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人把山的南北面分別稱為

古人把山的南北面分別稱為

  1、古人把山的南北面分別稱南為陽,北為陰。

  2、山南水北叫做陽,山北水南叫做陰。山是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東昇西落的太陽光能照射到山的南面,而無法照射到山的北面,所以山南為陽,而山北為陰。

  3、我國許多地名也與此有關,如江陰,淮陰,漢陽等。

古人把山的南北面分別稱為

  古時候人們將山的南面稱作陽,將山的北面稱作陰,這是因為山的南面在大多數時候都會接受陽光的照射,許多地區都以這樣的規則命名,比如衡陽、華陰等。若要用陰、陽來表示水的方向的話,那水的北面則被人們稱作陽,南面被稱作陰。

  古時候山的南北面被稱為什麼

  在現代,人們大多用南、北來形容方向,比如南轅北轍、南征北戰等等。但是在古代,人們還會用陰、陽這兩個詞來表示與山、水有關的方位,那麼在用陰、陽來形容與山有關的方位時,山的哪兩面分別是陰、陽呢?

  古時候人們是將山的南面稱作陽,將山的北面稱作陰,之所以會選擇這樣形容山的方位,是因為山大多都是南面接受太陽的照射,而北面則大多都處於陰影之中,所以對於山來說是南陽、北陰。

  在我國還有許多與山有關的地名是以南陽、北陰的規則來命名的,比如衡陽、華陰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用陰、陽來形容水的方位的時候規則與山相反,水的南面應當是陰,北面是陽。

古人把故鄉稱為桑梓是因為什麼 古人為什麼把故鄉稱為桑梓呢

  古人把故鄉稱為桑梓是因為什麼 古人為什麼把故鄉稱為桑梓呢

  庭院常種桑樹梓樹。古時候,人們常在住宅旁栽種桑樹以養蠶,種梓樹以製作器具。《詩經·小雅·小弁》記載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後來人們借用“桑梓”指故鄉家園。

  典故:

  古人為了穿衣,家家種桑植麻。《孟子》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所以“桑麻”一詞就專用來指農事,唐朝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詩,就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句子。

  古代人們家宅旁常栽種桑和梓,《詩經·小雅》中說“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是說桑與梓,容易引起對父母的懷念,後來“桑梓”就用來做“故鄉”的代稱。

  相關記載:

  1、《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墻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東漢 以來一直以“桑梓”借指故鄉或鄉親父老。

  2、 漢張衡《南都賦》:“永世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覩舊裡焉。”

  3、晉袁宏《後漢紀·明帝紀上》:“中國者,先王之桑梓也。”

  4、唐 柳宗元 《聞黃鸝》詩:“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5、《新唐書·韓琬傳》:“夫流亡之人非愛羈旅、忘桑梓也,歛重役亟,家產已空,鄰伍牽連,遂為遊人。”

  6、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四》:“某不材,見棄於時,桑梓羞之。”

  7、明 杜雲構《袁節寰晉大司馬奉命乘傳錦還序》:“伊拜前,陟拜後,使天下遡其桑梓,此某某(袁可立)同里人。”

  8、明 趙震元《為李公師祭袁石.憲副》:“公(袁可立子)蓋深悲故里之凋殘,不堪永傷。而稔知桑梓之精悍,可當召募。”

  9、沈從文《王謝子弟》:“ 七爺 回信表示農會當然願意服務,因為一面是為桑梓服務,一面且與素志相合。”

  桑梓的由來:

  在漢語中,“桑梓”一詞經常被人們用來代稱“故鄉、鄉下”。這一用法至遲在東漢時期就已形成,因為東漢張衡在其《南都賦》一文中即有句曰:“永世友孝,懷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歸裡焉。”那麼,在我國為數眾多的樹種中,人們為什麼偏偏會選中桑、梓這兩種樹來指稱故鄉呢?

