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代大西北是什麼國

古代寒食節的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老北京過清明節的習俗

  老北京清明節時的另一習俗,是在這一天要去城隍廟燒香叩拜求籤還願問卜,在明清民國時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亦以那時最盛。城隍廟裡供奉的“城隍爺”,是那時百姓信奉灶王爺、財神爺外最信奉的神佛。這個“爺”其實就是一個城、一個縣的“不管部”部長,城隍廟在每年的鬼節——清明節開放時,人們紛紛前往求願,為天旱求雨(多雨時求晴),出門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復,為死者祈禱冥福等諸事焚香拜神,那時廟會內外異常熱鬧,廟內有戲臺演戲,廟外商品貨什雜陳。據家中老人回憶在民國初時還有“城隍爺”出巡之舉,人們用八抬大轎抬著用藤製的“城隍爺”在城內巡走,各種香會相隨,分別在“城隍爺”後賽演秧歌、高蹺、五虎棍等,邊走邊演,所經街市觀者如潮。有一首雜詠:“神廟還分內外城,春來賽會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燒香問死生。”即說的清明節這一習俗。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絡,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鬥雞,鏤雞子(雞蛋),鬥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鬥雞與鬥雞蛋之戲了。鬥雞今多見,鬥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遊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鬥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幹,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鞦韆。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鞦韆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古代老百姓農業氣象諺語

  預報雨

  早看東,晚看西

  早看東南,晚看西北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早上發霞,等水燒茶

  太陽當頂現,三天不見面

  月亮哥長毛,田溝裡施豪

  雨打五更頭,行人不要愁

  病人怕急脹,下雨怕天亮

  亮啊亮,一大仗

  黑啊黑,下不徹

  上怕初四雨,下怕十六陰

  月逢初四雨,九個半太陽

  三月十八雨,四月十八止

  六月雨隔牛背

  冬至晴,年必雨

  端陽不下雨,瘧疾打死你

  六月初一動一流,七十二個風雨頭

  預報雪霧雨

  瑞雪兆豐年

  雪天易晴

  麥蓋三層被,枕著饅頭睡

  人黃有病,天黃有雪

  春霧晴來夏霧雨,秋霧乾死鬼

  冬天起霧次日雨

  冬若三障霧,江湖成大路

  一霧三日雨,三霧九日晴

  正月的雨,麥兒的命

  二月的雨,麥兒的糞

  三月的雨,麥兒的病

  你不給我磨刀雨

  我不給你龍曬衣

  冬數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

  河邊看楊柳

  七九河凍開

  八九燕子來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夏九九天歌諺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換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古代老百姓每月農業收成氣象諺語

  一年十二個月氣象與收成預測

  正月

  當朝蒙黑四邊天,大雪紛紛是旱年;

  但看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驚蟄鳴雷米是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此月但與逢三卯,處處棉花豆麥好。

  三月

  風雨相逢初一頭,沼村瘟疾萬人愁;

  清明風雨若南至,定主農家大有收。

  四月

  立夏東風少疾痾,晴逢初八果生多,

  雷鳴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蟲損苗禾。

  五月

  端陽有雨是豐年,芒種鳴雷美亦然,

  夏至風從西北起,瓜果園中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無酷熱,田中五穀多不結,

  此是若不受災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無雨甚憂愁,萬物從來只半收;

  處暑若還天下雨,縱然結實也難留。

  八月

  秋分天氣白雲多,處處秧歌好晚禾,

  只怕此間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

  九月

  九月飛霜侵損民,重陽無雨立冬晴,

  月中虹霓人多病,更遇雷聲菜價增。

  十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來年高田不用耕;

  此日更逢壬子日,災傷人民瘟疫臨。

  冬月

  初一西風盜賊多,更加大雪有災磨;

  冬至天晴無雨色,來年定唱太平歌。

  臘月

   初一東風六畜災,若逢大雪旱年來,

  逢此日晴明好,下歲農夫發大財


地上沒有天上求:古代民間的祈雨活動

  祈雨,又叫求雨,是圍繞著農業生產、祈禳豐收的巫術活動。同其他巫術一樣,祈雨巫術曾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歷史中。從日本的原始部落到北美印第安人,從澳洲的土著到俄羅斯的先民,都有過專門的祈雨法師來控制雨水的降落。即使到了近代,一些已進入現代社會的民族中,這種巫術活動仍然存在。   祈雨,早在中國西漢時 ...

古代流傳六禮婚俗

  一、納采——媒人代表男方向女家提親,女家應允,男家備禮前去求婚。婚嫁中提到的“禮”,有兩種含義,一指禮品,錢財等物質禮。二指禮節、禮儀等精神禮。   二、問名——男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女方具庚帖送男方,看家道。 三、納吉——男家卜得吉日之後,備禮通知女家決定,締結姻緣,掛鎖。   四、納徵—— ...

古代清明節的節令食物

  清明節節與寒食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沉魚 西施

  “沉魚”,講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越王為報滅國之仇,暫棲於吳王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踐得知後就當著吳王夫差的面,親口嚐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麼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閉月 貂嬋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貴妃醉酒

   羞花   貴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選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