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一個成語符合,即呆若木雞。
1、釋義: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2、出處:莊周《莊子·達生》與列禦寇《列子·黃帝篇》;
3、古反義詞: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呆頭呆腦;
4、今反義詞:面不改色、神色自若、活潑可愛、大智若愚;
5、今近義詞: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呆頭呆腦;
6、古近義詞:大智若愚。
僅有一個成語符合,即呆若木雞。
1、釋義: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2、出處:莊周《莊子·達生》與列禦寇《列子·黃帝篇》;
3、古反義詞: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呆頭呆腦;
4、今反義詞:面不改色、神色自若、活潑可愛、大智若愚;
5、今近義詞:瞠目結舌、目瞪口呆、呆頭呆腦;
6、古近義詞:大智若愚。
殺雞儆猴
釋義: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由來:繩之以法,犯軍令韓信斬殷蓋。殺雞儆猴,振軍心槍斃韓復榘。相傳猴子是最怕見血的,馴猴的人首先當面把雞殺給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厲害。才可以逐步進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採用這殺雞戰術,不管它怎樣頑強抗拒,只要雄雞一聲慘叫,鮮血一冒,猴子一見,便全身軟化,任由捉獲了。
例句:這樣做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房子上有樹枝打一成語是束之高閣。
束之高閣,意思是捆起來以後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著不用、丟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種主張、意見、建議等擱置起來,不予理睬和辦理。出自《晉書·庾翼傳》。
成語典故:庾翼是東晉人,他從小就有過人的才智和遠大的志向,作戰中屢立奇功,被封為都亭侯,官至徵西將軍。與他同時代的殷也很有才能,而且長於高談闊論,20歲的時候,就出了名,後來做了揚州的刺史,不久又調任建武將軍,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的軍事,但是在討伐許昌和洛陽敵人的戰役中,卻屢打敗仗,被革了職。後來有人向庾翼建議,讓殷浩重新出來做官,庾翼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殷浩是一個徒有虛名的清談家,只會高談闊論,而沒有真才實幹,於是帶著鄙夷的神情說:“他像無用之物一樣,只好把他捆起來放到高樓上去,等到天下太平後,再來考慮任用他。”“束之高閣”這個成語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