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吉他差不多的樂器是尤克里裡,即夏威夷小吉他,在港臺等地一般譯作烏克麗麗,在大陸一般習慣稱為尤克里裡。是一種四弦夏威夷的撥絃樂器,發明於葡萄牙盛行於夏威夷,歸屬在吉他樂器一族。因為它的高度行動式和相對地低廉價格,在整個20年代,引發了一股風潮。
和吉他差不多的樂器是尤克里裡,即夏威夷小吉他,在港臺等地一般譯作烏克麗麗,在大陸一般習慣稱為尤克里裡。是一種四弦夏威夷的撥絃樂器,發明於葡萄牙盛行於夏威夷,歸屬在吉他樂器一族。因為它的高度行動式和相對地低廉價格,在整個20年代,引發了一股風潮。
海螺,古稱貝、蠡,是藏、蒙古、滿、納西、傣、京、漢等族唇振氣鳴樂器。藏語稱董、措董、董嘎爾。蒙古族稱凍思,傣語稱海三,漢語稱梵貝、法螺、螺號、玉螺、玉蠡等。流行於佛教寺院和全國各地,尤以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雲南、甘肅、廣東、廣西、福建、遼寧、吉林等省區最為盛行。
歷史悠久,自古為佛教法器之一。源於印度、東南亞諸國,隨佛教傳入我國。佛教經典多有記載,鳩摩羅什(343年—413年)譯《妙法蓮花經》卷一中提到“吹大法螺”,方便品中有:“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求那跋陀羅(394年—468年)譯《大法鼓經》上卷也有:“吹大法蠡。”佛教傳入西藏後,在寺院中即使用了海螺。南北朝時,海螺已在我國北方民間廣泛流傳,北魏時期(386年—534年)雲崗石窟雕刻中已有吹螺的伎樂形像。隋唐時期,海螺用於九、十部樂的西涼、龜茲、天竺、扶南、高麗諸樂中。《舊唐書·音樂志》載:“貝,蠡也,容可數升,並吹之以節樂,亦出南蠻。”唐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南方驃國(今緬甸)所獻樂器有玉螺,所獻樂曲大都與佛教有密切關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驃國樂》詩中有:“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之句。宋代陳《樂書》“梵貝”條有:“貝,蠡之大者也。今之梵樂用之以和銅鈸,釋氏所謂法螺。”明代王圻《三才圖會》:“即以螺之大者,吹作波之音,蓋彷彿於笳而為之者。”海螺除在佛教寺院用作法器外,還用於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軍事、勞動和娛樂生活中。據西藏古代文獻記載,當筒欽尚未出現以前,在藏傳佛教寺院中是以法螺為主要吹奏樂器的,後來,筒欽便取代了法螺的地位。近代,海螺在佛教寺院中,僅用於誦經間歇時演奏和羌姆表演。
現代海螺採用海水中天然長成的大海螺殼製作(圖135),螺殼呈螺旋狀。大小不一,一般全長25釐米~33釐米。多選用顏色清白或有花條紋的海螺為佳,磨穿螺尖作吹嘴,並將吹嘴做成圓錐形或直筒形,外徑2釐米~3釐米,中心吹孔較細,孔徑只有1釐米,有的在螺的兩端鑽孔、穿以細皮繩,平時不吹奏時可斜掛於胸前或腋下。海螺裝飾較為精美,一般多鑲嵌銅或銀片為飾,顯得分外莊重和美觀。
不僅製成金屬吹嘴,在螺身中部至螺口也鑲以銅或銀片,製成翅形的裝飾物,在翅尾還綴有圓環,系以絲穗或綵綢為飾。西藏拉薩布達拉宮珍藏的一支銀翅法螺,全長57.7釐米,翅長38.2釐米、翅寬23釐米,吹嘴長11釐米、直徑4.2釐米、孔徑1.8釐米,堪稱法螺之最。西藏薩迦縣薩迦寺珍藏有一支完好的元代海螺,相傳為元代皇帝欽賜。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收藏海螺多支,螺體多為白色,帶有棕色、黃色條紋或斑紋,全長30釐米左右,螺口為不規則橢圓形,長徑14釐米~16釐米、短徑4釐米~11釐米。其中有一支極為珍貴的清代貝,全長35釐米,為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所制,取天然生長的清白色海螺,鑲嵌以銅製吹嘴,螺身鑲嵌翅形銅片為飾,一面鏤刻精美花紋,一面刻有“乾隆御製”四字。這些海螺已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
