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原本具足+意思

原本具足 意思

  “原本具足”意思是本來就很完備。通俗一點就是自己內在什麼都不缺,所以不必過多計較外在世界的得失。是佛教常用語,出自六祖“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佛教的具足,不僅僅是具有的意思,而且還有圓滿具備的意思。一絲不缺,一切圓滿,用於具足這個字。在佛法當中,用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說,佛性本自具足,即是指佛性圓滿具備,無一絲欠缺;用在戒律方面,具足戒則是指完備的戒律。

自性具足是什麼意思

  一、釋義:

  1、一切眾生原本具有的佛性和智慧。

  2、自性是指圓滿的,一切都具備,絲毫不缺。

  3、具足是指具備和如來佛祖同等的世間法的智慧和神通。

  二、出處:

  禪宗六祖惠能在《六祖壇經》中說:“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受具足戒是什麼意思

  受具足戒是指接受了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這是佛教的具足戒。因為這些戒律與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稱具足戒。關於具足戒的條目,雖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內容是相同的。

  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根據《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條,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條,共分為8大類:

  一、波羅夷,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極大之罪,犯此類戒者要被逐出僧團。

  二、僧殘,指比波羅夷輕一些的罪行,僧殘的意思就是犯此類戒者還有殘餘的法命。

  三、不定,是指已經犯戒但犯戒程度還不明確的行為。

  四、捨墮,是指由於貪心而追求財物的行為。

  五、單墮,是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戒。

  六、波羅提提舍尼,意譯為“悔過”,是輕微的過失,主要涉及佛教關於飲食等方面的規定,犯此戒者只需向一僧懺悔即可。

  七、眾學,是較輕的過失,所涉及的是有關服裝、食事、威儀等極細微的事情。

  八、滅諍,是為裁斷有關僧尼犯戒等之諍議而設的七種方法,稱之七滅諍法。


故人雞黍的意思

  1、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   2、全詩為: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3、譯意為:   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推開窗戶 ...

什麼是六根

  六根具足一般指的就是沒有生理缺陷,即眼能看,耳能聽,鼻能聞,舌能語等等。 六根指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根者能生之義,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幹,識依根而生,有六根則能生六識,亦復如是。 ...

什麼是

  具足戒是指佛教信眾在出家加入僧團成為出家眾後、成為比丘或比丘尼時所應接受與遵行的戒律,也就是指波羅提木叉。發誓遵守波羅提木叉,是成為僧團成員的先決條件。一般的在家居士,可以依照自己的環境與自我期待,選擇遵守或不遵守某些戒律。但是成為出家眾,就必須要遵守完整的波羅提木叉,故稱為具足。接受具足戒之後,正式成為 ...

啥叫

  具足戒又稱近具戒、大戒,略稱具戒。為比丘、比丘尼所應受持的戒律,因與沙彌(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稱具足戒。 具足戒的內容,南北傳佛教所傳的戒本各異,按《四分律》所載,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條,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條。共分為八大類:   1、波羅夷,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極大之罪。   2、僧殘,指比波羅夷輕 ...

文言文中意思

  1、名詞,酒餚;飲食。《史記·項羽本紀》:“為太牢具。”   2、名詞,才能;才幹。《晉書·王羲之傳》:“吾素無廊廟具。”   3、名詞,道理;方法。《東方朔》:“十九歲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   4、動詞,供應、備辦酒食。《餚之戰》:“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5、動詞,置辦;準備。《鄭 ...

心滿意足的是什麼意思

  1、心滿意足的足釋義:滿足、滿意的意思。   2、心滿意足,漢語成語,拼音是xīn mǎn yì zú,做了某事或得到什麼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悅高興,讓自己覺得滿意。出自 宋·呂祖謙《晉論》。   3、例句如下:   (1)我們就這樣過活著,心滿意足,沒有意識到其實並不是那麼美好,直到有一天發覺自己處在了 ...

無足輕重的是什麼意思

  無足輕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它並不輕些,有它也並不重些。指無關緊要。而足,是夠得上、配、值得的意思。   足:有腳、滿足、值得、足以、配得上的意思,可做名詞、形容詞、動詞和副詞。   無足輕重,出自馮德英《迎春花》第四章:“這次清算對蔣殿人來說真可謂牛身失毛,無足輕重。”常常用於人、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