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古老傳統的成都葬禮習俗

古老傳統的成都葬禮習俗

  人的生命總是在不斷的迴圈,人來人往川流不息。隨著人們的科學的發展,人們對於死亡已經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而在古代對於死亡的畏懼和對與死者的尊重,對於殯葬人們格外的重視,在成都文化裡殯葬習俗古老特別。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在古代,中國民間傳統對待父母祖先的去世,都有一套比較莊重和規範的禮儀秩序,以示對逝者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對自己血脈淵源的尊重。

  當人死後,家族的主要負責人馬上通知左鄰右舍,同時鳴放鞭炮,以便告訴附近的人自己家裡已經有人仙逝,前往西方極樂世界了。家中的親人幫其穿好壽衣,在房屋正堂搭建靈堂。

  四川人生性樂觀,對生死看得淡。一個人去了,無論他生前有多少痛苦、歡樂,死了都一了百了了。於是親朋好友一起送他一場,一起為他熱鬧熱鬧,葬禮是他人生最後也必然是最後一場演出與盛宴。

  對親人而言,悲他的離去,孝子孝女自會到靈前痛哭,受了他的恩德的人自會到靈前焚香以示敬意,於他有仇有怨的也到靈前說幾句作個了斷。但是活人之間大可不必互相悲悲慼慼,所以大家該打麻將打麻將,該喝酒喝酒,該說笑說笑。

  送火葬場是最後一程,能去的都去,但比他年長的有輩份的不必去,再鬧熱一次嘛。他們認為死去之人看到大家這樣鬧熱,也會高興。

  回來送香皂毛巾,是回禮,講究的四川人逢有紅白喜事壽宴大節,親戚朋友送禮臨走決不會讓人家空手而歸,一定要回贈些東西才夠禮數。喪事回禮香皂毛巾,意為火葬場是不潔之地,送給大家去去穢氣。

古老傳統的貴州喪葬習俗

  貴州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這一說法。貴州民族文化多種多樣,把這高原山地裝飾得多姿多彩。在現代文化的衝擊下,貴州依舊保留著古老傳統的習俗。那麼,貴州的喪葬習俗有哪些呢?一起來貴州文化中看看。

  巖葬。巖葬的形式主要有洞葬和懸棺葬。

  洞葬。是一種將屍體放入棺材後抬至村寨附近的山洞裡存放的喪葬方式,大多一穴多棺。關於洞葬的記載,見於明代《貴州圖經新志·卷九》,其曰:“鎮寧部民曰康佐苗者……有喪則舉以杵擊曰,更唱迭合,三五日方置屍穴間。”《炎微紀聞·卷四》載:“人死,以杵擊椎(碓)塘,和歌哭,椎(碓)棚者,臼也,葬之幽巖密而無識。”古苗族、古侗族、古仡佬族、古土家族都曾流行過洞葬。

  懸棺葬,又叫崖葬。是一種將屍骨放入棺材之後,將棺材高置於臨河的高崖之上的喪葬方法。“唐張篙《朝野僉載》卷之二,‘五溪蠻條’說:‘五溪蠻父母死,於村外同其屍,三年而葬……於臨江高山半肋,鑿龕以葬之,白山上懸索下柩,彌高者以為孝。’”“元周致中《異域志》卷下說:‘五溪蠻即侗蠻,遇父母死……臨江高山,鑿龕以葬’。”歷史上所謂的“五溪蠻”始用於漢代,指生活在今湘西、黔東、桂北一帶的少數民族。

  樹葬。即置屍於樹上的葬俗。在古代貴州一些地方使用過這種葬俗,如今黎平縣境內古時的居民。

  火葬。古代侗族有過將屍體進行火化之後再埋葬的行為,使用火葬是在死者屬非正常死亡的情況下,以求除兇辟邪、使死者的靈魂得以順利昇天而使用的。當地古時居民認為非正常死亡者只有進行火化才能順利昇天,才能使死者的靈魂在陰間找到歸宿、驅除凶神惡煞以求人間安寧。當地侗族的火葬是著眼於靈魂福祉的喪葬選擇,並在屍體火化後,仍然要用棺木盛好骨灰,按照比正常死亡但多一道辟邪超度的程式進行安葬。這一葬俗在今天侗族地區中仍然流行。

古老傳統的廣東喪葬習俗

  除了一些少數民族以外,我國的傳統喪葬一般是採用土葬或者火葬。大多的城市地區現在都是採用火葬的方式來告別逝去的親人,而在農村,依然十分盛行採用土葬的方式,民間認為死者應保全身體。那麼在廣東有哪一些傳統的葬禮習俗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廣東文化吧。

  送終

  病者為長輩,在臨終彌留之際,家中所有兒孫要守候病榻前“送終”。逝後,即在其床前燃香點燭、化紙錢,並於床頭點長明燈(以花生油或煤油作燃料),放一把黑雨傘,給死者兩手各置一飯糰,意謂讓死者安然上路到陰曹地府。

  報喪

  由兒子向舅父家報喪,報喪孝子要穿孝服、著草鞍,見到受報者要下跪,向對方泣訴喪者死期、死因、出殯日期後即離開,一刻不能停留。

  入殮

  由喪家長子拿新瓦堡率全家親屬到門前附近水溪或水塘取水(謂之向水龍王“買水”),為死者淋浴、梳洗、更換衣服。衫褲件數為3—5件,多的放棺陪葬。穿的衣服不扣鈕(有鈕也要切掉)。一些山區習俗給死者嘴裡放煎蛋,縣北境則多以硬錢幣置於口中(意為其子女是孝順的)。

