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圭表,它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迴歸年長度。此外,透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2、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
3、銅壺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壺”。即用一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古代使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是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的。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時間。二者統稱為太陽鍾。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現在的中午1時43.2分。
古代辨認方向的工具有指南針、指南車、司南。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效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車,又稱司南車,是古代一種指示方向的車輛,也作為帝王的儀仗車輛,它利用差速齒輪原理,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是利用齒輪傳動系統,根據車輪的轉動,由車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司南是我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杓形的東西,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江西人才輩出,徐稚、陶淵明、綦毋潛、來鵠、林士弘、王安石、歐陽修、晏殊、晏幾道、曾鞏、黃庭堅、姜夔、楊萬里、朱熹、陸九淵、文天祥、解縉、汪大淵、宋應星、魏良輔、湯顯祖、蔣士銓、詹天佑等等。
1、王安石,生於公元1021年,死於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 ...
1、李斯《諫逐客書》。
李斯的《諫逐客書》堪稱古代優秀應用文的典範之作,把哲理的思考和藝術的感染力結合在一起,既具有應用文的特性,又體現了語言的巧妙性、藝術性,達到了情和理的雙重融合,成為流傳千古的文學作品。
2、司馬遷《報任安書》。
《報任安書》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 ...
1、《穆天子傳》,主要記載周穆王率領七萃之士﹐駕上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驊騮﹑綠耳等駿馬,由造父趕車,伯夭作嚮導,從宗周出發,越過漳水,經由河宗﹑陽紆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於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飲酬酢的故事。穆王的西行路線,當是從自宗周出發,渡過黃河,北行越太行山,經由河套,然後折而向西, ...
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著作有《周髀算經》《九章算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夏侯陽算經》《海島算經》等。
《周髀算經》乃是算經的十書之一。約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著作,主要闡明當時的蓋天說和四分曆法。
《九章算術》該書內容十分豐富,系統總結了戰國、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
《孫 ...
1、中國古代的書法家非常多,其中較為著名的書法家有四位,分別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這四位,也就是歐體、顏體、柳體和趙體的代表者。歐陽詢的傳世書法佳作極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歐體。顏真卿不僅擅長楷書,行草也獨具特色。
2、書法家是擅長書法的人,是具有漢字書寫能力,並能將其推至藝術高度的人。簡單來 ...
1、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有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董其昌等,每一位都是影響時代的人物,書法更是影響了代代人。
2、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3、歐陽詢,唐朝著名書法家,楷書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誕碑 ...
聶隱娘:為唐貞元年間魏博大將聶鋒之女,10歲時被一女尼用法術“偷去”,教以劍術,能白日刺人,人莫能見,乃送歸其家,而身懷絕技的聶隱娘,又自擇一個僅會磨劍、餘無他能的少年為丈夫;紅線:安史之亂後藩鎮跋扈,唐潞州節度使薛嵩,憂慮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的武力兼併,掌箋表青衣女俠紅線,為了百姓免遭戰火,紅線自告奮勇,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