  原來,在我國古代桑、梓是與人們的生活關係極為密切的兩種樹。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蠶,果可以食用和釀酒,樹幹及枝條可以用來製造器具,皮可以用來造紙,葉、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藥。而梓樹的嫩葉可食,皮是一種中藥(名為梓白皮),木材輕軟耐朽,是製作傢俱、樂器、棺材的美材。此外,梓樹是一種速生樹種,在古代還常被作為薪炭用材。正是因為桑樹和梓樹與人們衣、食、住、用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代的人們經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後植桑栽梓,而且人們對父母先輩所栽植的桑樹和梓樹也往往心懷敬意。如:《詩·小雅·小弁》中即有句雲:“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除此之外,在我國古代,家族的墓地多依傍桑林而建,死者的墓前亦經常栽種梓樹(如:《史記·伍子胥列傳》記載: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前曾對使者說過這樣的話:“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這一點從漢末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一文中的“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肅恭”這句話中可得到印證。這是因為在古人的心目中,分枝再生能力極強的桑樹和生長快速、材質優良的梓樹都是生命之樹,人們將它們視為靈木。

  由於以上原因,久而久之,桑樹和梓樹就成了故鄉的象徵,“桑梓”也就成了故鄉的代名詞。如:三國時期的女詩人蔡琰的《胡笳十八拍》(一說為託名之作)即有句雲:“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西晉文學家陸機的《思親賦》和南朝詩人謝靈運的《孝感賦》中亦分別有句雲:“悲桑梓之悠曠,愧丞嘗之弗營”、“戀丘墳而縈心,憂桑梓而零淚”。這一用法在唐代的詩文中更為常見,如:“永懷桑梓邑,衰老若為還”(李德裕《早春至言禪公法堂憶平泉別業(金陵作)》、“鄉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柳宗元《聞黃鸝》)、“謝病始告歸,依依入桑梓”。

  桑梓指代家鄉,社稷指代國家,鴻雁指代書信。


古人故鄉稱為桑梓是因為

  1、古人把故鄉稱為桑梓是因為庭院常種桑樹梓樹。   2、桑梓就是桑樹和梓樹。古時候,人們常在住宅旁栽種桑樹以養蠶,種梓樹以製作器具。《詩經·小雅·小弁》記載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後來人們借用“桑梓”指故鄉家園。 ...

古人孩童時期稱為什麼

  古人把孩童時期稱為總角或垂髫;   古人對2至3歲男女皆稱孩提,男孩7歲稱韶年,10歲以下稱黃口,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20歲稱弱冠;女孩7歲稱髫年,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而後不分性別,30歲 ...

古人故鄉稱為桑梓是因為

  古人把故鄉稱為桑梓是因為古時候人們常在庭院中種植桑樹、梓樹,也有一說是古時候故鄉的讀音與桑梓極為接近。桑樹、梓樹是與古時人們息息相關的植物,桑葉可養蠶,桑果可食用釀酒,梓樹葉可食用、皮可入藥,同時它還常用於生火。   為什麼古人把故鄉稱為桑梓   在我國有很多植物的背後都代表著不同的東西,比如過去有很多人 ...

人們常什麼的人稱為知音

  人們常把懂得自己想法,有共同理想,能賞識自己的人稱為知音。   知音一詞來源於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相傳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後伯牙再不彈琴因為再沒有知音的人。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直至今天,人們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

為什麼優秀的學生稱為桃李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中記載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趁在位掌權時提拔 了一批專門喜歡阿談奉承他的下屬。後來子質獲罪,逃到北方,卻無人救助。他 偶遇故友簡子,便哭訴他以前提拔培養的人在自己遇難時沒有一人出手相救。簡 子說 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羨葵,夏不可採其葉,秋 得其刺焉。由此觀之,在所 ...

古人書信叫什麼

  古人把書信稱為魚書、尺鯉、鯉魚、魚腸、鯉素、素鯉、魚素、魚中素、魚緘、魚信、魚訊、魚函、魚封、文鱗、鱗素、錦鯉、錦素、錦鱗書等。   別稱的應用例子:   魚書:唐代韋皋在《憶五簫》詩中寫道“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   鯉魚:元稹《貽蜀·張校書元夫》中的“勸君便是酬君愛,莫比尋常贈鯉魚“。   ...

古人思鄉寄託在哪些物品上

  1、茱萸,如: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按中國古人的習慣,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以示對親朋好友的懷念。   2、柳樹,如: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3、長亭,如: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4、關山,如: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5、羌笛,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