  死者人棺後則抬至門外空地停放(城鎮街坊和大洲、白垢部分鄉民習慣把棺材停放在屋內廳堂)。至出殯日,早晚由喪家大小人等裝飯、上香,下跪哭泣供祭。死者生前使用的床板、床凳拋到水塘或水坑浸泡。

  出殯

  村中不分姓氏,各戶均派人參加送葬。葬前,一般請道士做道事,為死者亡魂超度。一些有錢人家更講究,請道士“唸經”、“哺齋”1-3天。死者女家親戚前來弔唁,喪家主要成員要穿孝服、持孝棍齊出門外下跪相迎,待親戚向各人背部按一下(示意同情並勸慰節哀)才起身。出殯時,密鑼開通,道士吹牛角,其聲悽婉。抬棺上山時,喪家男女披麻戴孝持孝棍悲哭相隨送葬,沿途鳴炮、撒紙錢、穀殼,俗稱“路錢”,以作幽冥之資。其餘送葬人由主家備發給一白布條,男扎左臂,女扎額頭,送到中途,就可返回,喪家親屬要直送到墳地,待安葬下土後才能返回。參加承辦喪事的人員回主家吃頓索餐,主家兒子向他們謝孝,表示其感激之情。次日復墳、修整墳墓後再祭奠。

  安靈

  主家辦完安葬後,立靈堂於正屋廳堂,早晚上香,從立靈之日起,逢七日燒紙祭奠,“三七”和“五七”請道士做道事,滿七七(四十九天)再請道士做道事,把靈堂的一切搬到門外焚燒,死者生前的用具和衣物,無用的焚燒,有用的則在化靈的“火焰”中拋過,謂之“過火河”。主家大小脫孝服、更新衣,女的換紅頭繩,並備紅棗、餅食、果品,由道士將死者“靈魂”送入宗祠神位,謂之“祖憲”。至此,喪事完結。

  一些年歲較高的老人去世,說是“好命”,一些送葬者,喜歡拿一隻殯葬之日所用的飯碗回家使用,據說能延年益壽。明、清時期,父母喪後,守制三年,名曰丁憂,有官職者要離任,儒生不準赴考,家門不貼紅紙對聯,不辦婚嫁喜事,衣不華麗,行不遠遊,謂之守制,又稱守孝。

  解放後,舊式喪禮習俗已逐步簡化或淡化,尤其是70年代後,興起開追悼會,親友送輓聯、花圈等擺放追悼會場兩旁,會場正中懸掛死者遺像,由主持人宣讀悼詞致哀。但農村相當部分地區仍按舊俗。


傳統的婚禮習俗

  傳統的俄羅斯人的婚姻習俗頗為繁多。說媒時講究單日說媒,忌諱星期三、星期五和12號。相親時要禱告,並還要圍桌走三圈。訂婚名堂更多,如喝糖水定終身,一牧師主持訂婚儀式後雙方才可開始籌備結婚,舉辦訂婚舞會等。結婚時擺“門形”婚宴,在城市婚禮上要三吻雙親,婚禮後還有結婚拜訪周;在農村講究鈴聲驅災,新婚夫婦乘坐的馬 ...

上元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元宵節傳統美食及習俗盤點

  上元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湯圓   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做湯圓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補虛調血、健脾開胃、益氣止瀉,有暖中、生津和潤燥的功能。再者各類湯圓常規餡主要以果料和乾果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營養價值就“更上層樓”。水煮湯圓是最簡單的做法,其實也是最健康 ...

客家人的習俗 客家人的傳統文化與習俗

  客家人的習俗 客家人的傳統文化與習俗   主要節日   春節:有拜年,遊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小年習俗有哪些

  導語:小年是我們過年也就是春節前的一個節日,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他們也稱之為灶王節,但是由於南北文化差異,所以在這一天主要都有祭灶、掃塵、剪窗花等習俗,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北方臘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餃子,因為這天要送灶王爺上天彙報工作,人們煮好餃子端端正正 ...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1、除夕——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習俗 : 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習俗:春節一般以吃年糕、餃子、 ...

泰國葬禮習俗

  泰國苗族人信鬼,葬禮十分複雜:   1、死人之後,殺雞宰豬大搞祭鬼活動,目的是要把附在屍體上的惡鬼趕走;為了等候遠到趕來的親友,一般要把屍體放幾天才出殯。   2、停屍時有很多講究,死者的腦袋要對著屋內的火塘;在等候親友的這段時間裡,家裡的鼓樂聲不能中斷,這種鼓平時是不能敲的,僅在辦喪事時才能使用。    ...

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

  1、除夕,一年農曆的最後一天,也就是俗稱的過年了,這是中華民族全世界所有華人都會過的一個節日。風俗是家家戶戶給壓歲錢,在農村會祭祀,貼春聯,放鞭炮,辭舊迎新,大人小孩老人會換上新衣服。   2、元宵節,過完年的農曆正月15,是過完年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之始,因此古人對此加以慶祝,風俗一般是吃元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