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都知道有二十四節氣,每一個節氣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風俗,並且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已經很久遠了,那麼猜猜古人最初靠什麼來確定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有什麼作用?一起來看看。
猜猜古人最初靠什麼來確定二十四節氣
廿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迴圈旋轉,斗柄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攝提)。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上古時代確立廿四節氣依據“斗轉星移”(斗柄指向),現行確立廿四節氣依據“太陽週年視運動”(太陽黃經度數);兩種確立方法雖然不同,其實造成斗轉星移的原因則是地球繞太陽公轉,因此兩者交節時間基本相一致。
二十四節氣有什麼作用
二十四節氣從古至今對人們的生活、文化有著實用價值。二十四節氣是對時間的具體切分,其更替和週期性復現,其中標誌節氣變化的節氣日則是時間推遷和流轉的標誌性時間,是重要的陰陽轉化節點。
二十四節氣準確反映了季節的變化並用於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作為農事活動的基本時間指標,二十四節氣由此成為了民眾年度時間生活的重要節點與時間座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民眾日常社會生活的時間指標。
二十四節氣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西晉哲學家楊泉在《物理論》中記載:“疇昔神農始治農功,正節氣,審寒溫,以為早晚之期,故立歷日。”這番話說明設立節氣的初衷就是為了“治農功”。節氣以一年為基礎,約15天為一節氣,劃分的24個不同的節氣。
春秋時期,五經之一的《尚書》有堯帝命人“四仲中量”的典故,確立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等節氣。在《管子·輕重已》中,又增加了“春始”、“夏始”、“秋始”和“冬始”等節氣。時至戰國,《呂氏春秋》將節氣增加到22個,節氣初具雛形。到了漢初,《淮南子·天文訓》增補了小滿和大雪兩個節氣,形成了完整的節氣系統。
導語:你知道它是24節氣的第幾個節氣嗎?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太關注24節氣了,那古人最初是靠什麼來確定二十四節氣呢?到底24節氣最初是如何確定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
夏至到古人最初是靠什麼來確定二十四節氣
24節氣的確立
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北斗七星,相當於天帝的車子,在天球的中央執行,以掌控四方。人們要分別陰陽,明確一年四季,確立五行的對應關係,調整節氣,確定十二個時辰,全部需要依靠這北斗七星。
上古時代確立廿四節氣依據“斗轉星移”(斗柄指向),現行確立廿四節氣依據“太陽週年視運動”(太陽黃經度數);兩種確立方法雖然不同,其實造成斗轉星移的原因則是地球繞太陽公轉,因此兩者交節時間基本相一致。由於地球一面繞地軸自轉,一面繞日公轉,在這一過程中,地軸並不與公轉的軌道平面相垂直,而呈傾斜狀態,致使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不平行,形成黃赤交角。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陽直射點在地球南北緯23°26′之間往返移動的週年變化,從而引起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形成四季更替。太陽直射點在南迴歸線與北迴歸線之間來回移動。太陽直射點的活動規律為:春分,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此後北移。夏至,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上(即古人所謂“日北至,日長之至),此後南移。秋分,太陽直射點在赤道0°,此後繼續南移。冬至,太陽直射點在南迴歸線上(即古人所謂“日南至,日短之至),在此之後向北移動,迴圈往復。我國位於北半球,北迴歸線(黃赤交角)穿越我國境內,它是對天文、地理、氣候、生物等具有重要意義的特殊緯度線。北斗星、太陽等天體執行所反映的時節規律與這條線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天文意義上的季節轉換時在這條北迴歸線(黃赤交角)及其附近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
廿四節氣,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準確時間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一年四季由“四立”開始,所謂“立”即開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現,“四立”標示著四季輪換,反映了物候、氣候等多方面變化,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氣溫等的變化規律。我國地域廣闊,主要位於低、中緯度。低緯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緯度30度間的空間範圍,即30°N至30°S以內,包括熱帶、副熱帶(亞熱帶)兩個熱量帶,是全球太陽輻射和熱量比較集中的地帶;中緯度是指南北緯30度-60度之間的緯度帶,高、低緯度的盛行氣團在這一帶相互交迭,氣旋活動頻繁。不同的緯度地帶,其氣候有很大差異。我國低緯地區(南方地區),降水豐沛、光照充足、溼潤、冬夏溫差較小,季節轉換時日照、降水等氣候要素變化明顯。中緯地區(北方地區)降水少、乾燥、冬夏溫差懸殊,季節轉換時氣候要素變化明顯的是氣溫,中緯地區四季溫差大,氣溫變化分明。
24節氣具體時間:
24節氣時間
立春:斗柄指向法:鬥指寅;太陽黃經度數法:太陽黃經度數為315度。公曆2月3-5日交節。立春是干支歷寅月的起始。
雨水:鬥指壬;太陽黃經度數為330°。公曆2月18-20日交節。
驚蟄:鬥指丁;太陽黃經為345°。公曆3月05-07日交節。驚蟄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
春分:鬥指壬;太陽黃經為0°。公曆3月20-22日交節。
清明:斗柄指向法:鬥指乙;圭表測影法:冬至後105天;黃經度數法:太陽黃經為15°。公曆4月04-06日交節。清明是干支歷辰月的起始。
穀雨:鬥指辰;太陽黃經為30°。公曆4月19-21日交節。
立夏:鬥指東南;太陽黃經度數為45°。公曆5月05-07日交節。立夏是干支歷巳月的起始。
小滿:鬥指甲;太陽黃經為60°。公曆5月20-22日交節。
芒種:鬥指己;太陽黃經為75°。公曆6月05-07日交節。芒種是干支歷午月的起始。
夏至:鬥指午;太陽黃經為90°。公曆6月21-22日交節。
