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的褥衣是一般平民女子的衣服,尤其是勞動婦女或婢僕等,仍然穿窄袖衫襦。
只是比晚唐時期的更瘦更長,顏色以白色為主,其它也有淺絳、淺青等。裙褲也比較瘦短,顏色以青、白色為最普遍。衫是一種最普通的衣式,宋代婦女的衫多半用刺繡為裝飾。大多是圓領、交領、直領、對襟,腰身清秀苗條,下襬多,有較長的開氣,衣料一般是用羅、紗、綾、縑等輕軟的料子。
古代女子的褥衣是一般平民女子的衣服,尤其是勞動婦女或婢僕等,仍然穿窄袖衫襦。
只是比晚唐時期的更瘦更長,顏色以白色為主,其它也有淺絳、淺青等。裙褲也比較瘦短,顏色以青、白色為最普遍。衫是一種最普通的衣式,宋代婦女的衫多半用刺繡為裝飾。大多是圓領、交領、直領、對襟,腰身清秀苗條,下襬多,有較長的開氣,衣料一般是用羅、紗、綾、縑等輕軟的料子。
古代女子的紗衣指的是:帔帛。
帔帛是美麗女式唐裝的點綴,畫像裡的婦女肩上或手臂上搭著一條長長的條帶,走路隨風擺動,顯得瀟灑自然,即帔帛。帔帛的來歷,據後唐馬鎬《中華古今注》女人帔帛條古無其制。
帔帛披戴的方式多樣,一般是披於頸間領下,後繞肩背,兩端垂在臂旁;也可把一頭固定在裙子繫帶上,另一頭由前胸繞過肩背,搭著手臂下垂;還能將披在兩肩旁的垂端結於胸前。五顏六色的帔子使婦女服飾更顯豐富多彩,唐代婦女穿窄袖袒領的上衣,束胸長裙,帔帛繞肩拽地,形成典型的大唐風尚。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較為含蓄,無論是藉著景物來抒發感情和志向,亦或是將人比作風、花、雪、月來表達讚美,亦或是遵守繁多的禮儀來表達尊重……各個方面都極為講究,即使連稱謂也是有許多的雅稱。那麼,古代的女子對自己的丈夫有何稱謂呢?
古代夫妻()
良人
古詩有云:“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裡”。古時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良人”,丈夫稱自己的妻子亦為“良人”。這種不加區別的稱呼雖說給夫妻間帶來很多不便,但由此可見當時男女地位是比較平等的。
郎
為了避免“良人”稱呼的不便,後來人們便根據“說文解字”,在“良”字音義上加以區別,在“良”右邊加“阝”,變成“郎”字,代表了丈夫。李白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義山詩有“劉郎已恨蓬山遠,又隔蓬山一萬叢”,花間詞中有“問郎花好儂顏好”。郎,多親切的稱呼阿!
郎君
單音節詞有點太甜膩,於是後來人們就在“郎”字後面加一個“君”字,成了“郎君”,聽過一首歌叫《杜十娘》:“郎君啊,你是不是餓的慌?”。郎君,是妻子對丈夫的雅稱。
官人
到了宋代,宮廷中出現了“官家”一詞。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這一稱謂。有的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至今,北方民間仍對新郎稱為“新郎官”。從這個稱呼也可看出隨著宋代理學的興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個新臺階。官當然是管人嘛,那家裡的官人當然就是管家裡的老婆孩子了。
老爺
大戶人家女人對丈夫的尊稱。這樣的稱呼在家中的尊貴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相公
看過京劇、越劇、黃梅戲的話,你一定會對裡面不時就有的,拉長了聲音的一聲嬌呼“相――公――”印象深刻,這也不難看出這個稱呼在古時是很流行的。這比“官人”又進了一步,已經不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
先生
近代以來,也有稱“丈夫”為先生的。《辭海》解釋為,《禮記·曲禮上》:“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也引申為對年長有德業者的敬稱。有時,也泛用為對人的敬稱。所謂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學識而又年庚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帶有仰慕尊崇的意思,從中尤可見男性的尊嚴,至今在海外華人中和港臺地區還在廣泛使用。
這些應該算是古代女子對丈夫較為常見的稱呼了,雖然現代人不已經不再使用這其中的很多稱謂了,但是相信經常看到電視劇的我們也並不感到陌生。不知百年以後,我們今天的“老公”是否也會成為一種文化而非日常用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