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代中國人吃什麼肉+從牛羊到豬肉

古代中國人吃什麼肉 從牛羊到豬肉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雞、鴨、魚、肉,想吃什麼基本上都能夠滿足,不過在生活水平還不是很高的古代,人們往往很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所以會有人盼望過年,因為能暫時脫離“三月不知肉味”的清苦,嘗一嘗只有年節才有機會吃到的肉類。那麼就讓飲食文化為你介紹,古代中國人吃什麼肉。

  古代以牛羊肉為上等肉

  在我國古代的飲食習慣中,豬肉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並非是高大上的食物,只有牛羊肉才是上等肉,正所謂“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

  先秦時期,牛羊肉是高大上美食

  在很早的時候,中國人的祖先就懂得馴養“豬馬牛羊狗雞”等六牲來獲取肉食。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牛羊毫無疑問是最貴族化的食物,《禮記·王制》就曾這樣記載過:“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從排名上看,牛羊就在豬之上,那麼這又是為何呢?

  首先是和肉食的珍貴程度有關,牛是農耕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工具,在很多朝代是不允許殺牛的。到了漢代的時候,牛就已經被立法保護起來了,當時的朝廷規定“不得屠殺少齒”,如果殺了怎麼辦?對不起,是要給牛償命的。到了唐宋時期,除非是自然死亡,或者病死才可以剝皮售賣或是自己吃用。

  正所謂是物以稀為貴,牛肉自然就在當時的肉食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了。

  唐宋時期,牛羊肉仍是主食

  這種從先秦時期就養成的飲食習慣,一直深深地影響著後世,在唐代著名的燒尾宴上,菜譜是這樣的:通花軟牛腸、光明蝦炙、羊皮花絲、雪嬰兒(豆苗貼田雞)、仙人臠(奶汁燉雞)、箸頭春(烤鵪鶉)等等,這其中牛羊雞鵪鶉都有,甚至還有青蛙,唯獨缺少豬肉。

  到了宋朝時,由於對牛肉的禁食,羊肉在這個時期成為了皇家士大夫的主要肉食。宋朝吃羊一開始是從皇家流行開來的。宋真宗時御廚每天要宰350只羊,仁宗時要宰280只羊,英宗時減少到40只,到神宗時雖然引進了豬肉,但御廚一年消耗的羊肉是“43萬4463斤4兩”,而豬肉是“4131斤”,還不及羊肉的一個零頭。

  正所謂上行下效,所以從官員到民間,羊肉就開始成為了當時人們餐桌上的頭等肉食。

  宋代,普通百姓始吃豬

  雖說當時豬肉仍舊不是士大夫階層的主要肉食,或者說豬肉仍然是低檔的肉食,可到了普通百姓那裡,豬肉就是主食了。《東京夢華錄》稱,每天有上萬頭豬被販子們從四鄉收購送入東京,無數的豬肉攤販,無數的屠夫殺這些豬,給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送去肉食。

  真正讓豬肉沾上點貴族氣息的,還是蘇東坡。當年他在杭州任職期間,為了治理西湖要解決民工的吃飯問題,創造性地發明了“東*肉”。

  明清時期,豬肉開始逐漸流行

  《明宮史》記載,在皇家過年的食譜中就有燒豬肉、豬灌腸、豬臂肉、豬肉包子等,說明此時的豬肉已經能夠登上大雅之堂了。不過在民間,豬肉的盛行程度仍舊不及牛羊肉。

  據北京的物價顯示,萬曆五年,牛肉的價格是0。013兩紋銀/斤,而豬肉是0。018兩紋銀/斤;到了萬曆二十年,豬肉漲到了0。02兩,而牛羊肉還是隻需0。015兩。所以說此時,牛羊肉仍舊比豬肉更加普及。

  到了清朝,豬肉終於實現逆轉,成為了漢族最主要的肉食。在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已經將豬單獨列為《特牲單》進行敘述,這其中與豬肉相關的菜餚就有43道;而牛羊肉則歸為《雜牲單》,“牛、羊、鹿三牲,非南人家常時有之之物,然製法不可不知,作《雜牲單》。”

  雖說豬肉在飲食習慣上已經成功逆轉,但卻依舊無法撼動牛羊肉的高貴地位。當年,英國人打到北京城時,琦善作為欽差大臣前去與他們交涉,在會談的前一天,他按照朝廷招待貢使的老規矩給他們送吃的,這其中包括20頭閹牛、200只羊及諸多鴨和雞,一兩千個雞蛋,唯獨沒有一頭豬。

古代中國人吃什麼?葷為主還是素為主

  我們知道古時候的人們,並沒有現在的科技手段,可以大批次的流水線式的生產肉製品。畢竟家畜的生長過程是需要時間的,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古人很少吃葷,是以素食為主呢?究竟但是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就讓下面的飲食文化為大家來解惑。

  糧食以五穀為主:稻、黍shǔ、稷jì、麥、菽shū(豆的總稱)。明朝後期,地瓜、土豆、玉米等高產量、易種活的食品才傳入中國,到乾隆時期才推廣種植,所以以前的糧食主要是以上的五穀。

  機體的各種組織維護、代謝所需要的各種酶等,都需要蛋白質。同時,肉類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比如鐵、鋅、B族維生素等。下面幾類人尤其需要吃肉:

