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定閏月。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探察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的時間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迴歸年的天數相符,設定閏月。
一月通常稱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
二月通常稱杏月、仲春、仲陽、如月、麗月,
三月通常稱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蠶月。
四月通常稱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陽月。
五月通常稱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鬱月。
六月通常稱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
七月通常稱巧月、瓜月、蘭月、蘭秋、肇秋。
八月通常稱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
九月通常稱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
十月通常稱陽月、陰月、小陽春、孟冬、初冬。
十一月通常稱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
十二月通常稱臘月、季冬、嚴冬、殘冬、冰月。
鼎:相當於現在的鍋,煮或盛放魚肉用。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角:飲酒器。形似爵,前後都有尾,無兩柱。
觶:飲酒器。圓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數有蓋。
兕觥:盛酒或飲酒器。橢圓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蓋作成獸頭或象頭形。
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較粗,口徑較小,也有方形的尊。
盂:盛水或盛飯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爵:飲酒器。相當於後世的酒杯。圓腹前有傾酒用的流,後有尾,旁有鋬,口有兩柱,下有三個尖高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