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圍魏救趙
歷史: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向盟國齊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率兵救趙。田忌用軍師孫臏計,乘魏國精銳部隊在趙,國內空虛,引兵攻襲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在魏軍從邯鄲撤退回救時,乘其疲憊,大敗魏軍於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趙國之圍遂解。這次戰役又稱桂陵之戰。
讀音:wéi wèi jiù zhào
意思:指襲擊敵人的後方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處:《三國演義》三十回:“曹軍劫糧;曹操必然親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去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
2、風聲鶴唳
歷史:前秦苻堅帶兵攻打東晉,被打得大敗,逃走時聽到風聲和鶴叫都以為是追兵。
讀音:fēng shēng hè lì
意思:形容人在非常害怕時聽到一點聲音,就十分恐慌緊張。唳(lì)。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謝玄傳》:“餘眾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帝曹髦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為虜不思復國。後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1、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對竹吟詠;“何可一日無此君?”
2、宋代詩人蘇東坡也是愛竹成癖,曾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的詩句而成為千古美談。
3、清代的鄭板橋以詠竹畫竹著稱於世,他愛竹更是到了“無竹不可居”的地步。
4、娥皇女英,湘妃竹的故事。《博物志》載:“舜二妃 ...
1、問鼎中原:據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的過程中,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並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鼎象徵王權,莊王問鼎,表明奪權之心;
2、紙上談兵: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以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變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 ...
與馬有關的歷史人物和故事有很多,例如:
1、管仲,有過老馬識途的故事。
2、伯樂,有過伯樂為楚王相千里馬的故事。
3、孫臏和田忌,他們有過田忌賽馬的故事。
4、燕昭王和郭隗,他們發生過千金買骨的故事。
5、趙高和秦二世胡亥,有過指鹿為馬的故事。
6、漢武帝和張騫,有過漢血寶馬的故事 ...
我國古時菊花的詩賦典故有許多,最有名的是“蘇軾黃州菊花誤”。
故事內容:蘇軾有一天去拜訪當朝的宰相王安石,正巧王在會客,僕從把蘇軾引入書房稍候。在書案上,蘇軾發現有一首未寫完的詩,墨跡未乾,只有兩句:“秋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遍地金。”
滿腹經綸的蘇軾看到此處,連連感嘆:“當年此公下筆萬言,皆錦繡 ...
車胤,字武子。東晉南平郡(今湖南省、湖北省邊界)人。車胤曾祖車浚曾任吳國會稽太守。初為桓溫從事,後為主簿、徵西長史。晉孝武帝時期(373~396年),歷任中書侍郎、侍中、護軍將軍。晉安帝隆安初年 (397~401年),為吳興太守,加輔國將軍。遷吏部尚書。因不滿司馬元顯擅權,被令自殺。
晉代時,車胤從小 ...
中國觀測日食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948年就有人觀測到了日食。中國在公元前2300多年前就有了當時最先進的天文觀象臺。中國曆來重視日食的預報,據說夏代一位天文官因沉湎酒色,漏報日食,被砍首以警示翫忽職守者。那麼,來星座知識看看貝利珠的歷史故事。
歷史上的貝利珠
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在17 ...
清明節介子推的故事簡介
介之推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忠臣,又名介子推,作為不慕虛名,不計報酬的晉國國君晉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間社會廣為傳頌。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祿”、“功成身退”。傳說文公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國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並從此形成了中國古代一個著名 ...