  1、正在減肥的人。

  蛋白質能提高飽腹感,減肥的時候更要稍微增加蛋白質的攝入。

  2、經期女性和貧血患者。

  貧血大多是缺乏蛋白質和鐵造成的,而這兩種營養素在肉類中都比較多。所以貧血人群必須吃肉,最好是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女性月經期間也應該吃肉。

  3、孕婦和乳母。

  她們要為自己和寶寶兩個人攝入營養,更應多吃點肉。

  4、兒童和青少年。

  他們處在生長髮育的階段,機體蛋白質的合成應該大於分解,所以必須要用充足的肉類來保證蛋白質供應。

  5、65—70歲的老人。

  他們的肌肉開始鬆弛,蛋白質可以延緩肌肉流失。如果不喜歡吃肉,不妨用雞蛋或者奶製品代替。

  6、腫瘤患者。

  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如果營養不良,就會影響治療和恢復。放療和化療的患者更應增加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量,以保證機體有足夠的抵抗力。

  7、外傷或手術患者。

  這類人因為需要機體組織的生長,所以對蛋白質的需要量非常多,而供應蛋白質最好的方法還是吃肉。

  【結束語】自宋明時期的遊牧民資進入中原之後,中原地區才開始流行起了吃肉的飲食習慣。

古代和尚吃肉嗎

  和尚原來是可以吃肉的。佛經《戒律廣本》寫得很明白:佛教沒有吃素的規定。佛家禁止吃的,是“葷”。這個葷,不是我們現在的概念,指雞鴨魚肉一類的動物食品。我們現在講的葷,佛教叫做“腥”,而不叫“葷”。佛經裡葷字不讀hun,要讀成xun,燻的意思,指氣味燻人的蔬菜,“葷乃蔬菜之臭者”。《梵網經》講得更具體:“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辛”,葷就是這五種蔬菜。


為什麼草不

  任何動物的飲食必然與他的生理結構有關。按照飲食習慣一般分為肉食動物、草食動物與果食動物。牛羊屬於草食動物:草食動物是以吃草葉為生的動物(大象、牛、羊、駱馬等),它們所吃的青草、葉子與其它植物,大多是粗糙而大量。這類食物在口中以唾液中所含的酵素和唾液素先行開始消化。這類食物必須經過適當的咀嚼,並且與唾液素完 ...

  1、牛是不吃肉的。   2、牛是素食動物,且食物範圍很廣,最喜歡吃青草,還喜歡吃一些綠色植物(或果實),如水花生、紅薯藤(苗)、玉米(苗)、水稻、小麥苗等。由於以比較堅硬的植物為食,前臼齒和臼齒為高冠,琺琅質有褶皺,齒冠磨蝕後表面形成複雜的齒紋,適於吃草。 ...

  牛不吃肉。牛是素食動物,且食物範圍很廣,最喜歡吃青草,還喜歡吃一些綠色植物(或果實),如水花生、紅薯藤(苗)、玉米(苗)、水稻、小麥苗等。由於以比較堅硬的植物為食,前臼齒和臼齒為高冠,琺琅質有褶皺,齒冠磨蝕後表面形成複雜的齒紋,適於吃草;為了貯存草料、躲避敵害,它們的胃在進化中形成了4個室:即瘤胃、蜂巢胃 ...

草為什麼可以反芻

  因為牛羊的消化系統非常特殊,牛有四個胃,分別是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   牛羊無上門齒,而有齒墊,採食時靠舌頭伸出把粗飼料捲入口中,採食速度相當快,飼料在口中不經仔細咀嚼就匆匆吞嚥進入瘤胃,通常在休息時返回到口腔再仔細地咀嚼,這種獨特的消化活動,稱為反芻。反芻可分四個階段,即逆嘔(食物自胃返回口腔的過程 ...

土該怎麼治療

  牛羊吃土一般是缺少礦物質元素引起的,可以往飼料裡面多新增一些維生素飼料,這樣能夠有效的進行治療。   羊是羊亞科的統稱,哺乳綱、偶蹄目、牛科、羊亞科,是人類的家畜之一。有毛的四腿反芻動物,是羊毛的主要來源。毛色主要是白色。我國主要飼養山羊和綿羊。羊又稱為綿羊或白羊。有毛的四腿反芻動物。原為北半球山地的產物 ...

為什麼不

  任何動物的飲食必然與他的生理結構有關。按照飲食習慣一般分為肉食動物、草食動物與果食動物。羊是屬於草食動物:草食動物 以吃草葉為生的動物(大象、牛、羊、駱馬等),它們所吃的青草、葉子與其它植物,大多是粗糙而大量。這類食物在口中以唾液中所含的酵素和唾液素先行開始消化。這類食物必須經過適當的咀嚼,並且與唾液素完 ...

牛肉很好 不過為什麼中國人豬肉最多

  眾所周知,現如今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基本人們天天都有吃肉。一般人基本都知道,牛肉的營養十分的豐富,要遠遠的高於豬肉,而且脂肪含量也是比較的少,那麼為什麼更愛吃豬肉呢?本期的健康飲食文化,為你解析。   由於歷史文化、飼養資源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國肉牛產業起步較晚,發展過程曲折。近代以來,我國養牛業發展並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