吹奏時,左手持握螺口,兩唇緊貼吹嘴送氣,發音作嗚嗚聲。每支海螺可發出一個基本穩定的長音,因螺身大小不同,發出的音高也各異,一般在小字組至小字一組之間。海螺的音色與螺紋的粗細和多少有直接關係,一般說來,螺紋細、少者音色較明亮,反之音色較深厚。除作為法器用於佛教寺院外,在藏區尼姑庵裡,要用吹貝祭奠死者。漢族地區也廣為流傳,在浙東民間器樂合奏舟山鑼鼓中,海螺作為色彩性樂器使用。在廣東、廣西、福建等沿海地區,民間常以吹奏海螺召叢集眾聚會。
導語:燒死和凍死都是因為外部環境的影響而造成的一種死亡方式,燒死往往是在高溫環境下,而凍死則是在低溫環境下。這一冷一熱的極端對於恆溫動物的人類來說卻不友好,因為過冷過熱都會造成身體機能的損壞。那麼,燒死和凍死哪個更難受呢?到底燒死和凍死哪一種更痛苦?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燒死和凍死哪個更難受
事實上,凍死會更加痛苦,因為燒死可以快速造成人失去意識,不再感受疼痛,而凍死是個緩慢的過程,這種絕望的折磨是常人更難以接受的。人在凍死前身體會有很多改變來抵抗這種持續性的寒冷。
人體的正常體溫在37攝氏度左右,如果體表溫度下降2℃,那麼人體就會出現體溫過低的預警。當人體表面溫度在35℃以下,身體就開始哆嗦,身體透過哆嗦釋放熱量,開始維持體溫。這時候身體就開始警告大腦,這時候必須要增加保暖,或者儘快離開這寒冷的地方。
如果繼續待在寒冷的環境,人體就開始深度自我預防機制了,開啟丟卒保帥的方式。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是心臟和大腦,皮膚和四肢相對而已就比較次要。這時候人體就將皮膚和四肢的血液調回到心臟和大腦上。這就叫血管收縮,防止更多的人體熱量擴散到外界中。
這時候四肢和臉色就開始發白發冷。由於大量血液流向人體重要器官,人體反而會產生更多的尿液,在凍死的最初階段,人就特別想尿,到了後期,甚至無法控制自己,就會出現尿失禁的情況。這個時候如果離開寒冷環境,其人體還不會遭到損傷性破壞。
如果還繼續待在寒冷環境,那麼人體就徹底放棄四肢和皮膚了,即便再次供血,那麼四肢可能會永久性凍傷,且不可逆。
這個時候如果再不逃離寒冷環境,可能後面就想逃也逃不掉了。由於人體的脂肪相對較少,寒冷首先會穿過脂肪傳導到肌肉上,這時候肌肉就開始收縮預防寒冷。所以人體就開始變得難以動彈,越到後面,身體也僵硬,直到肌肉徹底被收縮。
接下來,人體覺得指望身體自行離開寒冷環境已經沒有希望了,就只能在大腦和心臟之間做選擇,身體自然是先保護心臟,於是就開始放棄大腦了,這時候大腦中的酶的活性開始降低,就會出現意識不清,神經微弱的情況。接下來手指和腳趾由白變藍變黑,這就是四肢壞死前的表現。與此同時,心臟的頻率開始降低,減少熱量的輸出。大腦的缺血會造成腦供氧不足,幻覺就會出現。
其實這時候如果離開寒冷環境,人體還是可以搶救回來的。但是還繼續待在寒冷環境中,這時候人體就開始放棄自我了。就會開啟玉石俱焚模式。也就是開啟迴光返照。身體將徹底釋放最後一次熱量溫暖人體。
因為這時候人體細胞中的最後熱量會徹底釋放,這種釋放是自殺式的,人體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大量能量,這時候人體反而會感覺到熱,血管開始二次膨脹,肌肉開始放鬆,皮膚開始有有了溫度,由於皮膚的二次放鬆,面部會出現微笑的表情,最後甚至熱到人會自行脫衣服來散熱。
當人體溫度徹底釋放後,人就在潛意識的作用下開始挖洞,就和動物休眠一樣,把自己埋起來。這是喚起了人體大腦最原始的自我保護的本能。然後人體將徹底失去意識,心臟開始停止跳動,這也是凍死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