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談》是義大利作家喬萬尼·薄伽丘創作的長篇小說。
喬萬尼·薄伽丘,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傑出代表,人文主義傑出作家。與詩人但丁、彼特拉克並稱為佛羅倫薩文學“三傑”。其代表作《十日談》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它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
《十日談》是義大利作家喬萬尼·薄伽丘創作的長篇小說。
喬萬尼·薄伽丘,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傑出代表,人文主義傑出作家。與詩人但丁、彼特拉克並稱為佛羅倫薩文學“三傑”。其代表作《十日談》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它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
愛情的力量無比強大,任何艱難困苦以及想象不到的危險都阻擋不住墮入情網的人。
友誼真是神聖無比的事物,不僅值得大書特書而且應該永遠讚揚。友誼是慷慨忘我的賢母,仁慈和感恩的姊妹,憎恨和貪婪的死敵。它推己及人,不等別人提出要求,隨時可以做出無私奉獻。遺憾的是,這種神聖友誼的相濡以沫的事例如今極其少見,這是卑鄙貪婪造成的過錯和恥辱,如今人們一事當前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把友情義氣之類的崇高品質統統拋到九霄雲外。
他們以前被財富遮住的眼睛,現在被貧窮打開了。
監禁生活損害了詹諾託的肉體,但並沒有削弱他固有的、符合他高貴出身的品格和他對斯皮娜的忠貞不渝的愛情。庫拉多的建議雖然是他熱切的願望,但並不能使他改變恢宏的氣度,他措辭得體的說:“庫拉多,我介入你的生活,根本不是貪圖地位錢財或者別的什麼原因,我從沒有算計你或者害你之心。我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愛你的女兒,因為我認為她值得我愛慕。
按照世俗小人的看法,如果說我和她的行為不夠正派,我犯的無非是與青春俱來的過錯,要免除這種過錯,就得把青春一併免除。再說,如果老年人想起他們也有過年輕的時候,看到別人的缺點時也想想自己的缺點,那我所犯的過錯就不像你和許多別的人想象的那麼嚴重,更何況我犯那種過錯時只懷著友好的感情,並沒有敵意。你的建議正是我一向希望的。
不必老是聽從命運之神的支配,因為命運之神教你用情,大都不是恰如其分,而是過分。
對不幸的人寄予同情,是一種德行。誰都應該具有這種德行,尤其是那些曾經渴求同情、並且體味到同情的可貴的人。
我真想把造物主和命運之神詛咒一番,然而我也十分清楚造物主的精明,知道命運之神其實並不像白痴們描繪的`那樣是個瞎子,與此相反他們渾身長了數千隻眼睛。他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做凡人常做的事情:為了以防萬一,人們通常把最寶貴的財富隱匿到屋中最不起眼的角落,也即通常別人搜尋不到的地方,而且只在萬不得已時才會拿出來。
這些財寶在不引人注目之處比在華麗招搖的室內更安全。同樣的道理,這兩位主宰世界的判官也總是把自己的寵兒隱藏在卑賤的行業,以便在某個機緣來臨時讓他們脫穎而出,從而顯得格外顯目。
本書的開端雖然淒涼,卻好比一座險峻的高山,擋著一片美麗的平原,翻過前面的高山,就來到那賞心悅目的境界;攀援的艱苦將換來了加倍的歡樂。樂極固然生悲,悲苦到了盡頭,也會湧起了意想不到的快樂。
有不少人認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可以高枕無憂,於是死乞白賴地求天主賜給他們財富,甘冒辛苦和危險去謀取財富,得到之後卻遭到貪婪的人覬覦,發財之前活的好好的,發財之後卻丟了性命。另一些人出身低微,經過千百次危險的戰役,靠著兄弟朋友們的流血犧牲,躋身王公貴族之列,自以為達到了榮華富貴的頂點,再也沒有憂患,殊不知他們從盛席瓊宴上黃金酒杯裡喝的竟是鴆毒,等明白過來已經誤了性命。
從前的女人注重修養,現在的女人卻只知道注重衣飾。她們還以為只要穿上花裡鬍梢的衣裳。戴滿了頭面首飾,就比旁的女人身價高,理當比旁的女人受到更大的尊敬了;其實她們忘了想一想,要是把一頭驢子裝扮起來,它的身上可以堆疊更多的東西呢,可是人家到底還是隻把它看作一頭驢子罷了。
而命運出於它隱秘的考慮,不停地把那些東西從一個人手裡轉移到另一個人手裡,轉來轉去,毫無已知的規律可循。
命運往往讓品德高尚的人從事卑賤的行業,而造化也常常在醜陋的相貌下面隱藏非凡的才能。
不知如今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呢,還是人生來就有這些缺點,對於別人的醜事,我們總會百般嘲諷,對人家的善良德行卻一概視而不見。不但如此,這些醜事越是不關己事,我們反而取笑得越是厲害。
在許多羽毛潔白的鴿子中間,一隻漆黑的烏鴉比一頭雪白天鵝更能襯托出鴿子的美麗。
命運之神憑著她那不可捉摸的意旨,用一種捉摸不透的手段,不停地把財貨從這個人手裡轉移到那個人手裡去。
1、《十日談》這部故事集有個楔子,敘述1348年佛羅倫薩瘟疫肆虐,三名男青年和7名少女在諾維拉教堂邂逅,一起到鄉村一所別墅避難,住了兩個星期,他們除了玩賞風景,歡宴歌舞外,便是開故事會,在其中10天的時間裡,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由輪流執政的“女王”或“國王”規定故事主題,由一人吟歌作為故事會的尾聲。10天裡他們總共講了100個故事,故名《十日談》。
2、《十日談》是一部故事集,但不是普通的彙集故事的作品。 作者是喬萬尼·薄伽丘(1313—1375),一譯卜伽丘,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傑出代表,人文主義者。
3、當時,《十日談》被稱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齊名的文學作品,也被稱為《神曲》的姊妹篇。 《十日談》裡的故事來源廣泛,作者薄伽丘廣擷博採,從歷史事件、中世紀傳說和東方民間故事(如《七哲人書》、《一千零一夜》等)中汲取素材。但薄伽丘把這些故事的情節移植於義大利,以人文主義思想加以改造和再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