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印刷術的發明過程簡寫

印刷術的發明過程簡寫

  1、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2、在印刷術發明之前,知識的傳播僅能靠口耳相傳或手抄。口耳相傳容易造成訛誤,而手抄既費時、費事,又容易抄錯、抄漏,因此知識的儲存與流傳相當不容易,如此不僅阻礙了文化的發展,更使文化的傳播遭受延宕及損失。

  3、直到隋朝開始有了雕版印刷,至宋仁宗時,有個叫畢昇的刻字工人,他用質地較細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四方長柱體,並在其上刻了反寫的字,一個印一個字,放進土窯裡燒,製成活字,然後再依文章內容依序排列文字,做成印刷版,這就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4、此種印刷術方法雖然原始簡單,但已與現代鉛字排版印刷原理相同,之後中國又出現了木活字、金屬活字和泥活字,使印刷術愈來愈進步。

活字印刷術的資料簡寫

  1、北宋平民發明家畢昇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041-10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2、畢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像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

  3、為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裡,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託,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融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

  4、畢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昇沒有采用。畢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

  5、活字製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拼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佔有的空間小,容易儲存和保管。這樣活字的優越性就表現出來了。

  6、用活字印刷的這種思想,很早就有了,秦始皇統一全國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詔書,考古學家認為,“這是中國活字排印的開始,不過他雖已發明,未能廣泛應用”。古代的印章對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啟示作用。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哪個時期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它是中國古人的重要發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圖文進行印刷的技術,它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幾個階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選用紋質細密堅實的木材,如棗木、梨木等,然後把木材鋸成一塊塊木板,再把要印的字寫在薄紙上並反貼在木板上,接著根據每個字的筆劃用刀一筆一筆雕刻成陽文,從而使每個字的筆劃突出在板上,在木板雕好以後就可以印書了。


紙的發明過程是怎樣的

  商朝時人們把文字刻到龜甲和牛、羊、豬等動物的肩胛骨上;隨後人們又用規格一至的木片和竹片來書寫文章;後來以絲織品縑帛為紙來書寫。東漢時期蔡倫在前人利用廢絲綿造紙的基礎上發明了紙張。紙,用植物纖維製造,能任意摺疊用來書寫的片狀物。紙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可以作為包裝、衛生等其他用途,如列印紙、複寫紙、衛生紙、 ...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什麼朝代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中國唐朝時期,大約在公元7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 ...

印刷術過程是怎樣的

  印刷術的過程是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曆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 ...

活字印刷術發明時間

  活字印刷術是由畢昇在宋仁宗慶曆年間發明的,主要步驟如下:製造成活字、排版和印刷。   具體內容中國的畢昇在宋仁宗慶曆年間發明的活字印刷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   畢昇的活字印刷術的生產工藝是:在膠泥製成的小方塊上刻好一個個的單字,放在火上燒硬,變成陶活字。平時將這些陶活字裝入紙袋,按照字音韻母 ...

指南針的發明過程是怎樣的

  早在戰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知道把磁石加工後用來指南;以後又製成磁化的魚形小鋼片,放在水面上指南。這些都是早期的指南針,使用起來很不方便也不準確。南宋時,人們把指南針用線掛起來,下面放著標有方位的圓盤,以後又組裝成羅盤。直到13世紀,指南針才開始傳入歐洲,那裡的人也使用指南針來導航了。 ...

青黴素的發明過程

  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1928年夏弗萊明外出度假時,忘記實驗室培養皿中正生長的細菌,3周後回實驗室,注意到一個與空氣意外接觸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一團青綠色黴菌,用顯微鏡觀察此培養皿時,弗萊明發現,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意味著黴菌的某種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後鑑定表明,上述黴菌 ...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哪個朝代

  大約在公元7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接著在版上塗墨,鋪紙,用棕刷刷印,然後將紙揭起,就成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後一經開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