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和菊花有關的古代歷史故事典故

和菊花有關的古代歷史故事典故

  我國古時菊花的詩賦典故有許多,最有名的是“蘇軾黃州菊花誤”。

  故事內容:蘇軾有一天去拜訪當朝的宰相王安石,正巧王在會客,僕從把蘇軾引入書房稍候。在書案上,蘇軾發現有一首未寫完的詩,墨跡未乾,只有兩句:“秋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

  滿腹經綸的蘇軾看到此處,連連感嘆:“當年此公下筆萬言,皆錦繡文章;如今不但文思阻滯,且大謬不然,縱然有別的花落瓣,哪有菊花落瓣的呢?這豈不成為笑柄?”於是,提筆續寫道:“秋花不似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就是因為這兩句詩,王安石覺得蘇軾少見多

和竹子有關的歷史故事和人物

  1、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對竹吟詠;“何可一日無此君?”

  2、宋代詩人蘇東坡也是愛竹成癖,曾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的詩句而成為千古美談。

  3、清代的鄭板橋以詠竹畫竹著稱於世,他愛竹更是到了“無竹不可居”的地步。

  4、娥皇女英,湘妃竹的故事。《博物志》載:“舜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以涕揮竹,竹盡斑。”

中國古代歷史故事

  1、三顧茅廬:《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劉備、關羽、張飛自桃園結義後,雖整天東奔西跑,但因缺少謀士,總覺得恢復漢朝天下無望。後來得徐庶幫助,連打勝仗。徐庶為救母無奈去了曹營。臨走推薦了諸葛亮。

  2、一日,劉備帶關羽、張飛來到隆中臥龍岡,想請諸葛亮出山。小僮說:先生今早出去了。劉備讓僮子轉告先生說他來訪,然後拉馬悶悶不樂地回去了。又過了數日,劉備控得諸葛亮已回家,便同關、張二次來訪。僮子說:先生正在草堂看書。劉備求見後得知不是諸葛亮,而是其弟諸葛鈞。於是留下一封信,表達敬慕之情。兄弟三人又冒雪回去了。

  3、回到新野不久,劉備想再次去請諸葛亮。關羽勸說:可能諸葛亮沒本事,怕見我們。張飛則說:你們別去了,我用繩子捆來。劉備忙講了當年文王訪姜子牙的故事。兄弟三人又第三次來到臥龍岡。他們一到,小僮忙說:先生在睡覺。劉備一直等到諸葛亮睡醒後更衣相見。劉備不辭勞苦,三顧顧廬,終於請出諸葛亮出山輔佐,共圖大業。


長城有關歷史傳說有哪些

  和長城有關的歷史傳說有下面兩個:   1、烽火戲諸侯:西周周幽王的寵姬褒姒從來不笑,為討其歡心,周幽王在長城上點燃烽火,各路諸侯以為京城告急,急忙發兵來救,結果空忙一場,惹得褒姒破顏而笑。周幽王見狀大喜,而各路諸侯憤然而去。後犬戎兵來犯,周幽王點燃烽火求援,各路諸侯以為是詐,按兵不動。結果周幽王被殺,褒姒 ...

樂不思蜀有關歷史故事

  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帝曹髦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 ...

來源於古代歷史故事的成語

  1、圍魏救趙,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   2、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3、風聲鶴唳,意思是聽到風聲和 ...

有關歷史語錄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己所 ...

古代歷史故事書有哪些

  1、《中華上下五千》作者:馮國超;   2、《明朝的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   3、《宋朝的那些事兒》作者:周膺;   4、《孽海花》作者:曾樸;   5、《官場現行記》作者:李寶嘉;   6、《老殘遊記》作者劉鶚;   7、《楊家將》作者:楊晶;   8、《七俠五義》作者:石玉昆;   9、《隋唐演 ...

古代歷史故事

  1、車胤囊螢夜讀。車胤(約333年-401年),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東晉大臣。從小家裡一貧如洗,常無油點燈,夏夜就捕捉螢火蟲,用以照明,自此學識與日俱增。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2、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 ...

為貴的歷史故事

  1、“以和為貴”講述的是隋朝時期的三個兄弟在一棵紫荊樹的感召下從分離走向團結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團結、都和睦,那麼整個家一定會欣欣向榮,充滿和諧。   2、以和為貴,是儒家倡導的道德實踐的原則。出自《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就是說,禮的作用,貴在能夠和順。意思是,按照禮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