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有君子去位,就不閉塞落後了。”。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九夷:中國古代對於東方少數民族的通稱。陋:鄙野,文化閉塞,不開化。
賞析中國古代,中原地區的人把居住在東面的人們稱為夷人,認為此地閉塞落後,當地人也愚昧不開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問題時說,只要有君子去這些地方住,傳播文化知識,開化人們的愚蒙,那麼這些地方就不會閉塞落後了。
論語簡介《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語出《論語》子罕第九。原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九夷:夷:未開化之少數民族,東方之群夷。陋:文化閉塞。譯成白話:孔子想去東方未開化之地居住。有人說:“那裡文化閉塞,你怎麼住?”孔子說:“有君子去居住,還有什麼閉塞呢?”
賓語前置。“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其中“之”字作為賓語前置的標誌助詞,用作連線,起加強反問的語氣作用。可省略,如“何陋有”。譯為:有什麼簡陋呢?出自《陋室銘》。賓語前置是文言文的一種寫作手法,包括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等。
賓語前置句。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於賓語前置。譯為:這有什麼簡陋的呢。之,助詞,表示強烈的反問,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何,什麼。陋,簡陋。
《陋室銘》原文及翻譯節選
原文: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的呢
...
1、何陋之有翻譯:這有什麼簡陋呢的意思。出自劉禹錫《陋室銘》。
2、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何陋之有”中的“之”學術界有兩種解釋:
1、“之”作助詞,無詞義,是賓語前置的標誌;
2、“之”作代詞,復指賓語“何陋”,構成復指短語,並表賓語前置。
“何陋之有”出自《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 ...
"之"字作為賓語前置的標誌助詞,用作連線,起加強反問的語氣作用,可省略,所以此句是賓語前置句。
意思是孔子說:這有什麼簡陋呢。出自劉禹錫的《陋室銘》,這裡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為“君子”,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回應“德馨”言盡而意無窮,點明全文,是全文的文眼。
該句話的典故見於《論語 ...
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劉禹錫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譯如下:
山不在於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於深,有 ...
孔子云何陋之有在文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陋室銘》這首詩透過陋室所在的環境以及主人的高雅和所交往的朋友進行陳述和鋪墊,最後用一個反問句進行總結全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文章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壓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餘音繞樑,讓人回味無窮。 ...
何陋之有翻譯為:這有什麼簡陋呢?出自《陋室銘》。《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讚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意趣。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室外景、室內人、室中事方面著筆,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