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制:
1、采衣:采衣即未行禮之前穿的童子服,樣式是短褂褲、緇布為衣,硃紅色的錦邊;
2、初加:發笄和羅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緣沒有紋飾,腰帶用普通的細布帶;
3、再加:髮髻、曲裾深衣;
4、三加:釵冠。正式的大袖長裙禮服,上衣下裳制,佩綬等飾物。
古代女子十五歲及笄,亦作既笄。古代女子年滿十五歲結髮,用笄貫之,因而稱女子年滿十五歲為及笄 ,也稱為笄年,即表示已經到出嫁的年歲。笄,髮簪,謂結髮而用笄貫之,及笄,就是到可以插簪子的年齡。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女子許嫁,笄而字之,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父母或長輩。
笄禮是漢民族、朝鮮族女性的成年禮,笄禮作為女性的成人禮,象男性的冠禮一樣,也是表示成人的儀式,在舉禮的程式等問題上大體和冠禮相同;女子許嫁,即可行笄禮;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沒有許嫁,也可以行笄禮,笄禮由母親擔任主人;笄禮前三日戒賓,前一日宿賓,賓選擇親姻婦女中賢而有禮者擔任,笄禮是漢民族重要的人文遺產,它在歷史上,對於個體成員成長的激勵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及笄禮分為初加、再加、三加,分別對應一拜、二拜、三拜。
1、及笄禮開始前,笄禮者身著儒裙入場,面朝香案跪坐,贊者上前為其梳頭;
2、初加,笄禮者走至香案前,一拜父母后跪坐,有司端托盤上前,正賓為笄禮者戴笄,正賓訓誡。訓畢,笄者起身,與正賓互行揖禮,然後退場。
3、二加時笄禮者走至香案前,二拜正 ...
古代的女子用以及笄釋為女子滿15歲,而且也到了可以結婚的年齡。古代女子的頭髮在未滿15歲之前,都是放著的,到及笄之後,就會盤起來,所以就會有多種的及笄髮型展現,具體都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到本文看看。
1、結鬟式這類髮型,皆是結鬟而成,有的聳立頭頂,有的傾向兩側,有的平展,有的垂掛,婦女自身頭髮有限,往 ...
1、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齡是十五週歲。
2、及笄之年出自《禮記·內則》。 指女子滿了15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
3、古時稱女子年在十五為“及笄”,也稱“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齡了。女子到了十五 ...
1、及笄指古代漢族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年已及笄”。
2、有關古詩文:監泰州鹽稅,出內供奉官王昭明監壽春縣酒稅。初,修有妹適張龜正,卒而無子,有女實前妻所生,甫四歲,無所歸,其母攜養於外氏,及笄,修以嫁族兄之子晟。會張氏在晟所與奴奸,事下開封 ...
古代女子唱戲戴的頭飾叫點翠頭面。
點翠頭面一般是傳統戲曲的旦角演員所帶頭飾。主要由翠鳥羽毛、水鑽和純銀經過專業製作而成。點翠作為一種中國古老的傳統金屬細工技法,是首飾製作中的一個輔助工種,古已有之,清末民初更是盛極一時,從宮廷流傳到民間。作為傳統戲曲化妝的一部分,很多名角大家都會為自己度身定做一套精美 ...
1、15歲,古代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
2、及笄:笄,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3、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鄭玄注:“ ...
1、15歲,古代女子滿15週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週歲為及笄。
2、及笄:笄,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3、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鄭玄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