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髮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髮時自然下垂的短髮。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髮”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髮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髮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髮: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裡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2、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3、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髮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髮: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髮由白變黃。“黃髮”是枯黃的頭髮。人老了,頭髮上由黑變白,白髮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係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1、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2、初度:週歲。《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
3、生小:幼年。《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
4、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5、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6、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7、教數:9歲。
8、外傅:10歲,出外就學。
9、束髮: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束髮」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10、舞勺:男子13歲。古代13歲的男孩學習的一種文舞。
11、豆蔻:女子13~14歲。源自唐朝詩人杜牧詩《贈別》。“娉[ pīng ]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12、及笄:指女子15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13、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14、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15、弱冠:指男子20歲。《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16、而立:指30歲。稱30歲為而立之年。《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17、不惑:指40歲。《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18、強壯:指四十。《續焚書》卷一·書匯:兄雖強壯之年,然亦幾於知命矣
19、知命:指50歲。《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稱50歲為知命之年
20、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鹹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迴圈落落如弄珠’。”
21、古稀:指70歲。稱70歲為古稀之年。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22、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髮服戎,功成皓首。”
23、耄耋:指70~90歲。《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24、黃髮:指長壽老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髮臺背”。老人頭髮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25、鮐背:指長壽老人,九十歲。《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26、期頤:指百歲老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軾《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閒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1、垂髫:3、4歲至8、9的兒童,束髮:指15歲,弱冠:指20歲,而立:指30歲,不惑:指40歲,知命(半百):指50歲,花甲(耳順):指60歲,古稀:指70歲,耄耋:指80-90歲,期頤:百歲。
2、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3、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我們該為這個世界獻上自己的一份薄弱之力。每個人在出生的時候都是很弱小的,從小到大一直都在不斷地成長中,在其中也有著不同的稱呼。
那麼,本期一起了解古代年齡稱謂由小到大。
襁褓——不滿週歲
黃口——本指雛鳥,後比喻幼兒,10歲以下。
總角、孩提——幼年泛稱。
...
是清高宗,也就是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出生,於1799年2月7日逝世,享年八十九歲。
乾隆是清代高宗年號,寓意天道昌隆。前後一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公元1736年至1796年。在這期間的重要事件有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大興文字冤獄、六次下江南、《四庫全書》的編撰等。 ...
現今,年齡是沒有稱謂的,多少歲就是多少歲,但是在古代每一個年齡都會有一個別稱,男女同歲的別稱不相同,那麼古代男子年齡稱謂和女子年齡稱謂有哪些呢?接下去就讓本期的民族文化帶大家詳細瞭解一下吧。
古代男子年齡稱謂
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生出來是紅色的,所以叫赤子。 ...
中國古代對於不同年齡段的男女往往有著不一樣的稱呼以及稱謂。古人的年齡並不是透過數字的形式來表達,而是每到了一個階段都有著一個新的稱謂。
那麼,本期盤點男子古代年齡稱謂。
孩提、襁褓:0-1歲
孩提:2-3歲
童齔[chèn]:8歲
九齡:9歲
舞勺之年:13-15歲
束髮、成童 ...
豆蔻年華的女子往往就已經學會了針線女紅、家教禮儀更是懂得了出嫁從夫、相夫教子的傳統理念。每個女人在自己人生中的不同的都有著不一樣的稱謂用來形容她們。
那麼,本期盤點女子古代年齡稱謂。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說明:根據生理 ...
現在社保交費年齡限制年齡是男最大四十五週歲,女最大三十五週歲,因為根據《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規定法定的退休年齡是男年滿六十週歲,女年滿五十週歲,並且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十五年,推算得出社保繳費的最大年齡。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事 ...
1、《天下郡國利病書》由明末清初大儒顧炎武所撰。
2、《天下郡國利病書》是一本歷史地理著作,重點講述了兵防、賦稅、水利三方面的內容以及明朝時期中國各地區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
3、《天下郡國利病書》以講究郡國利病貫穿全書,重點輯錄了兵防、賦稅、水利三方面內容。作者十分重視研究各地兵要地理,深感兵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