小暑: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公曆7月06-08日交節。小暑是干支歷未月的起始。
大暑: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公曆7月22-24日交節。
立秋:鬥指西南;太陽黃經為135°。公曆8月07-09日交節。立秋是干支歷申月的起始。
處暑:鬥指戊;太陽黃經為150°。公曆8月22-24日交節。
白露:鬥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公曆9月07-09日交節。白露是干支歷酉月的起始。
秋分:鬥指已;太陽黃經為180°。公曆9月22-24日交節。
寒露:鬥指甲;太陽黃經為195°。公曆10月08-09日交節。寒露是干支歷戌月的起始。
霜降:鬥指戌;太陽黃經為210°。公曆10月23-24日交節。
立冬:鬥指西北;太陽黃經為225°。公曆11月7-8日交節。立冬是干支歷亥月的起始。
小雪:鬥指已;太陽黃經為240°。公曆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鬥指癸;太陽黃經為255°。公曆12月6-8日交節。大雪是干支歷子月的起始。
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70°。公曆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公曆1月5-7日交節。小寒是干支歷丑月的起始。
大寒:鬥指醜;太陽黃經為300°。公曆1月20-21日交節。
節氣是古代農耕時期的產物,那麼,古人最初是靠什麼來確定二十四節氣的?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古人最初是靠什麼來確定二十四節氣的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上古,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圭表測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來自三百多年前訂立的依據太陽黃陽度數劃,反映地球的迴歸運動,寒暑季節的變化。在歷史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曆,成為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廿四節氣原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等七顆星星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轉星移時北半球相應地域的自然節律亦在漸變,因此成為上古人們判斷節氣變化的依據,即所謂"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規律。由於廿四節氣是以北斗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因此這曆法也稱作"星辰歷"。
古人是如何發現節氣的發現節氣,古人用了三種天文學方法。
斗轉星移法
古人觀測到,北極星是不動的,北斗星圍繞北極星在轉動。每天傍晚觀測,北斗星的斗柄每隔一段時間轉一圈,這一圈就是一年。斗柄的指向與季節高度對應。先秦的鶡冠子說:“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對斗柄的不斷定位,一步步細分下來,就建立了節氣體系。
立竿見影法
地上物體的影子歸根結底是日影,古人發明了很專業的測量日影的工具,叫圭表。圭是水平放置的尺子,表是直立的杆子。日影最長的時候是冬至,日影最短的時候是夏至。從冬至到夏至,中間點是春分;從夏至到冬至,中間點是秋分。這樣一步步細分,二十四節氣確定下來。
黃赤交會法
到了明代,大科學家徐光啟,從傳教士那裡學習了西方的天文學和數學,發明了黃赤交會法。太陽在天球上的執行軌道叫黃道,地球赤道放大到天球上,就是天球赤道。太陽在黃道上每行進15度,就是一個節氣。由於地球在遠日點和近日點上的公轉速度有差異,所以從地球上看,太陽在黃道上走完每個15度角,時間上也有差異。這樣測算節氣就更為精確。天球赤道和黃道有兩個交會點,太陽到達這兩個交會點分別是春分和秋分,春分是黃經0度,秋分是黃經180度。
跟二十四節氣相似,古代的黃道十二宮亦是以春分點為起點而把黃道分為12等份,因此占星學中十二星座(本質是黃道十二宮)與二十四節氣中的十二個中氣不謀而合,一一對應。但黃道十二宮是時間段而不是時點。
二十四節氣對應十二星座
白羊座:對應於春分到穀雨
金牛座:對應於穀雨到小滿
雙子座:對應於 ...
卦象對於古人來說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為不少人都認為若是對於未來的命運,透過這卜卦還是可以看出來的,因此自然也就受到不少人追捧。那麼在命理學中,周易六十四卦第十二卦講得是什麼?下面跟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否卦】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闢難,不 ...
2022年三月二十四出遠門好嗎?有什麼注意事項?農曆三月是農曆新年的第三個月,有辰月、季春、桃月、桐月、蠶月之稱,那麼在2022年的三月當中有哪些日子呢,一起來看看吧。
2022年三月二十四出遠門好嗎?
公曆:2022年4月24日 星期日 金牛座(陽曆)
農曆:二零二二年 三月 廿四 大月 ...
二十四節氣小寒資料 小寒節氣知識介紹
小寒時間:
小寒是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於每年公曆1月5——7日交節。
小寒含義:
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冬至之後,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持續降低,溫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際降到最低。
小寒氣候:
小寒節氣, ...
二十四節氣小雪由來 小雪節氣的傳說故事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11月22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此時稱為小雪節氣。此時,太陽位於赤緯-20°16',這天北京地區白晝時間僅9小時49分鐘,正午太陽高度僅29°5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 ...
帶秋分二字的詩句 二十四節氣秋分的詩詞欣賞
“秋分”開頭的詩句
1、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出自唐·杜甫《晚晴》
2、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出自唐·李頻《中秋對月》
3、大史佔南極,秋分見壽星。——出自唐·趙蕃《老人星》
4、秋分雷自合收聲,白露明朝忽震霆。——出自樓鑰《八月 ...
二十四節氣雨水詩句 雨水節氣的諺語
草色全經細雨溼,花枝欲動春風寒。——王維《酌酒與裴迪》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天街小雨潤如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