗有哪些   習俗一:賞月   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 ...

閩南元宵節習俗哪些呢 閩南地區的元宵節習俗

  作為閩南過年的“壓軸戲”,俗話說得好,過完了元宵,才真正地算是把“年”給過完了。閩南作為我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區域之一,其文化習俗也有漢族有很多差異之處,例如閩南元宵節習俗就很有自己的特色,那麼閩南元宵節習俗有哪些呢?   閩南地區元宵節的習俗   給新嫁女送燈   元宵節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俗,各 ...

清明節的習俗哪些?細數清明節各地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細數清明節各地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北京   北京,除掃墓之外,還有踏青、插柳、放風箏等活動。此外,清明節之所以吃寒食,傳說為了紀念春秋時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只吃寒食。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川渝   川東和重慶萬州等地,舊時有“上野墳”的習俗。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