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被任命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 領命修書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病危時,拉著兒子的手,流著眼淚對他說:我死了以後,你一定要接著做太史,千萬不要忘記我一生希望寫出一部通史的願望。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不要忘記。他繼承了父親未完成的事業,並將其發揚光大。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不久被任命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 領命修書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病危時,拉著兒子的手,流著眼淚對他說:我死了以後,你一定要接著做太史,千萬不要忘記我一生希望寫出一部通史的願望。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不要忘記。他繼承了父親未完成的事業,並將其發揚光大。
1、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
2、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罪下獄,受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
3、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據《漢書·藝文志》著錄,司馬遷有賦八篇,但大都不傳,只有《悲士不遇賦》儲存在唐歐陽詢等編纂的《藝文類聚》卷三十之中。
1、司馬遷子承父志,繼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
2、但是,事出意外,天漢三年(前98年),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獄,並處以宮刑,在形體和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創傷。
3、出獄後任中書令,他忍辱含垢,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前後經歷了14年,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