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博餅風俗介紹

博餅風俗介紹

  博餅是起源於福建廈門的中秋傳統活動,隨之傳播至閩南地區,始於清初,是鄭成功屯兵駐兵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博餅:

  中秋博餅,起源於福建泉州,由鄭成功駐兵時發明,是閩南地區特有的由餅文化外延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博餅是中秋節時的一種大眾娛樂活動,用六粒骰子投擲結果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月餅,共計一會,設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相傳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在閩南地區,中秋賭餅也已成為一種商業活動和大眾遊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風物誌》記載:在閩南一帶,中秋節有奪狀元餅的習俗。 在臺灣中部和東部地區的一些城鄉以及臺灣離島金門縣,還流行中秋博狀元餅的習俗。在金門,金城鎮吳厝社群發展協會每年慶祝中秋社群聯歡晚會,都有博狀元餅大賽。

博餅風俗介紹

  1、閩南博餅風俗,講究的就是一個開心,就是博一個好彩頭,大多數人都願意相信,博中狀元的人,一年運氣總是會特別好,這當然是因為博餅活動裡傾注了人們的感情寄託,其中尤以泉州、廈門市區為甚。所以,閩南人總是對中秋節格外重視,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說法。

  2、很多外鄉人來閩南,都會被這種帶有濃厚節日色彩的風俗所打動。月餅在閩南的博餅風俗中,有一個自己的名字,美曰:會餅。這是中秋博餅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泉州習俗 中秋博餅的由來

  我們不說泉州特有,因為直到一百多年前,廈門只是個小島,屬同安,而同安自文字有記載以來就隸屬泉州。

  中秋節除了做供品、食品外,還有其它功能,如風行於泉州的中秋節“卜狀元餅”習俗。這種習俗的出現,在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是元末時的一年中秋節,人們借玩餅(透過在月餅餡裡密藏紙條,約定起義時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以放鞭炮為起事訊號,同時行動,反抗元朝統計者。以後,這一玩餅形式就在民間逐漸深化為中秋節的“卜狀元餅”的習俗。這一個傳說當是前面所提前的中秋節吃月餅有關傳說的變異。

  又一傳說是鄭成功收復臺灣後,為淡化及化解部下的鄉愁,特令一位部將,設計出一套玩餅的遊戲,便逐漸在臺灣和泉州民間流傳開來。[鄭成功(1624-1662),南安石井人,生於日本平戶市。7歲回國,晉江安平拜師讀書,8歲熟讀四書五經,10歲能寫八股文,15歲中秀才,21歲入南京國監太學,拜鴻儒錢謙益為師。]

  “卜狀元餅”時,共需63個大小有別的月餅,稱“全盒”。內分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六式,其中狀元餅一個,大如碗麵,秀才餅多達32個,小如銅錢,也有另加貢生、童生、白丁餅的。玩時以6枚骰子,每人輪流擲彩,卜取各式月餅。1紅者得秀才餅一個,4紅者得狀元餅;一擲5紅者可得狀元、榜眼、探花各餅(若己被他人所得,可奪回),以全部大小月餅卜光為完局,若未完局,後得者可奪回先得者;6紅者則全部月餅歸他所得。若是4枚相同而非紅者,謂之“四進”;5紅相同而非紅者,曰“五子登科”;6枚相同而非紅者,曰“六合同春”;六枚順序有一、二、三、四、五、六,曰“六六大順”。這後四樣亦可比照得大彩。早期參加“卜狀元餅”作為一項男女老少皆宜的遊藝節俗,仍頗受歡迎。它使人感受到一種在激烈競爭中戰爭對手的喜悅。泉州人俗稱“月餅”為“狀元餅”,即與卜餅習俗有關。


客家"崇九"風俗介紹

  客家話"九"與"久"同音,故客家人把"九",視為"吉祥"的象徵,有"崇九"風俗。   客家人建新房子,通常要挑選與九相關的日子,如初九、十八等。所建樓房的層數和房間數也是九的倍數,認為這樣可以長久同居共處。"九" ...

國家級非遺——閩南文化走進常州

  金秋盛宴,月桂飄香。在中秋佳節即將來臨之際,寶龍杯2011常州首屆閩南博賽大賽在寶龍城市廣場銷售中心現場盛大揭幕,作為來自廈門的實力開發商,寶龍地產讓常州人切身感受了一回獨具廈門特色的“博餅”文化。   當天隨著中秋博餅活動的正式啟動,大家10人一組圍成一桌,開心地玩起了博餅這個閩南地區傳統風俗遊戲。大家 ...

海峽兩岸中秋王中王大賽29日啟動

  ●2011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8月29日啟動   ●狀元“王中王”將獨享一輛價值為34.5萬元的寶馬車   臺海網8月2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吳勇義)到底誰能問鼎2011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的“狀元”,開走那輛價值34.5萬元的寶馬汽車,是你,還是我?   套用一句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我相 ...

中秋夜的特色遊戲

  博餅,是廈門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廈門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   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廈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起初,我一直以為博餅的“博”該是“搏”,有戰鬥的意味,後來一查字典 ...

回顧歷屆“王中王”沾沾他們的喜氣

  臺海網8月28日訊 2011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明日即將開博,到底誰能成為最終的“王中王”,開走寶馬汽車,還是個未知數。今天,讓我們回顧一下6年來,6屆比賽的“王中王”風采,讓大家沾沾他們的喜氣,再向今年的“王中王”寶座發起衝擊!   2005年 吳增棟    首屆大賽,“金門鋼刀王”吳增棟幸運博得了 ...

廈門中秋

  眾人團聚玩“博餅狀元”,這是廈門人過中秋的獨特風俗。據說在300多年前鄭成功踞廈抗清,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於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於是與當年駐紮在今洪本街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戲餅以“會”計算,一般一“會 ...

安義古村群的米風俗

  安義古村群的村民在一些節令和喜事中,都有做米餅為慶的習俗,千百年來至今不衰。米餅以米粉為主料,根據不同節令和喜事,有不同的配料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春餅(又名春芽餅):立春季節,田間春芽(野菜,亦稱棉芽、水苨)遍地,碧綠肥嫩,婦女們採回家後用水洗淨,與糯米粉一同舂碎拌和(可放入適量食鹽或白糖)做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