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王非常喜歡聽吹竽合奏,好吃懶做的南郭先生想辦法混進了樂隊,他不懂裝懂、搖頭晃腦,裝出一幅行家的樣子。
2、不久老國王死後,新國王喜歡聽吹竽獨奏,南郭先生這下心虛了,害怕會露餡就連夜逃出了皇宮。
1、 “南郭先生吹竽——濫竽充數”是一個歇後語,意思是: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會吹竽的隊伍裡濫竽充數,其背後是一個歷史典故,比喻無本領的人冒充自己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2、《韓非子·內儲說上》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1)齊宣王喜歡聽人吹竽,而且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聽說齊宣王有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不加考察,就把他編進了三百人的吹竽隊伍中。
(2)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其實,南郭先生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很投入的樣子。他就這樣矇混過關。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繼位。齊湣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南郭先生無法矇混,只好逃走了。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編了“南郭先生吹竽——濫竽充數”這個歇後語,比喻沒有本領的人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1、濫竽充數,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裡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2、《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南郭先生姓南郭。
南郭(Nánguō)是中國的一個複姓,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以居住地方位名稱為氏。相傳周朝齊國國君的同族大夫分居於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各有以地名為姓的。郭為外城,住在南郭的,以南郭為氏。
2、出自周初,周文王的弟弟虢叔的後人有南郭氏。歷史名人如:南郭子綦、南郭處士。 ...
《南郭吹竽》寓言故事說明的道理: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瞭解真相的時候,能夠矇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南郭吹竽》諷刺那些沒有真才實學,靠矇混過關的人;諷刺那些虛榮,對人不加以鑑別而重用的掌權 ...
1、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時要分清善惡明辨是非分辨好壞,幫助應該幫助的人,不應該去聯絡像惡狼一樣的人。否則好心沒有好報,給自己帶來一些沒有必要的傷害。
2、“東郭先生”和“中山狼”已經成為漢語中固定詞語, “東郭先生” 專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濫施同情心的人,“中山狼”則是指忘恩負義、恩將仇報 ...
《濫竽充數》的故事內容: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王繼承了王位。齊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
南郭先先是哪個寓言故事的主人公
是寓言故事《濫竽充數》裡的主人公。出處:《晉書・劉傳》 ...
1、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東郭先生牽著毛驢在路上走,毛驢背上馱著口袋。忽然,從他的後面跑來一隻狼,求他救它,還說要報答他的救命之恩。東郭先生見它可憐,便把它裝進口袋。獵人追來了,問東郭先生有沒有見到一隻狼,東郭先生說沒有看見。獵人走了,東郭先生把狼從口袋裡放出來。狼一出口袋,非但不感謝東郭先生,還張開嘴向東 ...
1、有一位書生東郭先生,讀死書、死讀書,十分迂腐。一天,東郭先生趕著一頭毛驢,揹著一口袋書,到一個叫“中山國”的地方去謀求官職。突然,一隻帶傷的狼竄到他的面前,哀求說:“先生,我正被一位獵人追趕,獵人用箭射中了我,差點要了我的命。
2、求求您把我藏在您的口袋裡,將來我會好好報答您的。”東郭先生當然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