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朗與崔琰是好朋友,不是司馬懿的老師。司馬懿的老師是胡昭。
青年時期的司馬懿卻幸運地遇到了兩位影響他一生的人,他們不僅是貴人,更是那個時代絕對公認的高人。一個是崔琰,另一個是胡昭。
崔琰簡介:字季佳,冀州清河國東武城人,在三國曆史上,崔琰是個難得的文武全才,他年輕時好擊劍,尚武事,但也喜歡學問,後來師從學術大師鄭玄。當年,黃巾民變正盛,鄭老師領著幫學生到山東半島上的不其山避難,同時繼續講學。這地方離嶗山不遠,鄭玄字康成,此地後來便有了著名的康成書院,崔琰就是那個時候的學生。鄭老師授徒生活很苦,“時谷糴縣乏”。
胡昭簡介:銀川人(今河南省禹州市),生於161年,死於250年,比諸葛亮大20歲,比諸葛亮晚16歲,享年89歲。胡昭長期隱居山中,從未當官。關於胡昭活動的記載很少,但僅從一些史料和古籍的零散記載來看,胡昭的才智並不亞於諸葛亮。
按照三國演義來說;司馬懿智謀與諸葛亮不相仲伯;而隱忍在諸葛亮之上。武功有,但不高。
《三國演義》第一百三十章中寫道: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馬懿到來;忽見一枝魏兵殺到,延縱馬向前視之,正是司馬懿。延大喝曰:“司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槍接戰。不上三合,延撥回馬便走,懿隨後趕來。延只望七星旗處而走。懿見魏延只一人,軍馬又少,放心追之;令司馬師在左,司馬昭在右,懿自居中,一齊攻殺將來。魏延引五百兵皆退入谷中去。懿追到谷口,先令人入谷中哨探。回報谷內並無伏兵,山上皆是草房。懿曰:“此必是積糧之所也。”遂大驅士馬,盡入谷中。
隱忍的功夫彷彿已臻化境,他的情感幾乎完全可以做到收放自如,徹底服從於理智。
司馬懿是病死的,以下是其相關資訊: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人,出身於東漢以來累世為二千石的豪強家庭,其父司馬防官至京兆尹。司馬懿早年為郡小吏,建安十三年被曹操闢為文學掾;建安二十二年,曹丕立為太子,司馬懿任太子中庶子,與陳群、吳質、朱鑠同列為曹丕的“四友”,是曹丕智囊團的主要人物;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代漢,司馬懿任丞相府長史,又為督軍御史中丞;黃初七年曹睿繼位,司馬懿以顧命大臣遷撫軍大將軍,統領禁軍,又任驃騎大將軍,都督荊豫二州軍事,坐鎮宛城,主持荊州對吳攻戰;景初三年,魏明帝曹睿崩,太子
關於軍師聯盟中司馬懿是否符合歷史解答歷史:
1、軍師聯盟中司馬懿不完全符合符合歷史;
2、三國時期魏國重臣,魏國大軍師,堪稱是一代梟雄。曹氏家族效力多年的他對曹氏家族有一定的瞭解。他具有久遠的目光,睿智的頭腦;
3、司馬懿在幫助曹丕成就一番霸業之後,在大家皆以為他要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的 ...
晉元帝司馬睿,字景文,東晉的開國皇帝。是司馬懿的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司馬睿於290年襲封琅邪王,曾經參與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的戰役;但是由於作戰失利,司馬睿便離開洛陽,回到封國。晉懷帝即位後,司馬睿被封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後來在王導的建議之下前往建康,並且極 ...
司馬懿不是皇帝,但司馬懿晚年架空魏主,實際上已掌握曹魏最高軍政大權,司馬懿曾向曹丕發過誓終身當魏國子民絕不叛變,而且司馬懿背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自保。
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 ...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與《三國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發揮,進行誇張、美化、醜化等等,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三國演義》一方面反映了較為真實的三國曆史,照顧到讀者希望瞭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 ...
司馬懿,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經歷:
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 ...
整個晉朝都是司馬家族的天下,由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位為帝,追封為晉高祖東晉王朝是由西晉王室後裔在南方建立起來的小朝廷。
西晉的末代皇帝司馬鄴被俘,宣告了西晉的滅亡,但一些晉朝的舊臣並不甘心亡國的命運,仍在全國各地積極活動,準備恢復晉朝的統治。
317年,琅琊王司馬睿在南渡過江的中原氏族與江南氏族的 ...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